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23219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动脉留置针通常在桡动脉处进行穿刺,而此处是手腕活动的位置,因此此处的动脉留置针非常容易因为患者转动手腕而移动位置。
[0003]—般情况下是采用医用胶布将其固定,操作复杂,而且胶布也容易脱胶,从而影响动脉留置针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敷料层,和设置在所述敷料层上的用于固定动脉留置针的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上开设有镂空结构的观察窗。
[0006]优选的,所述敷料层为采用透明的医用敷料制作的片状体;所述固定层为粘贴设置于所述敷料层的上表面的片状体;所述观察窗位于所述固定层的中部位置处。
[0007]优选的,所述敷料层为中空结构且与人体手腕尺寸相适应的筒状体;所述固定层设置为包覆于所述敷料层外表面上的可充气的气包层,且所述气包层与所述敷料层密封连接;所述气包层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充气接头;所述观察窗为镂空结构且位于所述敷料层和所述气包层的中部位置处。
[0008]优选的,所述敷料层为3M透明医用敷料。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层采用普通医用胶布制作。
[0010]优选的,所述敷料层采用高分子亲水材料制作,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固定层和所述敷料层上,且所述固定层和所述敷料层上的观察窗的位置相重合。
[0011]优选的,所述气包层为与敷料层密封连接的网格状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充气接头连通。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在敷料层上设置固定层,在固定层上设置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方便的观察,被敷料层所定位的动脉留置针的状态,同时通过固定层可以再一次定位动脉留置针的位置,避免动脉留置针的位移,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的操作。
[0013]在敷料层上设置固定层,将固定层设置为可充气的气包层,利用对气包层进行负压抽气,从而使气包层贴附于敷料层上,以定位动脉留置针,一旦气包层失效,通过反复的抽气可以大大延长本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脱胶等现象的发生。
[0014]将敷料层采用高分子亲水材料制作,使敷料层能与皮肤贴合的更紧,不易滑动,同时对气包层进行负压抽气后,对敷料层的挤压不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
[0015]将气包层设置为网格状的气管,对气包层进行负压抽气后,使网格状的气管的收紧效果更好,使敷料层受力均匀,贴合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敷料层;2、固定层;21、气包层;22、网格状的气管;23、充气接头;3、观察窗;4、动脉留置针。
[00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具体而言,包括敷料层1,和设置在敷料层I上的用于固定动脉留置针4的固定层2,固定层2上开设有镂空结构的观察窗3。。
[0027]参照图1,实施例一,敷料层I用于贴附于皮肤上,对插设在动脉血管上的动脉留置针4进行基本的位置固定,敷料层I可以采用片状的3M透明医用敷料制作,在敷料层I的上表面设置另一层的片状体作为固定层2,固定层2采用医用胶布制作,在医用胶布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一镂空结构的观察窗3,使用时,将固定层2贴于敷料层I上,且使观察窗3对准动脉留置针4的血液观测位,捏压动脉留置针4的导管突起部位对固定层2进行塑形,然后加压抚平整块胶带即可完成固定。
[0028]参照图2,实施例二,敷料层I可以采用高分子亲水材料制作,敷料层I为中空且与人体手腕尺寸相适应的筒状体,在敷料层I外表面设置固定层2,将固定层2设置为包覆于敷料层I外表面上的可充气的气包层21,气包层21与敷料层I密封连接,气包层2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充气接头23,由于敷料层I采用的是3M透明医用敷料制作的,因此,只需要在气包层21上开设观察窗3即可,而观察窗3设置为镂空结构且位于敷料层I和气包层21的中部位置处,使用时,将敷料层I套在人体的手腕的桡动脉位置处,利用敷料层I将动脉留置针4固定,然后在充气接头23上接入负压气栗对气包层21进行抽气,使气包层21贴附于敷料层I上从而将其固定,使敷料层I能与皮肤贴合的更紧,不易滑动,同时对气包层21进行负压抽气后,对敷料层I的挤压不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
[0029]参照图3,实施例三,讲气包层21设置为与敷料层I密封连接的网格状的气管22,气管与充气接头23连通,与实施例二的使用方式相同,而气包层21设置为网格状的气管22,则对气包层21进行负压抽气后,使网格状的气管22的收紧效果更好,使敷料层I受力均匀,贴合固定效果更好,气包层21失效了以后还可以重新对其进行负压抽气以固定动脉留置针4。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留置针4固定装置,在敷料层I上设置固定层2,在固定层2上设置观察窗3,通过观察窗3可以方便的观察,被敷料层I所定位的动脉留置针4的状态,同时通过固定层2可以再一次定位动脉留置针4的位置,避免动脉留置针4的位移,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的操作。
[00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敷料层,和设置在所述敷料层上的用于固定动脉留置针的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上开设有镂空结构的观察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层为采用透明的医用敷料制作的片状体; 所述固定层为粘贴设置于所述敷料层的上表面的片状体; 所述观察窗位于所述固定层的中部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层为中空结构且与人体手腕尺寸相适应的筒状体; 所述固定层设置为包覆于所述敷料层外表面上的可充气的气包层,且所述气包层与所述敷料层密封连接; 所述气包层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充气接头; 所述观察窗为镂空结构且位于所述敷料层和所述气包层的中部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层为3M透明医用敷料。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采用普通医用胶布制作。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层采用高分子亲水材料制作,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固定层和所述敷料层上,且所述固定层和所述敷料层上的观察窗的位置相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包层为与敷料层密封连接的网格状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充气接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敷料层,和设置在敷料层上的用于固定动脉留置针的固定层,固定层上开设有镂空结构的观察窗。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敷料层上设置固定层,在固定层上设置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方便的观察,被敷料层所定位的动脉留置针的状态,同时通过固定层可以再一次定位动脉留置针的位置,避免动脉留置针的位移,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的操作。
【IPC分类】A61M5/158
【公开号】CN204932463
【申请号】CN201520619665
【发明人】吴桂琴
【申请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