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7813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发出波长为600nm至700nm红色可见光,并具有至少两种频率段的闪烁功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亮度、显示图案、闪烁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协调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设备进行通信;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智能设备的指令,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池模块,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提供电力支持。本实用新型通过产生闪烁的光纤,诱导脑电波的改善,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辅助睡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变快,生活、工作的压力都逐渐增大,巨大的压力、城市建设中的声光因素等都会引起失眠,失眠直接破坏了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0003]科学研究发现,四类脑电波对应大脑呈现的四种不同状态。当人在进入深睡时,脑电波为衫皮(I一3Hz);当人感到睡意朦胧时,处于较浅的睡眠状态,或是静坐、禅定,脑电波就变成Θ波(4一7Hz);当人的身体放松,心情平和轻松,或是初睡或初醒的时候,就变成了α波(8 — 13Hz);当人在紧张状态下,大脑产生的是β波(14一30Hz) J波只在深睡时出现,Θ波在浅睡时出现,α脑波在初睡或初醒时出现(即半睡半醒时)。常规的家庭或个人使用的改善失眠症状的方法主要为药物疗法或声音疗法,但药物疗法具有较大副作用,无法长期使用。声音疗法主要采用白噪声或8 — 13Hz的α声波,但声音疗法需要专用的播音设备,尤其是8 —13Hz的α声波,当今大部分播音设备当前的技术指标均无法响应8-13ΗΖ这个频率。此外,也有产品采用光线诱导的脑电波的技术,但均需对脑电波信号进行采集,脑电波的采集技术复杂,识别算法要求高,产品成本高,不利于生产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采用光波导入法,通过对接受者发射特定频率的闪光,使其脑波频率来到α波(每秒8-13Hz)或Θ波(每秒4-7Ηζ)的范围,从而达到放松精神,催进睡眠的作用。
[0005]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包括有:
[0007]显示模块,用于发出波长为600nm至700nm的红色可见光,并具有至少两种频率段的闪烁功能;
[0008]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亮度、显示图案、闪烁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协调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0009]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智能设备的指令,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0]电池模块,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提供电力支持;
[0011]设备壳体,其外表面处设置显示模块,在壳体内设置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池模块。
[0012]所述显示模块具有I 一 3Hz、4 一 7Hz、8 — 13Hz、14 一 30Hz中的两个至四个频率段的闪烁功能。
[0013]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设备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
[0014]所述显示模块为发光二极管、带背光的点阵式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0015]所述电池模块为纽扣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充电。
[0016]所述壳体为环状壳体,用于套设于手腕上,所述显示模块设于环状壳体外侧面。
[0017]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表带,用于套设于手腕上,壳体的显示模块所在面朝外。
[0018]所述无线通信采用蓝牙通信、WiFi无线网络通信或近场通信。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及智能手环,可以与智能设备通过无线技术相连,通过智能设备控制产生闪烁的光线,诱导脑电波的改善,改善睡眠质量;本实用新型具有小型化、技术易实现的特点,并采用非接触式的光线诱导原理,对身体无副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原理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装置结构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0024]参看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包括有:
[0025]显示模块11,用于发出波长为600nm至700nm的红色可见光,并具有至少两种频率段的闪烁功能;
[0026]控制模块12,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亮度、显示图案、闪烁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协调通信模块13与外部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0027]通信模块13,用于接收外部智能设备(未图示)的指令,并与控制模块12电性连接;
[0028]电池模块14,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11、控制模块12和通信模块13提供电力支持。
[0029]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显示模块11具有I 一3Hz、4一7Hz、8 — 13Hz、14 一 30Hz中的两个至四个频率段的闪烁功能。上述四种频率段分别为δ频率段、Θ频率段、α频率段和β频率段,其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频率段重叠,可诱导大脑进入平静状态,使得脑电波与显示模块11的闪烁频率趋于一致,以更好地促进大脑进入睡眠状态。
[0030]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13与外部智能设备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采用蓝牙通信、WiFi无线网络通信或近场通信。实现智能化管理,可通过手机进行无线控制,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0031]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显示模块11为发光二极管、带背光的点阵式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0032]所述电池模块14为纽扣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充电电池,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充电。
[0033]参看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装置结构图。
[0034]所述壳体10为环状壳体,用于套设于手腕上,所述显示模块11设于环状壳体外侧面。
[0035]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10的两侧设有表带(未图示),用于套设于手腕上,壳体的显示模块11所在面朝外。
[0036]参看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0037]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以如下步骤工作:
[0038]步骤S10,通信模块13接收外部智能设备的启动指令,并将启动指令传送给控制模块12;
[0039]步骤Sll,控制模块12接收启动命令后,记录当前显示模块11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有显示亮度值和显示内容;
[0040]步骤S20,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发出波长为60011111至70011111的红色可见光或红色图案;
[0041]步骤S21,控制模块12将显示模块11的亮度值设为最高,并维持第一指定时间Tl;
[0042]步骤S30,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以至少两种频率段周期轮换闪烁;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以四个频率段轮换闪烁为例,可由外部智能设备控制选择其他频率段的组合方式,比如四个频率段中的两种或三种;显示模块11以第一频率段、第二频率段、第三频率段和第四频率段轮换闪烁,所述第一频率段、第二频率段、第三频率段和第四频率段的频率范围为1-30HZ中任选四个频率段与之对应;
[0043]步骤S31,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按照第一频率段进行闪烁,并持续第二指定时间T2;
[0044]步骤S32,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按照第二频率段进行闪烁,并持续第三指定时间T3;
[0045]步骤S33,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按照第三频率段进行闪烁,并持续第四指定时间T4;
[0046]步骤S34,控制模块12控制显示模块11按照第四频率段进行闪烁,并持续第五指定时间T5,第五指定时间T5结束后,显示模块11重新进入步骤S31。
[0047]步骤S40,若通信模块13接收到外部智能设备的关闭命令,则将关闭命令发送给控制模块2,由控制模块12关闭显示模块11,并将显示模块11的状态信息恢复至步骤Sll开始前的状态。
[0048]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还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9]1、采用非接触式的解决方案,无需与人体产生任何物理上的接触;
[0050]2、智能化程度高,可通过手机进行无线控制,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0051]3、无需脑电波监测设备,产品可小型化,便于携带;
[0052]4、实现方法简单,实现时可在现有硬件中通过固件升级达到,制作成本低;
[0053]5、可与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的睡眠监测功能进行接口,在监测到进入睡眠状态后即自动停止工作。
[0054]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显示模块,用于发出波长为600nm至700nm的红色可见光,并具有至少两种频率段的闪烁功能;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显示亮度、显示图案、闪烁频率和持续时间,并协调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智能设备的指令,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电池模块,用于对所述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提供电力支持; 设备壳体,其外表面处设置显示模块,在壳体内设置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池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具有I一3Hz、4 一 7Hz、8 — 13Hz、14 一 30Hz中的两个至四个频率段的闪烁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设备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发光二极管、带背光的点阵式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为纽扣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充电。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环状壳体,用于套设于手腕上,所述显示模块设于环状壳体外侧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表带,用于套设于手腕上,壳体的显示模块所在面朝外。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睡眠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采用蓝牙通信、WiFi无线网络通信或近场通信。
【文档编号】A61M21/02GK205460340SQ20162009427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郭卫明, 黄靖宇
【申请人】郭卫明, 黄靖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