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258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鼻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鼻模,其包含鼻模主体,设置于鼻模主体上开口处的鼻模支架,设置于鼻模主体下开口处的过滤装置,以及包裹在所述鼻模主体内的磁铁。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利用磁铁的吸力代替连接桥,避免了连接桥后续的缝合线或胶布的粘贴,不损伤皮肤、粘膜;去除连接桥,患者带上之后,从外部无法看出,使患者更加美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双侧可分离,故可以根据需要每侧单独选择合适的大小型号;在鼻模下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可有效减少患者吸附灰尘颗粒,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鼻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鼻模。
【背景技术】
[0002]唇裂鼻畸形患者经过鼻矫形手术后,或因其他原因如外伤等导致的鼻畸形手术后,常会出现鼻翼塌陷、二侧鼻孔形态和大小不对称的现象,现有的一组鼻模(如图1所示)之间设有连接桥,连接桥通过缝合线或者胶布固定鼻模,胶布贴在患者面部,患者面部不美观,且不舒服,易容易损伤皮肤和粘膜,而且同一连接桥连接的一组鼻模大小相同且不可调,同一患者可能需要的鼻模规格不一样,导致患者无法根据自身切实需要而选择不同的鼻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鼻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鼻模通过连接桥连接,借助缝合线或胶布固定鼻模,造成患者外形不美观,鼻子不舒月艮,容易损伤皮肤和粘膜的问题,并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单一的鼻模。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种新型鼻模,包括鼻模,所述鼻模包含鼻模主体,设置于鼻模主体上开口处的鼻模支架,设置于鼻模主体下开口处的过滤装置,以及包裹在所述鼻模主体内的磁铁。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鼻模有两个,两个鼻模内分别设置于鼻子的两个鼻腔内,两个鼻模内磁铁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两个磁铁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反。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磁铁有多个,多个磁铁沿鼻模主体的上开口到下开口的方向均匀设置。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鼻模支架为“十”字形或“米”字形。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磁铁包裹在鼻模主体靠近鼻尖的内壁。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鼻模主体上靠近下开口处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过滤装置嵌入所述固定槽内。
[0011 ]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含上过滤架、下过滤架和过滤网,所述上过滤架和所述下过滤架凸凹配合,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上过滤架和所述下过滤架之间。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上过滤架为T字形,包含一上基部,以及由上基部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上过滤架上还设有贯穿上基部和凸台的上通孔,所述上基部靠近边缘的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沉头孔;所述下过滤架为凹字形,包含一下基部,以及由下基部向上延伸的壁部;所述下过滤架上还设有贯穿下基部和壁部的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与上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壁部沿周向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沉头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筛孔直径小于2.5μπι。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鼻模由医用橡胶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利用磁铁的吸力代替连接桥,避免了连接桥后续的缝合线或胶布的粘贴,不损伤皮肤、粘膜;去除连接桥,患者带上之后,从外部无法看出,使患者更加美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双侧可分离,故可以根据需要每侧单独选择合适的大小型号;在鼻模下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可有效减少患者吸附灰尘颗粒,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是现有鼻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无过滤装置的鼻模的仰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沿图3中A-A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鼻模主体;2-磁铁;3-过滤装置;4-固定槽;5-鼻模支架;11_上开口;12_下开口; 31-上过滤架;32-过滤网;33-下过滤架;311-凸台;312-沉头孔;313-上通孔;314-下端面;331-壁部;332-螺纹孔;333-台阶通孔;334-上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考图1至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过滤装置的鼻模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沿图3中A-A的#1』视图。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鼻模,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尺寸,两个鼻模组成一组同时使用。使用时,两个鼻模分别设置于患者脸部的两个鼻腔内。下面就一个鼻模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0026]鼻模包括鼻模主体1、磁铁2、过滤装置3和鼻模支架5。鼻模主体I的上开口处设有鼻模支架5,鼻模主体I的下开口处设有过滤装置3,鼻模主体I内包裹有磁铁2。
