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医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5164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抗菌医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医用导管。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0003]由于引流管要插入人体内,因此存在细菌等病菌通过引流管进入人体内而造成感染的风险。通常,病菌经引流管进入人体内的方式包括:经引流管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接触的人体皮肤之间的间隙进入人体;以及经引流管内的积液回流至人体内。
[0004]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抑制病菌经引流管而进入人体,一般在引流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形成由抑菌剂组成的抑菌层,抑菌剂具有抗菌作用,可有效防止病菌经引流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进入人体而引发感染。
[0005]但是,由于外表面与人体内器官接触,引流管外表面的抑菌剂在抗菌的同时,对与外表面接触的人体器官表面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甚至会造成细胞死亡,进而造成人体内器官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引流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抑菌剂,在引流管插入人体时,引流管的外表面与人体内器官接触,外表面中的抑菌剂对与外表面接触的人体器官表面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甚至会造成细胞死亡,进而造成人体内器官受损。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医用导管,该抗菌医用导管包括:
[0008]管状本体,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0009]在所述内表面中布设有抑菌剂以构成第一抑菌层;
[0010]所述外表面中抑菌剂剂量为O ;或者,所述外表面中布设有抑菌剂以构成第二抑菌层,且所述第二抑菌层中的抑菌剂剂量小于第一抑菌层中的抑菌剂剂量。
[0011]可选地,所述本体用于插入人体内的部分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位于皮肤中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插入人体皮肤里侧的部分;
[0012]在第一、二部分中,所述外表面至少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形成有第二抑菌层。
[0013]可选地,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均布设有第二抑菌层,且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抑菌层中抑菌剂剂量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二抑菌层中抑菌剂剂量。
[0014]可选地,所述抑菌剂为银离子、纳米银离子、利福平或洗必泰。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抑菌层中的抑菌剂剂量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所述外表面在浓度为200ppm?100ppm的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溶液中浸泡6s?10s。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抑菌层中的抑菌剂剂量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所述内表面在浓度为200ppm?100ppm的银离子溶液中浸泡Imin?3min。
[0017]可选地,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至少包覆所述内管用于插入人体内的部分;
[0018]所述内管作为所述本体的内表面,所述外管作为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0019]可选地,所述内管和外管粘接在一起。
[0020]可选地,所述管状本体的材料为硅胶或塑料。
[0021]可选地,所述导管为输尿管支架、导尿管、胃管、造瘘管、鼻饲管、吸痰管、肛管、胸管、脑科管、麻醉导管、胆道引流管、腹腔冲洗管、外科引流管、气管切开插管、脑腹腔分流管或卵巢再通导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3]在将导管的本体插入人体内后,外表面的第二抑菌层中抑菌剂剂量较低,与人体内器官接触后,对人体内器官表面的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有限,人体内器官所受伤害减小,基本能够保持正常活动。同时,第一抑菌层和第二抑菌层对病菌具有抗菌作用,防止人体外病菌通过管内和管外进入人体内而引发感染。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抗菌医用导管中,管状本体的立体图;
[0025]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其中AA方向为管状本体轴向方向;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抗菌医用导管中,管状本体的立体图;
[0027]图4是图3中管状本体的第一部分沿BB方向的剖面图,其中BB方向为第一部分的轴向方向;
[0028]图5是图3中管状本体的第二部分沿CC方向的剖面图,其中CC方向为第二部分的轴向方向;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抗菌医用导管中,管状本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导管,可以为需要利用人体自有管路实现一定功能,例如输尿管支架、导尿管、胃管、造瘘管、鼻饲管、吸痰管、肛管、胸管、脑科管、麻醉导管、胆道引流管、腹腔冲洗管、外科引流管、气管切开插管、脑腹腔分流管或卵巢再通导管。本实施例将以外科引流管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0032]第一实施例
[0033]参照图1,外科引流管包括:管状本体I ;
[0034]管状本体I包括:内管10、包覆内管10的外管11,两个管子粘接在一起;
[0035]其中内管10作为本体I的内表面,外管11作为本体I的外表面;
[0036]结合参照图2,在内管10中布设有抑菌剂以构成第一抑菌层100,在外管11中布设有抑菌剂以构成第二抑菌层110,且第二抑菌层110中抑菌剂剂量小于第一抑菌层100中抑菌剂剂量。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将引流管的本体插入人体内后,位于管外的第二抑菌层110中抑菌剂剂量较低,与人体器官接触后,对人体器官表面的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有限,人体内器官所受伤害减小,基本能够保持正常活动。同时,第一抑菌层100和第二抑菌层110对病菌具有抗菌作用,防止人体外病菌经管内和管外的通道进入人体内而引发感染等问题。
[0038]另外,当抗菌医用导管为外科引流管外的其他导管时,在插入人体后,如果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就能有效杀菌,或者导管进入人体内部分较短,病菌不会损伤人体内重要器官,可以考虑在外管中不布设抑菌剂,此时外管中抑菌剂剂量为0,对人体器官无任何伤害。
[0039]引流管的管状本体I为高分子材料制成,如硅胶或塑料,其中塑料根据其成分可以是聚氨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绝缘脂塑料、或聚乙烯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中存在较大间隙,抑菌剂可以进入这些间隙,与高分子材料共同构成管状本体I。通常,抑菌剂可选择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其中银离子是银的离子态,纳米银离子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而得到的直径更小的银离子。
[0040]相比于银离子,纳米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更大,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