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人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310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人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人流管。
【背景技术】
[0002]—次性可视人流在人流手术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对患者的安全性,同时也实现了无痛等优点。
[0003]如图1所示,以现有的一种可视人流管为例,为了设置内窥装置(图像采集模组)而在内部设置隔层,因此把吸引管10的内腔分为了两个腔,也叫双腔。所述两个腔中一个腔是与前端吸入口 14连通的吸引腔13,另一个腔是走FPC柔性电路板12的线路腔11,FPC柔性电路板12与前端的摄像头15连接,用于控制或传输。还有另一种可视人流管则把设置成部分单腔、部分双腔。
[0004]上述两种可视人流管由于都采用双腔结构,势必造成总体尺寸变大变粗,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适。或者,为了控制人流管的尺寸,则走FPC线的其中一腔势必会使得吸引腔尺寸减小,一方面影响吸引力,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人流管,旨在解决现有可视人流管尺寸过大或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视人流管,包括:吸引管以及设置在吸引管内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吸引管包括设置在一端的吸入口以及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吸引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图像采集模组以及与该图像采集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的腔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线缆通过粘胶粘接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的腔壁上。采用粘胶粘接的方式,成本低廉,同时,固定的连续性也会更好,可以保持腔壁上良好的平整性。
[0008]优选的,所述线缆上覆盖有平滑的封胶层。通过封胶层对线缆进行覆盖,从而更好的保证腔壁的平滑性能,更好的避免堵塞现象。
[0009]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吸入口内。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吸入口内可以获得更好的可视范围。
[0010]优选的,所述吸引管为透明结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管壁处,所述透明的吸引管管壁覆盖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前端。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吸入口的通畅性,可以避免图像采集模组对吸入口吸引效果的影响。
[0011]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外部设置有一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固定在所述吸引管的管壁上。透明保护罩可以有效的保护图像采集模组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使得图像采集模组的外周形状保持平整性,从而避免堵塞。
[0012]优选的,所述吸引管后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线缆从所述手柄处引出。设置手柄可以提供更好的操作性能,同时将线缆从手柄处引出,也有效的利用了手柄的结构空间。
[0013]优选的,所述手柄为在吸引管流出方向上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手柄有利于握持操作。
[0014]优选的,所述线缆末端的接口为USB接头。采用USB接头可以同时提供电能和数据的传输。
[0015]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光源为LED灯。LED灯耗能低,亮度高,并且非常适用于微型结构中。
[0016]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摄像头的线缆通过贴附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吸引腔的管壁上,从而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腔体用于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及其线缆,形成了单腔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吸引腔的大小,加强了吸引管的吸引力,避免了吸引管堵塞的现象。同时,这样也使得吸引管的外形尺寸可以在保证吸引腔大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更细,从而更好的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不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视人流管结构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人流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2所示为提供的一种可视人流管具体实施例,该可视人流管是一次性可视人流管,其包括:吸引管10以及设置在吸引管10内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吸引管10包括设置在一端的吸入口 14以及与所述吸入口 14连通的吸引腔13,在吸引管10的另一端为出口 2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管10前端的图像采集模组以及与该图像采集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17,所述线缆17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13的腔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为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15以及其光源,摄像头15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到吸入管管壁上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如卡接、胶布封装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摄像头15的线缆通过贴附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吸引腔13的腔壁上,从而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腔体用于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及其线缆17,形成了单腔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吸引腔13的大小,加强了吸引管10的吸引力,避免了吸引管10堵塞的现象。同时,这样也使得吸引管10的外形尺寸可以在保证吸引腔13大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更细,从而更好的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不适。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引腔13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其它有利于流体流通的形状。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17通过粘胶粘接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13的腔壁上,这种采用粘胶粘接的方式,成本低廉,同时,固定的连续性也会更好,可以保持腔壁上良好的平整性。当然,除了粘胶粘接的方式,所述线缆17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固定方式贴附固定到所述吸引腔13的腔壁上,如采用熔接固定,胶布固定或者卡扣卡接的方式等。
[0023]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17上覆盖有平滑的封胶层(图中未示出)。通过封胶层对线缆17进行覆盖,填补了线缆17与吸引腔13的腔壁之间的一些不平整表面,从而更好的保证腔壁的平滑性能,更好的避免堵塞现象。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摄像头15及其光源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吸入口内,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吸入口内可以获得更好的可视范围。当然,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也不一定是必须的设置在吸入口内,还可以设置在非吸入口的地方,当所述吸引管10为透明结构时,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可以设置在所述吸引管10前端的管壁处,所述透明的吸引管10管壁可覆盖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前端。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吸入口 14的通畅性,可以避免图像采集模组对吸入口 14吸引效果的影响。
[0025]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外部设置有一透明保护罩16,所述透明保护罩16固定在所述吸引管10的管壁上。透明保护罩16可以有效的保护图像采集模组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使得图像采集模组的外周形状保持平整性,从而避免堵塞。
[0026]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10后端设置有手柄18,所述线缆17从所述手柄18处引出,该手柄18可以由两个半体对扣设置到吸引管10上而成,所述吸引管10上设线缆17的引出口,可以通过在手柄18与吸引管10之间设置密封。设置手柄18可以提供更好的操作性能,同时将线缆17从手柄18处引出,也有效的利用了手柄18的结构空间。另外,所述手柄18为在吸引管10流出方向上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手,18有利于握持操作。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17末端的接口采用USB接头19,USB接头19可以同时提供电能和数据的传输。而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光源为LED灯,LED灯耗能低,亮度高,并且非常适用于微型结构中。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视人流管,包括:吸引管以及设置在吸引管内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吸引管包括设置在一端的吸入口以及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吸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图像采集模组以及与该图像采集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的腔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通过粘胶粘接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的腔壁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上覆盖有平滑的封胶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吸入口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为透明结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管壁处,所述透明的吸引管管壁覆盖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前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外部设置有一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固定在所述吸引管的管壁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后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线缆从所述手柄处引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在吸引管流出方向上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末端的接口为USB接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人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的光源为LED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视人流管,包括:吸引管以及设置在吸引管内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吸引管包括设置在一端的吸入口以及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吸引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管前端的图像采集模组以及与该图像采集模组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贴附固定在所述吸引腔的腔壁上。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摄像头的线缆通过贴附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吸引腔的管壁上,从而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腔体用于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及其线缆,有效的保证了吸引腔的大小,加强了吸引管的吸引力,避免了吸引管堵塞的现象。同时,也使得吸引管的外形尺寸可以在保证吸引腔大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更细,从而更好的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不适。
【IPC分类】A61B17/42
【公开号】CN205083583
【申请号】CN201520682158
【发明人】白晓淞
【申请人】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