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2890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0002]持针器、止血钳是外科缝合手术中常用的器械,在手术中,利用持针器夹住针缝合伤口、给缝线打结,止血钳进行夹闭止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联合作用;鼻骨位置突出于面部,在暴力、车祸、战争条件下易损伤,推荐使用鼻骨复位器一期复位,但目前无相关一线治疗器械。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可以止血、缝合、矫形多功能的持针器,用于平时急救和战时救护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持针器,它包含持针器本体1、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中段锯齿3、转角关节4、咬合锯齿5和持针器把手6,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连接有持针器把手6,持针器把手6交叉设置,且持针器把手6上设置有转角关节4,且两持针器把手6之间通过咬合锯齿5咬合,持针器本体I的前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中段锯齿3。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持针器前端锯齿2的尺寸小于持针器中段锯齿3的尺寸,持针器前端锯齿2在急救时缝合组织创伤使用,持针器中段锯齿3按血管钳咬合锯齿处理,可作为止血钳使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持针器本体I的前端做加粗和光滑处理,在鼻外伤急救行鼻部矫形时避免对鼻腔黏膜造成二次损伤。
[0007]作为优选,当持针器本体I前端开放状态时双侧钳夹前端可分别置于双侧鼻腔,行一期矫形复位作用,闭合状态时可做为单柄鼻骨复位器,行单侧矫形复位作用。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集缝合、矫形和止血于一体,功能多样,操作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
[0009]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1]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持针器本体1、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中段锯齿3、转角关节4、咬合锯齿5和持针器把手6,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连接有持针器把手6,持针器把手6交叉设置,且持针器把手6上设置有转角关节4,且两持针器把手6之间通过咬合锯齿5咬合,持针器本体I的前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中段锯齿3。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持针器前端锯齿2的尺寸小于持针器中段锯齿3的尺寸,持针器前端锯齿2在急救时缝合组织创伤使用,持针器中段锯齿3按血管钳咬合锯齿处理,可作为止血钳使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持针器本体I的前端做加粗和光滑处理,在鼻外伤急救行鼻部矫形时避免对鼻腔黏膜造成二次损伤。
[0014]作为优选,当持针器本体I前端开放状态时双侧钳夹前端可分别置于双侧鼻腔,行一期矫形复位作用,闭合状态时可做为单柄鼻骨复位器,行单侧矫形复位作用。
[001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持针器本体(I)、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中段锯齿(3)、转角关节(4)、咬合锯齿(5)和持针器把手¢),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连接有持针器把手出),持针器把手(6)交叉设置,且持针器把手(6)上设置有转角关节(4),且两持针器把手(6)之间通过咬合锯齿(5)咬合,持针器本体(I)的前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本体(I)的后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中段锯齿(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持针器前端锯齿(2)的尺寸小于持针器中段锯齿(3)的尺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持针器,它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持针器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持针器把手(6),持针器把手(6)交叉设置,且持针器把手(6)上设置有转角关节(4),且两持针器把手(6)之间通过咬合锯齿(5)咬合,持针器本体(1)的前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前端锯齿(2),持针器本体(1)的后端内侧分布有数个持针器中段锯齿(3)。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集缝合、矫形和止血于一体,功能多样,操作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IPC分类】A61B17/56, A61B17/28, A61B17/062, A61B17/122
【公开号】CN204797926
【申请号】CN201520431043
【发明人】夏思文, 董波, 杨冰, 康宗辉, 郑英松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