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365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0002]雾化器面罩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通常与雾化器配套,供临临床雾化药液使用,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0003]现有的雾化器排出的雾化气流比较大,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雾化后的药物气流进行控制,对于部分使用者由于气流大而导致呼吸不畅,降低了雾化器的使用体验,并且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病情的治疗。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面罩、雾化软管和雾化器本体,所述雾化面罩通过所述雾化软管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软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气流调节装置,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之间;
[0005]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面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顶端连接;
[0006]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底端连接,一端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
[0007]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能控制所述第二软管内雾化后的药物气流量。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调节装置包括:筒体、气流调节片和筒盖;
[0009]所述筒体底部与所述第二软管连通,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并由所述筒体的顶端开设至所述筒体高度的1/2处;
[0010]所述气流调节片包括气流调节片本体、轴和手柄,所述轴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筒体卡合并能转动;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与所述轴连接;所述手柄设于所述筒体外,与所述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手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能将所述筒体隔离为上空腔和下空腔;
[0011 ]所述筒盖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软管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筒盖连通;所述筒盖设于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筒体通过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筒体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轴上相对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筒体卡合,所述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手柄与所述筒体卡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所述轴和所述手柄为一体成型。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为柔性材质制成。
[0016]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直径为l-2cm。
[0017]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为透明材质制成。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调整气流调节装置对雾化后的药物进行控制,使病人在达到治疗的同时,呼吸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雾化器,其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包括雾化面罩1、雾化软管2和雾化器本体3,雾化面罩1采用医用无毒PC/PVC/PPC材质,符合医用标准,雾化面罩1通过雾化软管2与雾化器本体3连接;雾化软管2包括:第一软管21、第二软管22和气流调节装置23,气流调节装置23设于第一软管21和第二软管22之间;第一软管21的一端与雾化面罩1连接,另一端与气流调节装置23的顶端连接;第二软管22的一端与气流调节装置23的底端连接,一端与雾化器本体3连接;气流调节装置23能控制第二软管22内雾化后的药物气流量。
[0023]如图2所示,气流调节装置23包括:筒体100、气流调节片200和筒盖300;
[0024]筒体100为透明材质制成的圆柱结构,其直径为l-2cm,筒体100的底部与第二软管22连通,筒体100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相对设置,并由筒体100的顶端开设至筒体100高度的1/2处;
[0025]气流调节片200包括气流调节片本体201、轴202和手柄203,在本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片本体201、轴202和手柄203为一体成型,采用此设计,使安装方便,减少零部件易丢失的可能性。
[0026]具体,轴202的两端能穿过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与筒体100卡合并能转动;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为柔性材质制成圆形结构,设于筒体100内,与轴202连接,其直径略小于筒体100的直径;手柄203与轴202的一端固定连接,设于筒体100外;通过旋转手柄203,轴202能带动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以轴202进行旋转;
[0027]进一步,在轴202上相对手柄203的一端设有凸起204,轴202的一端通过凸起204与筒体100卡合,轴202的另一端通过手柄203与筒体100卡合;
[0028]筒盖300的顶端设有通孔301,第一软管21通过通孔301与筒盖300连通;筒盖300设于筒体100的顶端,与筒体100通过螺纹连接,当然筒盖300与筒体100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如卡接等,在此并不对其连接方式进行限制;
[0029]手柄203上还设有四个档位,分别用“1、2、3、4”表示;(图中未画)
[0030]当旋转手柄203,使档位“1”位于第一凹槽101或第二凹槽102处时,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与筒体100的底部平行,并将筒体隔离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此时,第二软管22里的气流被阻隔,从而进不到第一软管21;
[0031]当旋转手柄203,使档位“2”位于第一凹槽101或第二凹槽102处时,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与筒体100的底部垂直,此时第二软管22里的气流流往第一软管21中的气流为最大量;
[0032]当旋转手柄203,使档位“3”位于第一凹槽101或第二凹槽102处时,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与筒体100底部成大于0并小于45度角,此时,第二软管22内的气流流往第一软管21中的气流量最小;
[0033]当旋转手柄203,使档位“4”位于第一凹槽101或第二凹槽102处时,气流调节片本体201与筒体100底部成大于45度并小于90度,此时,第二软管22内的气流流往第一软管21
中的气流适量。
[0034]采用此种设计,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调整气流调节装置对雾化后的药物进行控制,使病人在达到治疗的同时,呼吸不受影响。
[0035]虽然已参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面罩、雾化软管和雾化器本体,所述雾化面罩通过所述雾化软管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软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气流调节装置,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之间; 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面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底端连接,一端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 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能控制所述第二软管内雾化后的药物气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包括:筒体、气流调节片和筒盖; 所述筒体底部与所述第二软管连通,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并由所述筒体的顶端开设至所述筒体高度的1/2 处; 所述气流调节片包括气流调节片本体、轴和手柄,所述轴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筒体卡合并能转动;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与所述轴连接;所述手柄设于所述筒体外,与所述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手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能将所述筒体隔离为上空腔和下空腔; 所述筒盖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软管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筒盖连通;所述筒盖设于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筒体通过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筒体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上相对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筒体卡合,所述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手柄与所述筒体卡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所述轴和所述手柄为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片本体为柔性材质制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直径为l-2cm。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透明材质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面罩、雾化软管和雾化器本体,所述雾化面罩通过所述雾化软管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所述雾化软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气流调节装置,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之间;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面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底端连接,一端与所述雾化器本体连接;所述气流调节装置能控制所述第二软管内雾化后的药物气流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能够根据使用者自身情况对雾化药物的气流进行控制,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IPC分类】A61M11/00
【公开号】CN205084137
【申请号】CN201520894557
【发明人】王强, 王东进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