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3429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包括染毒柜及控制染毒柜的电控装置,实验时,实验所用老鼠放置在染毒柜内,然后向染毒柜内通入毒性气体。目前在老鼠染毒实验中,每次染毒实验时,多只老鼠同时放在染毒柜中进行实验,但是,由于染毒柜中放的老鼠之间无法隔离,所以,相互之间会发生肢体碰撞,从而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隔老鼠,防止交叉感染,且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适应性广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包括染毒柜及控制染毒柜的电控装置,所述染毒柜内设置有毒性实验腔,所述毒性实验腔内放置有若干老鼠容器,所述老鼠容器包括柱形连接体及盖合在所述柱形连接体上的前盖和后盖,所述柱形连接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柱形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前盖盖合所述前开口,所述后盖盖合所述后开口,所述柱形连接体呈两段式伸缩结构,所述柱形连接体包括内壳柱和套设在所内壳柱上的外壳柱,所述外壳柱可相对所述内壳柱移动以实现柱形连接体的伸缩,从而使老鼠容器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所述外壳柱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棱条,所述内壳柱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棱条,所述第一棱条和第二棱条平行设置,所述内壳柱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二棱条呈一对一设置,且相对应的凹槽和第二棱条相对设置于内壳柱的两侧。
[0006]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通孔包括均勾分布在内壳柱上的第一通孔和均勾分布在外壳柱上的第二通孔,所述外壳柱的内侧面上突伸形成有可扣持所述内壳柱的第一通孔的卡块。
[0007]进一步的,当所述内壳柱和外壳柱重叠时,所述内壳柱和外壳柱重叠部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叠。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厚度等于第一通孔的深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柱形连接体、前盖和后盖均由透明材料所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具有封闭所述前开口的前封板和自所述前封板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前卡扣,所述前卡扣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内的前凸块。
[0011 ]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具有封闭所述后开口的后封板和自所述后封板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后卡扣,所述后卡扣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内的后凸块。
[0012]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通过在毒性实验腔内放置若干老鼠容器,从而可以分隔老鼠,防止交叉感染,而由于在老鼠容器上开设通孔,以便于实现染毒实验,另外,由于该老鼠容器呈两段式伸缩结构,从而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适应性广,而通过在内壳柱和外壳柱内分别设置第一棱条和第二棱条,以便于方便老鼠活动,通过在内壳柱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配合的凹槽,以便于老鼠容器调节大小,且同时也有助于内壳柱和外壳柱之间的相对移动,防止内壳柱和外壳柱在相互移动调节的时候错位。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老鼠隔离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包括染毒柜10及控制染毒柜10的电控装置(未图示)。所述染毒柜10内设置有毒性实验腔(未标号),所述毒性实验腔内放置有若干老鼠容器20,所述老鼠容器20包括柱形连接体及盖合在所述柱形连接体上的前盖21和后盖22,所述柱形连接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3,所述柱形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前开口 24和后开口 25,所述前盖21盖合所述前开口 24,所述后盖22盖合所述后开口 25。所述柱形连接体呈两段式伸缩结构,所述柱形连接体包括内壳柱26和套设在所内壳柱26上的外壳柱27,所述外壳柱27可相对所述内壳柱26移动以实现柱形连接体的伸缩,从而使老鼠容器20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所述外壳柱27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棱条271,所述内壳柱26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棱条261,所述第一棱条271和第二棱条261平行设置,所述内壳柱26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271配合的凹槽(未图不),所述凹槽与第二棱条261呈一对一设置,且相对应的凹槽和第二棱条261相对设置于内壳柱26的两侧。
[0018]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孔23包括均匀分布在内壳柱26上的第一通孔231和均匀分布在外壳柱27上的第二通孔232,所述外壳柱27的内侧面上突伸形成有可扣持所述内壳柱26的第一通孔231的卡块272。使用时,通过相对移动外壳柱27使卡块272脱离原第一通孔231并卡固至其他第一通孔231内,以缩小或扩大老鼠容器20的大小。
[0019]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内壳柱26和外壳柱27重叠时,所述内壳柱26和外壳柱27重叠部分的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重叠。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块272的厚度等于第一通孔231的深度。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形连接体、前盖21和后盖22均由透明材料所制成。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21具有封闭所述前开口 24的前封板211和自所述前封板211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前卡扣212,所述前卡扣212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23内的前凸块213。所述后盖22具有封闭所述后开口 25的后封板221和自所述后封板221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后卡扣222,所述后卡扣222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23内的后凸块223。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通过在毒性实验腔内放置若干老鼠容器20,从而可以分隔老鼠,防止交叉感染,而由于在老鼠容器20上开设通孔23,以便于实现染毒实验,另外,由于该老鼠容器20呈两段式伸缩结构,从而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适应性广,而通过在内壳柱26和外壳柱27内分别设置第一棱条271和第二棱条261,以便于方便老鼠活动,通过在内壳柱26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271配合的凹槽,以便于老鼠容器20调节大小,且同时也有助于内壳柱26和外壳柱27之间的相对移动,防止内壳柱26和外壳柱27在相互移动调节的时候错位。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包括染毒柜及控制染毒柜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毒柜内设置有毒性实验腔,所述毒性实验腔内放置有若干老鼠容器,所述老鼠容器包括柱形连接体及盖合在所述柱形连接体上的前盖和后盖,所述柱形连接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柱形连接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前盖盖合所述前开口,所述后盖盖合所述后开口,所述柱形连接体呈两段式伸缩结构,所述柱形连接体包括内壳柱和套设在所内壳柱上的外壳柱,所述外壳柱可相对所述内壳柱移动,所述外壳柱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棱条,所述内壳柱的内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沿柱形连接体的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棱条,所述第一棱条和第二棱条平行设置,所述内壳柱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二棱条呈一对一设置,且相对应的凹槽和第二棱条相对设置于内壳柱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孔包括均匀分布在内壳柱上的第一通孔和均匀分布在外壳柱上的第二通孔,所述外壳柱的内侧面上突伸形成有可扣持所述内壳柱的第一通孔的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壳柱和外壳柱重叠时,所述内壳柱和外壳柱重叠部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厚度等于第一通孔的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体、前盖和后盖均由透明材料所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具有封闭所述前开口的前封板和自所述前封板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前卡扣,所述前卡扣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内的前凸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具有封闭所述后开口的后封板和自所述后封板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后卡扣,所述后卡扣上突伸形成有扣持在所述通孔内的后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鼠用染毒实验设备,通过在毒性实验腔内放置若干老鼠容器,从而可以分隔老鼠,防止交叉感染,而由于在老鼠容器上开设通孔,以便于实现染毒实验,另外,由于该老鼠容器呈两段式伸缩结构,从而可适应不同体型的老鼠,适应性广,而通过在内壳柱和外壳柱内分别设置第一棱条和第二棱条,以便于方便老鼠活动,通过在内壳柱的外侧壁上凹陷形成若干与所述第一棱条配合的凹槽,以便于老鼠容器调节大小,且同时也有助于内壳柱和外壳柱之间的相对移动,防止内壳柱和外壳柱在相互移动调节的时候错位。
【IPC分类】A61D7/00
【公开号】CN205144787
【申请号】CN201520793136
【发明人】李新莉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