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塑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209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鼻部塑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鼻部塑形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对五官进行整形,特别是对鼻部进行整形。目前鼻部整形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手术具有易感染、恢复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且一般是不可逆的。因此期待一种方便、无创的鼻部整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部塑形罩,其可直接佩戴于鼻部起到鼻部塑形功會泛。
[0004]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种鼻部塑形罩,所述鼻部塑形罩具有适于包覆人体鼻部的形状,且底部设置供气体进出的开口。
[0006]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下部包括能够伸入鼻腔内的支撑体。
[0007]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由金属网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由硅胶制成。
[0009]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0]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包括三层,内层由织物制成,中间层由金属网制成,外层由娃胶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鼻部塑形罩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将所述鼻部塑形罩与佩戴者鼻子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
[0012]本实用新型的鼻部塑形罩的优点在于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克服了传统整形手术带来的各种弊端。
【附图说明】
[001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14]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鼻部塑形罩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鼻部塑形罩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7]图1显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鼻部塑形罩。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鼻部塑形罩具有适于包覆人体鼻部的形状,且底部设置供气体进出的开口(未显示)。使用时,佩戴者可直接将鼻部塑形罩压扣在鼻部,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从底部开口进出。
[0018]为了更牢固地将鼻部塑形罩固定在鼻部,鼻部塑形罩下部可包括能够伸入鼻腔内的支撑体,如图2所示。
[001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鼻部塑形罩由金属网制成,长时间佩戴能起到鼻部塑形功能。此外,金属网具有一定弹性,可根据佩戴者鼻子形状的不同进行微调。鼻部塑形罩也可由硅胶制成,长时间佩戴也能起到鼻部塑形功能,且佩戴更加舒适。鼻部塑形罩也可由其他适当的尚分子材料制成。
[0020]更为优选地,鼻部塑形罩可包括三层,内层由织物制成,可以吸收皮肤分泌的汗液,提高佩戴舒适性,中间层由金属网制成,主要起到塑形功能,外层由硅胶制成,可以制作得更为美观。
[0021]为了让鼻部塑形罩更紧密地贴合佩戴者的鼻子,提升塑形效果,鼻部塑形罩还可包括抽真空装置,例如小型真空机。抽真空装置能够将鼻部塑形罩与佩戴者鼻子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使得鼻部塑形罩紧密贴合佩戴者鼻部皮肤,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保持与皮肤的长时间贴合,塑形效果更好。
[0022]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具有适于包覆人体鼻部的形状,且底部设置供气体进出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下部包括能够伸入鼻腔内的支撑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由金属网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由硅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由高分子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包括三层,内层由织物制成,中间层由金属网制成,外层由硅胶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部塑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形罩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将所述鼻部塑形罩与佩戴者鼻子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部塑形罩,其具有适于包覆人体鼻部的形状,且底部设置供气体进出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鼻部塑形罩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克服了传统整形手术带来的各种弊端。
【IPC分类】A61F5/08
【公开号】CN204951280
【申请号】CN201520674587
【发明人】饶彬
【申请人】饶彬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