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561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支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0002]双腔支气管导管通常用于对全身麻醉的病人进行呼吸管理,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两根支管,两根支管并排呈“Y”形。实际应用时,两根支管分别通过病人的两侧支气管置于两侧肺内,从而可根据病情需要以不同的通气方式对两侧肺进行通气,且在提供有效通气的同时还可防止病侧肺内的血液或痰液进入健侧肺内。
[0003]然而,现有支气管导管的两根支管通常采用PVC材料制成,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也是采用PVC材质的连接件来实现的,PVC质硬,塑性差,使得成型后的两根支管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改变,即两根支管之间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在受到外力时两根支管只能保持原状并以一个整体发生位移。然而,在手术过程中或在病人体位发生改变时,病人两侧的支气管通常会从两根支管的两侧对支管进行环抱挤压,由于两根支管之间无相互作用、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使得两根支管局限于支气管的局部、从而被支气管压紧,在支气管的挤压下,支管的管壁会发生内陷,支管的管口会被病人体内的组织堵住,从而导致支管的通气面积减小,即导致支管通气不畅,严重影响临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术过程中或病人体位发生改变时支管不会被挤压或堵住从而通气顺畅的支气管导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还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支管的外壁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支管的外壁上。
[0006]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可选用现有的PVC双腔导管,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取材方便,节约材料;还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设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之间,从而弹性装置可将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联系起来,使得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相互作用;弹性装置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滑动连接,从而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移动弹性装置的位置。
[0007]在手术过程中或在病人体位发生改变时,病人两侧的支气管分别对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进行环抱挤压,使得弹性装置亦被挤压,由于弹性装置具有弹性,因此弹性装置会有一个减小压缩量、避免挤压的趋势,即带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进行一个自适应的过程,使得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发生位移、直至弹性装置不被挤压,即直至支管不受病人支气管的挤压,从而避免了支管因挤压而发生内陷或支管管口因挤压而被封堵,保证了支管通气顺畅。
[0008]进一步,所述弹性装置为塑料弹簧。塑料弹簧质软,不会伤害支气管内壁组织。
[0009]进一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管件和位于弹性管件内的支撑钢丝。钢丝选用细钢丝,在受压时可发生弹性弯曲,弹性管件套设于钢丝外,可避免钢丝对病人支气管内壁组织造成伤害。
[0010]进一步,所述塑料弹簧的一端设有第一套筒,另一端设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一支管上,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二支管上,第一支管上位于第一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气垫卡箍,第二支管上位于第二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垫卡箍。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采用塑料材质套筒,避免伤害人体支气管内壁组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套设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分别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外壁滑动;第一气垫卡箍和第二气垫卡箍可分别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移动而导致使用不稳定,亦可避免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滑落至病人体内、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第一气垫卡箍和第二气垫卡箍质软,可避免伤害病人支气管内壁组织。
[0011 ]进一步,所述弹性管件的一端设有第三套筒,另一端设有第四套筒,第三套筒套设于第一支管上,第四套筒套设于第二支管上;支撑钢丝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套筒上,另一端连接于第四套筒上;第一支管上位于第三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气垫卡箍,第二支管上位于第四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四气垫卡箍。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采用塑料材质套筒,避免伤害人体支气管内壁组织;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分别套设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且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分别沿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外壁滑动;第三气垫卡箍和第四气垫卡箍可分别对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进行限位,避免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移动而导致使用不稳定,亦可避免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滑落至病人体内、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第三气垫卡箍和第四气垫卡箍质软,可避免伤害病人支气管内壁组织。
[0012]上述的气垫卡箍包括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第一卡箍部和第二卡箍部均由气垫制成,第一卡箍部与第二卡箍部配合可将支管锁紧,从而对套筒起到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
[0017]其中: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2、第一气垫卡箍3、第二气垫卡箍4、第一塑料套筒5、第二塑料套筒6、塑料弹簧7。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双腔导管本体采用市场上售卖的PVC双腔导管;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之间设有塑料弹簧7,塑料弹簧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塑料套筒5,塑料弹簧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塑料套筒6,第一塑料套筒5套设于第一支管I上、且第一塑料套筒5与第一支管I间隙配合,第二塑料套筒6套设于第二支管2上、且第二塑料套筒6与第二支管2间隙配合;第一支管I上位于第一塑料套筒5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气垫卡箍3,第二支管2上位于第二塑料套筒6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垫卡箍4。
[001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分别位于病人的两侧支气管中,当手术时或病人的体位发生改变时,两侧支气管对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进行挤压,从而对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之间的塑料弹簧7进行挤压,由于塑料弹簧7的弹性作用,且支气管的管壁润滑性好,塑料弹簧7会带动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进行一个自适应的过程,使得塑料弹簧7、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均处于自然的状态,从而避免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受挤压,进而避免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因受挤压而发生管壁内陷或管口封堵,保证了通气顺畅。
[0020]另外,实施时,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可通过移动第一气垫卡箍3和第二气垫卡箍4来前后移动第一塑料套筒5和第二塑料套筒6,以保证第一支管I和第二支管2的管口对准肺叶。
[0021]实施例二:
[0022]其中: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第三气垫卡箍10、第四气垫卡箍11、第三塑料套筒12、第四塑料套筒13、橡胶管14、支撑钢丝15。
[002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8和第二支管9,双腔导管本体采用市场上售卖的PVC双腔导管;第一支管8和第二支管9之间设有橡胶管14,橡胶管14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塑料套筒12,橡胶管1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塑料套筒13,第三塑料套筒12套设于第一支管8上、且第三塑料套筒12与第一支管8间隙配合,第四塑料套筒13套设于第二支管9上、且第四塑料套筒13与第二支管9间隙配合;第一支管8上位于第三塑料套筒12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气垫卡箍10,第二支管9上位于第四塑料套筒13的两侧均设有第四气垫卡箍11;橡胶管14内包覆有支撑钢丝15,支撑钢丝15的直径为2mm,支撑钢丝15的一端与第三塑料套筒12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塑料套筒13连接。
[0024]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将塑料弹簧替换为内设有支撑钢丝15的橡胶管14,将第一气垫卡箍和第二气垫卡箍分别替换为第三气垫卡箍10和第四气垫卡箍11,将第一塑料套筒和第二塑料套筒分别替换为第三塑料套筒12和第四塑料套筒13,其余的与实施例一相同。
[002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主权项】
1.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支管的外壁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支管的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塑料弹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管件和位于弹性管件内的支撑钢丝。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弹簧的一端设有第一套筒,另一端设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一支管上,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二支管上,第一支管上位于第一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气垫卡箍,第二支管上位于第二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气垫卡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件的一端设有第三套筒,另一端设有第四套筒,第三套筒套设于第一支管上,第四套筒套设于第二支管上;支撑钢丝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套筒上,另一端连接于第四套筒上;第一支管上位于第三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气垫卡箍,第二支管上位于第四套筒的两侧均设有第四气垫卡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本体,双腔导管本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还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支管的外壁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支管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过程中或病人体位发生改变时支管不会被挤压或堵住从而通气顺畅的支气管导管。
【IPC分类】A61M16/04
【公开号】CN205307542
【申请号】CN201520960848
【发明人】宾霞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