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3885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治 疗嵌甲症的矫治套管。
【背景技术】
[0002] 嵌甲症(ingrown nail)是一种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生于歸趾内外侧缘,嵌 甲症可致甲沟部持续性疼痛,易伴发感染,引起患者行走时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 作生活与足部趾甲的美观。趾甲的生长来源于甲母质,新生的细胞逐渐角化、增厚,并向浅 层和甲的远端移动,使甲生长,从而使趾甲近端和两侧与周围皮肤相连移形成甲皱襞。嵌甲 症患者的甲沟处会出现甲床向甲皱襞移行中断、断裂,炎性肉芽组织过渡充填及局灶性疤 痕形成,趾甲成为异物并刺激甲襞内侧而致疼痛。可见,要恢复甲床与甲皱襞上皮的正常连 续,消除趾甲对甲襞的刺激,才是治疗嵌甲症的关键。
[0003] 目前,常用的治疗嵌甲症的手术方法有甲床部分切除、苯酚化学切除、趾端骨软组 织矫形术、趾腹成形联合甲沟重建术等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方法的复发 率较高,伤口愈合慢,新甲再生时间长,且均可能导致甲皱襞严重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甲症矫治装 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简单有效矫治嵌甲且不引起嵌甲损伤、减少复发率的装置的 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包括有 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管体和管体两端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管体的管径由第一 管口向第二管口逐渐变细;所述管体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的轴向开口。
[0006]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上设有管柄。
[0007] 更优选地,所述管柄设置在所述中空管的管体侧壁上。
[0008] 最优选地,所述管柄所在管体的侧壁与所述开口所在管体的侧壁位置相对。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口上开口宽度大于等于第二管口上开口宽度。
[00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口上开口宽度等于第二管口上开口宽度。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口上开口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管口周长的1/4。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口上开口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管口周长的1/4。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口周长与所述第一管口周长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
[0014] 所述中空管采用常规宜剪切的塑料软管制得。所述塑料软管可选用聚氯乙烯、聚 丙烯等塑料制得。所述塑料软管为弹性材料,宜剪切。
[0015]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以 作为一次性易耗品,处理方便。
[0017]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采用矫治套管矫治嵌甲,被夹住的甲 板会沿套管方向逐渐长出,不引起甲母质或甲皱襞损伤,创面肉芽组织也会逐渐消退,从而 纠正趾甲再次嵌入,减少复发率。
[0018]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治疗时不仅创伤小,而且插入套管后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用该装置治疗简单易行,值得基层推广。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的实施治疗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1 中空管
[0023] 11 管体
[0024] 12 第一管口
[0025] 13 第二管口
[0026] 14 开口
[0027] 2 管柄
[0028] A 剪切线
[0029] B 嵌甲症患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 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 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 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 "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 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 范畴。
[003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包括有中空管1,所述中空管1 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两端的第一管口 12和第二管口 13,所述管体11的管径由第一管口 12向 第二管口 13逐渐变细;所述管体11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第一管口 12与第二管口 13的轴向开口 14〇
[003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中空管1上设有管柄2。所述管柄2设置在所述中空管1 的管体11侧壁上。所述管柄2便于使用者拿握操作,如图2所示,使中空管1更好套接在嵌甲 症患处B。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管柄2所在管体11的侧壁与所述开口 14所在 管体11的侧壁位置相对。该种结构有利于中空管1套接矫正嵌甲症。
[003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口 12上开口宽度大于等于第二管口 13上开口宽 度。优选为所述第一管口 12上开口宽度等于第二管口 13上开口宽度。所述第一管口 12上开 口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管口 12周长的1/4。所述第二管口 13上开口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管 口 13周长的1/4。所述第二管口 13周长与所述第一管口 12周长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该种 结构有利于中空管1套接矫正趾甲再次嵌入,使夹住的甲板沿中空管方向生长,不引起甲母 质或甲皱襞损伤,创面肉芽组织也会逐渐消退。
[0035]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1采用常规宜剪切的塑料软管制得。所述塑料软管可选用聚 氯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制得。所述塑料软管为弹性材料,宜剪切。
[0036] 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的使用过程。
[0037] 使用者获得如图1所示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后,先将嵌甲症患者的患处趾根部 局部阻滞麻醉,在嵌甲症患处B剪除部分嵌甲。然后,如图2所示,使用者握住嵌甲症矫治装 置中的中空管1的管体11 一侧侧壁上管柄2,中空管1的开口 14面对甲板外侧缘且稳定牢固 的夹住甲板外侧缘,由第二管口 13开始将中空管1的管体11套接到修剪后的甲板外侧缘,并 将第二管口 13推进至甲根侧。中空管1的部分管体11和第一管口 12留存在嵌甲症患处B之 外。再如图2所示,沿剪切线A即患趾远端甲缘,将中空管1的外部多余管体11和第一管口 12 剪去,用胶带或创可贴将设置在嵌甲症患处B的嵌甲症矫治装置牢固固定。
[0038] 固定后,被夹住的嵌甲症患处B的甲板会沿管体11方向逐渐生长,在生长过程中, 不会引起甲母质或甲皱襞损伤,创面肉芽组织也会逐渐消退,从而纠正趾甲再次嵌入,减少 复发率。同时,被夹住的嵌甲症患处B创伤小,插入的嵌甲症矫治装置结构简单小巧,不会影 响患者穿鞋袜,进而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固定4周后,待趾甲痊愈后,将在嵌甲 症患处B的嵌甲症矫治装置拔出,做一次性丢弃处理即可。
[0039]再次使用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00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廉,能够纠正趾甲再次嵌入,不引起甲母质或甲皱襞损伤,减少复发率,同时,创伤小,而且 插入套管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 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 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空管(1),所述中空管(1)包括管体(11) 和管体(11)两端的第一管口(12)和第二管口(13),所述管体(11)的管径由第一管口(12)向 第二管口(13)逐渐变细;所述管体(11)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第一管口(12)与第二管口(13)的 轴向开口(1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1)上设有管柄 ⑵。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柄(2)设置在所述中空 管(1)的管体(11)侧壁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12)上开口宽度 大于等于第二管口(13)上开口宽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12)上开口宽度 不大于所述第一管口(12)周长的1/4。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13)上开口宽度 不大于所述第二管口(13)周长的1/4。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甲症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13)周长与所述 第一管口(12)周长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包括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括管体和管体两端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管体的管径由第一管口向第二管口逐渐变细;所述管体侧壁上设有一贯通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的轴向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甲症矫治装置,采用矫治套管矫治嵌甲,不引起甲母质或甲皱襞损伤,创面肉芽组织也会逐渐消退,从而纠正趾甲再次嵌入,减少复发率;同时,治疗时不仅创伤小,而且插入套管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用该装置治疗简单易行,值得基层推广。
【IPC分类】A61F5/11
【公开号】CN205215485
【申请号】CN201520932763
【发明人】钱昇, 蹇强, 蓝吉, 周吉文, 朱灵燕, 张陶靓, 黄秋红, 赵丽欣, 潘永年
【申请人】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