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926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在肢体外伤或者开放性骨折时使用的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急诊骨外科常见的操作即为肢体开放性伤口的清创。现有清创操作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开放性创口内的活动出血,虽然压迫止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止血方式,但是存在以下缺陷:①全程压迫止血则不能判断是否还存在活动出血,盲目闭合创口容易造成内部出血,延迟愈合,甚至导致二次打开止血;②不采取压迫止血,则又会因为创口内持续出血术野不清。因此,需要一种随时开始启动/接触的压迫止血装置来辅助肢体外伤或者开放性骨折时清创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在肢体外伤或者开放性骨折时使用的清创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装置和旋转绑扎装置,所述的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托板、支撑板和底板;所述的托板的下端面通过两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所述的托板上设有一长方形通孔;所述的旋转绑扎装置包括脚踏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旋转支架;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连接板,齿轮旋转支架的两连接板安装在托板的长方形通孔的两端,使齿轮旋转支架位于托板的长方形通孔中;所述的从动齿轮和齿轮旋转支架的圆心处分别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上设有一圆形滑槽,所述的圆形滑槽的槽口窄于槽腔,所述的从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一圆形滑轨,从动齿轮的另一侧设有一凸起,凸起上设有一螺纹孔和一通孔,所述的螺纹孔与通孔的轴线正交,且两孔相贯通;所述的螺纹孔与一螺杆螺纹连接,螺杆向外的一端与一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的圆形滑轨的底端面积大于滑轨与从动齿轮连接处滑轨颈部的面积,所述的圆形滑轨颈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的滑槽槽口中,圆形滑轨的底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的滑槽的槽腔中;所述的托板上安装有一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弹力带的另一端穿过凸起上的通孔;所述的两支撑板之间安装有一传动轴和转动轴,所述的传动轴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板为可转动连接,传动轴通过键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穿过托板上的长方形通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主动链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从动链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主动链轮的一端面通过销轴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脚踏板的一端铰接,脚踏板的另一端与耳板铰接,所述的耳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的脚踏板与底板之间安装有V形弹簧片。
[0005]上述的底板的下端面与多个万向轮连接。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07]1、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动齿轮旋转带动弹性带对肢体进行缠绕绑扎,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启动/接触压迫止血,无需其他医护人员辅助,由术者单人操作即可;
[0008]2、本实用新型具有万向轮,在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更加方便、简捷;
[0009]3、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板来控制从动齿轮的旋转,不会造成术者手部的污染,符合消毒操作规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支撑装置和旋转绑扎装置。
[0015]所述的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托板6、支撑板3和底板2。所述的托板6的下端面通过两支撑板3与底板2连接,所述的托板6上设有一长方形通孔。
[0016]所述的底板2的下端面与多个万向轮1连接,这样能够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
[0017]所述的旋转绑扎装置包括脚踏板19、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8和齿轮旋转支架13。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连接板14,齿轮旋转支架13的两连接板14安装在托板6的长方形通孔的两端,使齿轮旋转支架13位于托板6的长方形通孔中。所述的从动齿轮8和齿轮旋转支架13的圆心处分别设有一圆形通孔。
[0018]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13上设有一圆形滑槽,所述的圆形滑槽的槽口窄于槽腔,所述的从动齿轮8的一侧设有一圆形滑轨,从动齿轮8的另一侧设有一凸起15,凸起15上设有一螺纹孔和一通孔,所述的螺纹孔与通孔的轴线正交,且两孔相贯通。所述的螺纹孔与一螺杆16螺纹连接,螺杆16向外的一端与一旋钮17固定连接。所述的圆形滑轨的底端面积大于滑轨与从动齿轮8连接处滑轨颈部的面积,所述的圆形滑轨颈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13的滑槽槽口中,圆形滑轨的底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13的滑槽的槽腔中。因此,从动齿轮8能够绕齿轮旋转支架13上的圆形滑槽转动。所述的托板6上安装有一弹力带7,弹力带7的一端与托板6固定连接,弹力带7的另一端穿过凸起15上的通孔,通过旋钮17旋转螺杆16能够将弹力带7挤压在凸起15的通孔中。
[0019]所述的两支撑板3之间安装有一传动轴5和转动轴18,所述的传动轴5和转动轴18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板3为可转动连接,传动轴5通过键与主动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8穿过托板6上的长方形通孔与主动齿轮4相啮合。所述的主动链轮12与转动轴18固定连接,从动链轮9与传动轴5固定连接,主动链轮12与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链条10连接,主动链轮12的一端面通过销轴与一连杆11的一端铰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脚踏板19的一端铰接,脚踏板19的另一端与耳板20铰接,所述的耳板20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端面,所述的脚踏板19与底板2之间安装有V形弹簧片21。
[0020]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患者将受伤肢体放在托板6上且穿过从动齿轮8和齿轮旋转支架13的圆心的圆形通孔,医护人员通过拉动弹力带7调节弹力带7的松紧,从而调节弹力带7的缠绕绑扎的力度,然后通过旋转螺杆16将弹力带7固定在从动齿轮8上。在清创操作过程中,如需压迫止血时,术者用脚踩踏脚踏板19,脚踏板19压缩V形弹簧片21,脚踏板19通过连杆11带动主动链轮12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8旋转半周,使弹力带7绑扎在患者的肢体处实现止血。当需要观察创口内有无活动出血时,则松开脚踏板19,由于V形弹簧片21的作用,使脚踏板19复位,从而通过主动链轮12回转带动从动齿轮8回转复位,使弹力带7松开患者的肢体,从而完成工作。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装置和旋转绑扎装置,所述的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托板、支撑板和底板;所述的托板的下端面通过两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所述的托板上设有一长方形通孔;所述的旋转绑扎装置包括脚踏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旋转支架;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连接板,齿轮旋转支架的两连接板安装在托板的长方形通孔的两端,使齿轮旋转支架位于托板的长方形通孔中;所述的从动齿轮和齿轮旋转支架的圆心处分别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的齿轮旋转支架上设有一圆形滑槽,所述的圆形滑槽的槽口窄于槽腔,所述的从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一圆形滑轨,从动齿轮的另一侧设有一凸起,凸起上设有一螺纹孔和一通孔,所述的螺纹孔与通孔的轴线正交,且两孔相贯通;所述的螺纹孔与一螺杆螺纹连接,螺杆向外的一端与一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的圆形滑轨的底端面积大于滑轨与从动齿轮连接处滑轨颈部的面积,所述的圆形滑轨颈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的滑槽槽口中,圆形滑轨的底部嵌在齿轮旋转支架的滑槽的槽腔中;所述的托板上安装有一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弹力带的另一端穿过凸起上的通孔;所述的两支撑板之间安装有一传动轴和转动轴,所述的传动轴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板为可转动连接,传动轴通过键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穿过托板上的长方形通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主动链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从动链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主动链轮的一端面通过销轴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脚踏板的一端铰接,脚踏板的另一端与耳板铰接,所述的耳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的脚踏板与底板之间安装有V形弹簧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的下端面与多个万向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用清创平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装置和旋转绑扎装置,所述的支架支撑装置包括托板、支撑板和底板;所述的旋转绑扎装置包括脚踏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旋转支架;齿轮旋转支架上设有一圆形滑槽,从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一圆形滑轨,圆形滑轨嵌在圆形滑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特点。
【IPC分类】A61B17/132, A61G13/00
【公开号】CN205019337
【申请号】CN201520729096
【发明人】程明国
【申请人】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