一种金属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590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骨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用的器材。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骨科手术用的金属骨针的结构特点是:金属骨针上圆柱形杆体的前部连接具有从前向后逐渐加大的圆锥形外周的螺纹部,以便旋入患者的骨头中;杆体的后端部外周开有一个平面式的卡接部,以便使用套筒扳手旋转骨针,进行骨针的旋入或退出。困扰骨科手术的一个大难题是骨针在植入人体后的松动问题,最终导致内固定的失败。由于螺纹部采用螺纹牙高不变的单螺旋牙设计,螺纹部的外周呈锥形,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或干骺端时把持力不足,术后容易松动。再者传统外固定骨针材质为钛合金(T1-6A1-4V)或不锈钢(316L),其中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比钛合金较差,因此发生松动的概率也比钛合金要来得高。另外,人体皮肤与杆体中部的外周接触处易发生炎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把持力好且可避免人体皮肤发生炎症的金属骨针。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骨针,圆柱形杆体的前部设螺纹部,杆体的后端部外周开有一个平面式的卡接部;杆体的前部为具有相同圆柱形外周的螺纹部,该螺纹部上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螺纹部的外周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螺纹部前部螺旋牙之间的根部螺旋周面开有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杆体中部的外周设有抗菌素涂层。
[0005]通过使杆体前部螺纹部与杆体其他部分具有相同圆柱形外周,并使螺纹部上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增加了螺纹部的强度和把持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针断裂,同时这种通体直径不变的骨针可以制成多种不同螺旋牙根部锥度的规格,方便手术操作中选用。羟基磷灰石(HA)是具有骨传导作用的生物陶瓷材料,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涂附在金属骨针上,提高了后期骨针固定的稳定性,通过临床实验,比较骨针的拧入力矩与骨针在骨愈合后的拧出力矩,发现拧出力矩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具有该涂层的骨针具有更好的骨结合性(Osteointegrat1n),这样就可以避免骨折愈合过程中钉道的松动、固定强度下降以及造成的骨折端移位的情况发生。螺纹部前部螺旋牙之间的根部螺旋周面上开设的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可以方便骨张入,增加把持力。杆体中部外周的抗菌素涂层可防止人体皮肤发生炎症。
[0006]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螺纹部采用顶部外径相同的双头螺旋牙,而且每一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每一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该螺纹部前部两条螺旋牙之间的根部螺旋周面上开有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
[0007]螺纹部采用双头螺旋牙设计,可以加快骨针的拧入速度,缩短手术时间。
[0008]特别是:所述径向盲孔有三个,它们在螺纹部的前部从前向后间隔地设置且相对所述杆体中轴线成120°均匀分布。
[0009]三个径向盲孔成120°均匀分布,通过径向盲孔数量的增加达到增加把持力的同时,又能较好地保持螺纹部的强度,防止螺纹部断裂。
[0010]本实用新型金属骨针,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螺纹部外径保持不变而螺旋牙根部的螺旋面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增大,使螺纹部的强度从前向后不断加大,使用时螺纹部前端可以大截面地嵌入骨头,而螺纹部后部螺旋牙根部的螺旋面尽可能地将骨头上的钉孔向外挤压,保持稳固的支撑,螺纹部外周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直接与骨头接触,可以避免骨折愈合过程中钉道的松动、固定强度下降以及造成的骨折端移位的情况发生。所以本实用新型金属骨针能有效地增加强度和把持力,它与骨头的连接牢固,不会松动。它具有防止人体皮肤发生炎症的功能;适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或干骺端。它便于手术中快速拧入,又可通过制成多种规格螺旋牙根部锥度的产品,为医生提供手术中灵活的选择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骨针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3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3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实用新型金属骨针的正面结构,如图1所示。该金属骨针的材质为钛合金(T1-6A1-4V)或不锈钢(316L)。该金属骨针上圆柱形杆体I的前部为具有相同圆柱形外周的螺纹部2,杆体I中部的外周设有抗菌素涂层11 ;杆体I的后端部外周开有一个平面式的卡接部3。螺纹部2采用顶部21外径相同的双头螺旋牙设计,而且每一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每一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螺纹部2的外周通过等离子喷涂设有羟基磷灰石(HA)涂层。螺纹部2前部两条螺旋牙之间相邻的根部螺旋周面22开有三个向杆体I的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4、5、6,请参看图2和图3。这三个径向盲孔4、5、6在螺纹部2的前部从前向后间隔地设置且相对杆体I的中轴线成120°均匀分布,参看图
4、图5和图6。
[002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图7所示。两根金属骨针间隔地穿过人体的皮肤9分别旋入骨头8骨折处以上的位置,这两根金属骨针杆体I的后部分别固定在外固定架7的上部,这两根金属骨针前端的螺纹部2间隔地锁紧在骨头8上;另两根金属骨针间隔地穿过人体的皮肤9分别旋入骨头8骨折处以下的位置,这两根金属骨针杆体I的后部分别固定在外固定架7的下部,这两根金属骨针前端的螺纹部2间隔地锁紧在骨头8上;这四根金属骨针螺纹部2外周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直接与骨头8接触,可以避免骨折愈合过程中钉道的松动、固定强度下降以及造成的骨折端移位的情况发生。这四根金属骨针杆体I中部外周的抗菌素涂层11可与人体的皮肤9接触,防止人体皮肤发生炎症。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金属骨针,圆柱形杆体的前部设螺纹部,杆体的后端部外周开有一个平面式的卡接部;其特征在于:杆体的前部为具有相同圆柱形外周的螺纹部,该螺纹部上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螺纹部的外周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螺纹部前部螺旋牙之间的根部螺旋周面开有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杆体中部的外周设有抗菌素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采用顶部外径相同的双头螺旋牙,而且每一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每一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该螺纹部前部两条螺旋牙之间相邻的根部螺旋周面开有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盲孔有三个,它们在螺纹部的前部从前向后间隔地设置且相对所述杆体中轴线成120°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骨针,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用的器材。它的圆柱形杆体的前部设螺纹部,杆体的后端部外周开有一个平面式的卡接部;杆体的前部为具有相同圆柱形外周的螺纹部,该螺纹部上螺旋牙根部的外径从前向后逐渐加大,螺旋牙的高度从前向后逐渐减小;螺纹部的外周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螺纹部前部螺旋牙之间的根部螺旋周面开有向杆体中轴线延伸的径向盲孔;杆体中部的外周设有抗菌素涂层。它的把持力好,适用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或干骺端,且可防止人体皮肤发生炎症。
【IPC分类】A61B17/86
【公开号】CN204698670
【申请号】CN201520287117
【发明人】林成寿, 林志雄
【申请人】宁德市闽东医院, 博益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