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精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416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无痛精针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痛精针刀。
【背景技术】
[0002]针刀是一中以针的尖端为刀刃的医疗器械。但要得心应手的操作这种无痛手法已有的各种针刀都存在缺陷,如其针柄供手指按握的表面为平面或者略微外凸的曲面,而人的手指的表面同样为略微外凸,所以手持针刀的针柄时,手指与针柄不能很好地贴合,其接触面积较小,容易打滑,往往会影响持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以及下刀的速度,进而影响手术质量,增加患者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痛精针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痛精针刀,包括:针体,针体的一端设有针柄,另一端设有刀刃,针柄的两个侧壁具有轮廓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针柄的两个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持握部,两个端面上端的距离大于下端的距离。
[0005]本实用新型的针柄由于两个侧壁具有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减小了针柄的两个侧壁间的距离,当手指捏握住针柄时,可使得两手指的指腹的一部分接触,可以抵消多余的握紧力,从而减轻了两个手指的疲劳、酸痛,同时,两手指指腹接触的部分自然形成封闭的固定位,可利于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针柄的两个端面上端的距离大于下端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针柄靠近针体一端的距离,当手指在捏握住针柄时,减小了手指与针体间的作用力矩,从而可以在进行刺针动作时,减小手指对针柄的握紧力,从而可以缓解手指的肌肉疲劳。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部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由此,在手捏握住针柄时,圆弧状或椭圆弧状的轮廓形状,更容易与手指贴合。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部的中心线与持握部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由此,加强部可以与持握部的位置相当,当手指在捏握住针柄时,可以确保手指指腹的中心区域一部分与持握部贴合的同时,另外的部分相互接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手指持握针柄时的效果。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柄的下端向内收容,形成收容部。由此,收容部可以调整手指捏握针柄的姿势,在手指捏握住针柄时,手指与针体间的作用力矩沿针体的上端往针体的下端的方向上逐渐递减,可以均匀分散手指肌肉在手指上的作用力(握紧力),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手指肌肉的疲劳。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容部呈楔形。由此,楔形的收容部可以保证当手指捏握住针柄时,更容易捏握住针柄的下端,并且可以减小手指与针体的作用力矩,减小手指对针柄的握紧力,从而可以缓解手指的肌肉疲劳。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体靠近针柄的一端缠绕有无菌敷料。由此,可以避免一只手在进行刺针操作的同时,另一只手还要去将无菌敷料覆盖在针体上所带来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痛精针刀正面投影不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无痛精针刀的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无痛精针刀正面投影不意图;
[0014]图4为图3所示无痛精针刀的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至图4不意性的显不了本实用新型的无痛精针刀的结构。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无痛精针刀,包括针体1、针柄2和无菌敷料3。针体I的一端成型有刀刃11,针柄2则注塑成型在针体I的另一端,无菌敷料3缠绕在针体I靠近在针柄2的一端,缠绕的无菌敷料3可以避免一只手在进行刺针操作的同时,另一只手还要去将无菌敷料3覆盖在针体I上所带来的麻烦。
[0018]针柄2的左右两个端面(25,25’)上成型有向内凹陷的持握部21,持握部21的外轮廓为椭圆形,向内凹陷的曲面的轮廓形状与手指的指腹轮廓形状相匹配,如此可以增大手指与持握部2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手指捏握针柄2的稳定性。
[0019]持握部21位于端面(25,25’)的中部位置,并且持握部21的横向宽度小于端面(25,25’)的横向宽度,以便在端面(25,25’)两侧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针柄2的两个侧壁23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22,使得加强部22的外轮廓不会与加强部22的内壁发生重叠或干扰,又可以保证手指在捏握住针柄2时,手指指腹的中心区域可以完全覆盖持握部21的横向宽度,并且手指指腹中心区域的一部分应当超出持握部21所覆盖的区域,手指指腹超出的部分则通过向内凹陷的加强部22,使得两手指的指腹相互接触,如此,可以抵消多余的握紧力,从而减轻了两个手指的疲劳、酸痛,同时,两手指指腹接触的部分自然形成封闭的固定位,可利于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加强部22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因此,在手捏握住针柄2时,圆弧状或椭圆弧状的轮廓形状,更容易与手指贴合,加强部22的中心线与持握部2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持握部21的轮廓长度与加强部22的长度相当,当手指捏握住针柄2时,手指的指腹的中心区域将会可以包覆到持握部21,同时加强部22能够同时将超出持握握21的手指的指腹部分引导后,使得持握部21两侧的手指超出的指腹相互接触,进一步抵消手指上多余的握紧力,因此,对减轻两个手指的疲劳、酸痛可以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两手指指腹接触的部分自然形成封闭的固定位,可更有利于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小在进行刺针动作时,手指施加在针柄2上的握紧力,应当减小手指与针体I之间的作用力矩,也即减小针柄2左右两个端面(25,25’)到针体I的轴线间的距离,因此,应当使得针柄2左右两个端面(25,25’)下端b之间的距离小于上端a之间的距离。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针柄2的左右两个端面25在下端b向针体I 一端的方向收容,形成楔形的收容部24。如此,可以保证当手指捏握住针柄2时,在针柄2的下端b,减小手指与针体I的作用力矩,减小手指对针柄2的握紧力,从而可以缓解手指的肌肉疲劳。
[0023]如图3及图4所示,针柄2的左右两个端面25’沿针柄2的上端a逐渐向下端b收容,使下端b形成楔形的收容部24’,如此,可使得两相对端面25’与针体I之间的作用力矩由针柄2的上端a逐渐向下端b递减,从而可以改善在进行刺针动作时,手指施加在端面25’上的作用力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缓解手指肌肉的疲劳;此外,受到本实施中两相对端面25’的结构上的影响,持握部21会形成夹角,该夹角与两相对端面25’收容时形成的夹角相匹配,如此,可以改善手指握针时的舒适度,缓解手指的酸痛和疲劳。
[002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针体(I)的一端设有针柄(2),另一端设有刀刃(11),所述针柄⑵的两个侧壁(23)均设有轮廓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22),所述针柄(2)的两个端面(25)设有向内凹陷的持握部(21),所述两个端面(25)上端(a)的距离大于下端(b)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22)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22)的中心线与所述持握部(2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针柄(2)的下端(b)向内收容,形成收容部(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24)呈楔形。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痛精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I)靠近针柄(2)的一端缠绕有无菌敷料(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痛精针刀,包括:针体,针体的一端成型有针柄,另一端成型有刀刃,针柄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具有轮廓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针柄的两个相对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持握部,针柄的下端两个相对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针柄的上端两个相对端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两个相对的侧壁具有向内弯曲过渡的加强部,可以减轻手指在捏握针柄时两个手指的疲劳、酸痛;针柄的下端两个相对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针柄的上端两个相对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在进行刺针动作时,手指对针柄施加的握紧力,从而可以缓解手指的肌肉疲劳。
【IPC分类】A61B17/3209
【公开号】CN204863396
【申请号】CN201520547321
【发明人】周祈福, 张瑾
【申请人】广州然道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