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复合吸水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113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3d复合吸水芯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复合吸水芯体,包括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分子吸水珠层、蓬松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珠层;所述面层接触皮肤。采用本实用新型芯体具有吸液快速,导流效果好,扩散迅速,通液性能好,干爽性能优,反渗率极低,通风透气好。
【专利说明】
3D复合吸水芯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尿裤领域,特别是涉及纸尿裤的一种3D复合吸水芯体。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2种纸尿裤芯体,一种是棉质芯体,一种是高分子芯体;棉质的芯体导流速度快,吸水速度快,缺点是保水量不足,易断层而起团;而高分子芯体,保水量足但是导流和吸水速度都比较慢,反渗透率高,干爽性能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液快速,导流效果好,扩散迅速,通液性能好,干爽性能优,反渗率极低,通风透气好的3D复合吸水芯体。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复合吸水芯体,包括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分子吸水珠层、蓬松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珠珠层;所述面层接触皮肤。
[0005]优选地,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的材质为无尘纸或特种无纺布。
[0006]优选地,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均匀间隔对其进行冲压,形成冲压槽,利于导流,使其在吸液后形成3D管状椭圆截面。
[0007]优选地,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通过冲压形成的压槽上设有贯穿小孔,有利于透液和通液。
[0008]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集导流速度,吸水速度,保水量于一身的芯体结构;3D复合吸水芯体的作用:打破了传统工艺,选用特殊复合材料,芯体吸收更快、更强韧、不易断层。3D复合吸水芯体由第一层无尘纸(或特种无纺布)面层,第二层高分子吸水珠,第三层蓬松无纺布,第四层高分子吸水珠和第五层无尘纸(或特种无纺布)底层总共五层结构构成,底层和面层也可以是具有同样效果的其它材料;吸液快速,导流效果好,扩散迅速,通液性能好,干爽性能优,反渗率极低,通风透气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例一种3D复合吸水芯体,包括底层I和面层2,底层I和面层2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分子吸水珠层、蓬松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珠层;面层接触皮肤。
[0013]优选地,底层I和面层2的材质为无尘纸或特种无纺布。
[0014]优选地,3D复合吸水芯体均匀间隔对其进行冲压,形成糟3,具有很好导流性,使其在吸液后形成3D管状椭圆截面4,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吸液(足量后)形成3D管状截面,从而降低表面(非截面)与皮肤接触面积,减少反渗量,提高干爽度,管状槽有利于通风透气。
[0015]优选地,3D复合吸水芯体通过冲压形成的压槽上设有贯穿小孔,此小孔有利于液体的吸收,加强了通液性能。
[0016]通过对3D复合吸水芯体均匀间隔进行冲压,压槽吸液后形成3D管状椭圆截面,形成导流通道;压槽中的贯穿式小孔有利于液体的流动;两边压槽有利于封住高分子吸水珠,在干燥情况下高分子吸水珠不会从芯体两侧漏出,从而保证芯体里高分子吸水珠的含量。
[0017]本实用新型集导流速度,吸水速度,保水量于一身的芯体结构;3D复合吸水芯体的作用:打破了传统工艺,选用特殊复合材料,芯体吸收更快、更强韧、不易断层。3D复合吸水芯体由第一层无尘纸(特种无纺布)面层,第二层高分子吸水珠,第三层蓬松无纺布,第四层高分子吸水珠和第五层无尘纸(特种无纺布)底层总共五层结构构成,底层和面层也可以是具有同样效果的其它材料;吸液快速,导流效果好,扩散迅速,通液性能好,干爽性能优,反渗率极低,通风透气好。
[001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3D复合吸水芯体,包括底层和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分子吸水珠层、蓬松无纺布层、高分子吸水珠层;所述面层接触皮肤;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均匀间隔对其进行冲压,形成冲压槽,利于导流,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在吸液后形成3D管状椭圆截面;所述冲压槽将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分隔为多个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复合吸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的材质为无尘纸或特种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复合吸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3D复合吸水芯体通过冲压形成的压槽上设有贯穿小孔,有利于透液和通液。
【文档编号】A61F13/496GK205494177SQ20162007924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发明人】杨茵
【申请人】杨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