[0027]鼻模主体I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状,鼻模主体I的直径从下开口12的方向朝着上开口11的方向渐缩,以鼻模主体I的上开口 11作为起始位置,由该起始位置塞进患者的鼻孔;鼻模主体I的上开口 11处设有鼻模支架5。
[0028]鼻模支架5与鼻模主体I为一整体,这样方便加工和其他部件的安装,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预先加工好鼻模支架5和鼻模主体I,再将两者组装起来。鼻模支架5为“十”字形,也可以设计为“米”字形,鼻模主体I靠近下开口 12处的内壁面设有一固定槽4,过滤装置3嵌入固定槽4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4为环形,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比如弧形等,只要能起到固定作用即可。
[0029]所述磁铁2包裹于所述鼻模主体I的内壁内。具体地,在鼻模主体I上靠近鼻尖的内壁上包裹有磁铁2 ο磁铁2沿鼻模主体I的上开口 11到下开口 12的方向平均分布三块,当然也可以设置多块磁铁。
[0030]两个鼻模组成一组同时使用时,一个鼻模内的磁铁与另一个鼻模内的磁铁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两个磁铁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反。
[0031]参考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鼻模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过滤装置3包括上过滤架31、过滤网32和下过滤架33;上过滤架31和下过滤架33凸凹配合,过滤网32设置于上过滤架31和下过滤架33之间。
[0032]上过滤架31呈T字形,包含一上基部,以及由上基部向下延伸的凸台311,所述上过滤架31上还设有贯穿上基部和凸台311的上通孔313。所述上基部靠近边缘的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沉头孔312。
[0033]下过滤架33呈凹字形,包含一下基部,以及由下基部向上延伸的壁部331,所述下过滤架33上还设有贯穿下基部和壁部331的台阶通孔333,所述台阶通孔333与上通孔313对应设置。所述壁部331沿周向设有多个螺纹孔332,螺纹孔332与沉头孔312通过紧固件连接。
[0034]过滤网32的筛孔直径小于2.5μπι,过滤网32固定在凸台311的下端面314与下基部的上端面334之间,凸台311的外壁和壁部331的内壁过盈配合,使得过滤网32固定在过滤装置3中,打开医用橡胶制成的鼻模的侧壁,再将含有过滤网32的过滤装置3嵌入到固定槽4中。
[0035]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利用磁铁的吸力代替连接桥,避免了连接桥后续的缝合线或胶布的粘贴,不损伤皮肤、粘膜;取出连接桥,患者带上之后,从外部无法看出,使患者更加美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鼻模双侧可分离,故可以根据需要每侧单独选择合适的大小型号;在鼻模下开口处内设有过滤网,可有效减少患者吸附灰尘颗粒,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
[00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包含鼻模主体,设置于鼻模主体的上开口处的鼻模支架,设置于鼻模主体的下开口处的过滤装置,以及包裹在所述鼻模主体内的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模有两个,两个鼻模分别设置于鼻子的两个鼻腔内,两个鼻模内的磁铁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两个磁铁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有多个,多个磁铁沿鼻模主体的上开口到下开口的方向均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模支架为“十”字形或“米”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模主体上靠近下开口处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过滤装置嵌入所述固定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含上过滤架、下过滤架和过滤网,所述上过滤架和所述下过滤架凸凹配合,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上过滤架和所述下过滤架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滤架为T字形,包含一上基部,以及由上基部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上过滤架上还设有贯穿上基部和凸台的上通孔,所述上基部靠近边缘的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沉头孔;所述下过滤架为凹字形,其包含一下基部,以及由下基部向上延伸的壁部;所述下过滤架上还设有贯穿下基部和壁部的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与上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壁部沿周向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沉头孔通过紧固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筛孔直径小于2.5μπ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模由医用橡胶制成。
【文档编号】A61F5/08GK205434040SQ20162000859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
【发明人】张凯, 孔玉
【申请人】张凯, 孔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