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点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424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点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一种注射点滴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在得病之后通常都会注射点滴药剂进行治疗。现有的点滴工具普遍由点滴瓶、导液管、流速控制器和针头组成。但是,点滴瓶大多采用玻璃瓶体结构,在使用时需要固定悬挂在点滴架上,不利于人们行走。虽然现在市场中有些点滴瓶采用塑料袋体结构,但是此种点滴瓶依然需要与点滴架配套使用功能,在病人移动时仍然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巧、使用便利、功能全面的便携式点滴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药袋、导液管以及流速控制器,所述药袋为倒置的U形硬质袋体结构,在药袋的弧顶设有向上凸起的挂耳,在药袋的外表面另设有注射管;在袋体的左右两个底端处分别接通导液管,两根导液管均与流速控制器的顶端接通,流速控制器的底端接通另一根导液管;在药袋的表面安装定时开关、报警器和电池,定时开关与报警器、电池电联接组成报警电路;在药袋的内侧表面粘贴一层防磨垫。
[0005]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0006]使用者将药袋套在脖子上,袋体的弧顶部分处在脖子上方,袋体的两侧引申段处在脖子的两侧,医护人员可通过注射管向药袋中注入药液,然后将针头插入病人血管中,再调整流速控制器,最后设定定时开关的报警时间,当到达报警时间后,报警电路导通,报警器发出报警音提醒病人和医护人员注意,及时拔出针头。而袋体内表面的防磨垫可提供柔软舒适的配戴条件,避免对脖子造成摩擦。另外,医护人员也可将药袋悬挂在点滴架上使用,发挥正常的点滴器功能。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设计合理、方便实用、操作简单,可随身携带,便于病人行走移动,并具备定时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0009]附图标号:1_药袋、2-导液管、3-流速控制器、4-挂耳、5-注射管、6-定时开关、7-报警器、8-防磨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中,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药袋1、导液管2以及流速控制器3,所述药袋为倒置的U形硬质袋体结构,在药袋的弧顶设有向上凸起的挂耳4,在药袋的外表面另设有注射管5;在袋体的左右两个底端处分别接通导液管,两根导液管均与流速控制器的顶端接通,流速控制器的底端接通另一根导液管;在药袋的表面安装定时开关6、报警器7和电池,定时开关与报警器、电池电联接组成报警电路;在药袋的内侧表面粘贴一层防磨垫8。
[001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点滴器,主要包括药袋、导液管以及流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袋为倒置的U形硬质袋体结构,在药袋的弧顶设有向上凸起的挂耳,在药袋的外表面另设有注射管;在袋体的左右两个底端处分别接通导液管,两根导液管均与流速控制器的顶端接通,流速控制器的底端接通另一根导液管;在药袋的表面安装定时开关、报警器和电池,定时开关与报警器、电池电联接组成报警电路;在药袋的内侧表面粘贴一层防磨垫。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点滴器,主要包括药袋、导液管以及流速控制器,所述药袋为倒置的U形硬质袋体结构,在药袋的弧顶设有向上凸起的挂耳,在药袋的外表面另设有注射管;在袋体的左右两个底端处分别接通导液管,两根导液管均与流速控制器的顶端接通,流速控制器的底端接通另一根导液管;在药袋的表面安装定时开关、报警器和电池,定时开关与报警器、电池电联接组成报警电路;在药袋的内侧表面粘贴一层防磨垫。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精巧、使用便利等优点。
【IPC分类】A61M5/14
【公开号】CN205215842
【申请号】CN201520881730
【发明人】金浩楠
【申请人】金浩楠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