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149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包括设备主机以及水循环毯,所述水循环毯包括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第一保温毯固定在第二保温毯上后形成为输液管提供加热室,第一保温毯内部设置有第一循环流道,第二保温毯内部设置有第二循环流道,设备主机内部安装有水循环加热模块,水循环加热模块通过双通道接头与水循环毯连接。水循环毯可以全程包裹设备主机至患者之间的输液管,避免了局部加热导致的终端热量损失,提高了加热效率,也适用于输血及大流量输液过程中的加温管理。水循环毯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固定在输液装置的设备主机上,不会对输液针头造成拖拽效应。
【专利说明】
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重力式静脉输液环境下使用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
【背景技术】
[0002]静脉输液是医疗场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重力式输液及输液栗输液两种方式。重力式静脉输液是依靠药液与人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力来驱动药液进入体内,使用手动调节轮夹来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栗依靠滚轮蠕动挤压输液管来推动液体流动,输液速度不受液面高度和患者体位变化影响,可实现超低速至高速的大范围精确输液,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静脉输液或静脉麻醉等。重力式静脉输液与输液栗输液相比,虽然输液速度调节范围狭窄,难以精确控制,但因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输液方式。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质量医疗技术的渴望,临床上对静脉输液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方面,重力式静脉输液的控制方式由医务人员根据经验手动调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由于不同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有些患者每日需输数组药液或因长时间连续输液,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实时观察输液状况,当输液出现异常情况或输液即将结束时,如果床旁陪护人员或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易发生空气栓塞、凝血、堵针等意外,轻则延误治疗,给病人造成痛苦,重则发生不可弥补的医疗事故,静脉输液的智能化管理日趋迫切。
[0004]另一方面,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输入与人体体温不相适应的药液,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康复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老人、幼儿、免疫力差的特殊患者群体。天气寒冷时,若输入液体温度较低可诱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外周血管收缩、寒战应激、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异常、药物清除障碍等,导致并发症出现概率增大,因此恒温输液也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
[0005]目前对静脉输液进行管理的设备有输液栗及静脉输液管理器。输液栗以蠕动方式连续挤压充满液体的输液管,推动管内液体向静脉内流动,主要用于精确输液。大部分的输液栗具有流量、流速、压力、气泡等参数的检测警等功能。但是输液栗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一般用于手术室及ICU室,大部分没有加热功能。静脉输液管理器主要用于对重力式静脉输液的监控,药液的动力仍要来源于药液与人体的高度差。静脉输液管理器使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滴速及流量,通过挤压输液管管径来控制输液速度,不能改变原来的最大流速。在输液加热功能方面,有部分静脉输液管理器集成了该功能,但大部分是以单独的产品出现;加热途径主要包括化学能加热、电能直接加热、水浴加热、微波加热等。
[0006]目前大部分的静脉输液管理器都没有配置加热功能,现有的加热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微波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的特点,但微波照射是否对血液、药液造成破坏,目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化学能加热器携带方便,但由于靠自身的化学物质反应放热,不能持续使用,只能适用于输液量少的情况;水浴加热器安全、加热速度快,可以满足大流量加热的需要,但是结构复杂,需要特定的设备,因此一般只在大型的手术室使用;电热丝直接加热简单耐用,但输液管受热面积不均匀,温度的稳定性难以控制,容易造成局部药液变质或气泡析出,带来风险。
[0007]另一方面,在加热位置的选择上,受设备尺寸限制,大部分的加热部位集中在莫非氏滴管附近,属于局部加热方式。当加热的药液离开热源流到人体时,大部分的热量会散失在低温的环境中,加热效率低。有些产品为了增加受热面积,在加热部位折叠缠绕更多的输液管,缩短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给其平常的活动造成不便。
[0008]Smiths Medical ASD公司开发的HOTLINE静脉输液加温仪使用了一种小型的三腔管结构,药液从中间管道通过,热水在周围的2个腔道内循环流动,加热长度可以直达患者静脉入口处,有效地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及温度的稳定性。但是需要连接一次性的三腔管道,增加了使用成本,与目前大量使用的静脉输液管兼容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9]针对上述静脉输液管理器在临床使用上存在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型水循环加热保温毯,全程包裹输液管的技术路线,来提高输液温度的管理效率,并结合流速测量、流速控制、流量统计、智能报警、远程监控等功能,为临床静脉输液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缓解目前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输液操作繁琐,输液加温难,管理效率低下等状况,提升静脉输液的治疗水平,降低患者使用成本。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包括设备主机以及位于设备主机下方的水循环毯,所述水循环毯包括第一保温毯和一侧铰接在第一保温毯上的第二保温毯,所述第一保温毯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纽扣或拉链固定在第二保温毯上后形成为输液管提供一个与其长度、管径大小相匹配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贯穿水循环毯上下端,所述第一保温毯内部设置有第一循环流道,所述第二保温毯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的第二循环流道,所述设备主机内部安装有水循环加热模块,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的热媒出口端通过接头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的热媒回收端通过接头与第二循环流道连通。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使用PVC薄膜材料在其两侧热压密封成细长的焊接区后,分别形成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的内部水流通道,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中细长状的水流通道分别为所述的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通过PVC膜热压密封技术连通,且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第一保温毯的下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为多条与加热室的中轴线垂直的水流支道拼接而成,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尾端与另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始端连通。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为一条充满第一保温毯或第二保温毯的内部的中空腔,液体流道与加热室的中轴线平行。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包括位于设备主机内部的水箱、与水箱间接连通的铝制多腔管、贴在铝制多腔管表面的发热片以及分别连通水箱和铝制多腔管的双通道凹形接头,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分别与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箱通过水栗与铝制多腔管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上安装有自锁式阀门,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双通道凸形接头连接,所述双通道凸形接头的连接头分别与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连接后导通。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主机正面设置有用于嵌装输液管的调速腔、位于调速腔上方的莫非氏滴管放置腔以及位于调速腔旁的滴速控制模块,所述莫非氏滴管放置腔的内壁嵌有半圆形构件,所述半圆形构件的两侧分别安装用于检测莫非氏滴管中液滴速度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所述半圆形构件、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构成滴速测量模块,所述滴速测量模块通过设备主机上的主控电路模块与滴速控制模块联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滴速控制模块包括安装在设备主机内部的步进电机以及位于步进电机输送端的丝杆驱动机构,所述丝杆驱动机构安装有能往调速腔的其中一个侧壁往复水平运动、且压触输液管的压轮。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主机内部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设备主机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水循环的加热方式,为目前大量使用的重力式静脉输液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温度管理手段。本装置利用比热容较大的水作为传热介质,能有效提高保温毯温度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水循环毯可以全程包裹设备主机至患者之间的输液管,避免了局部加热导致的终端热量损失,提高了加热效率,也适用于输血及大流量输液过程中的加温管理。水循环毯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固定在输液装置的设备主机上,不会对输液针头造成拖拽效应。本实用新型的静脉输液装置不需要改变现有输液管的结构,不需要缠绕缩短输液管的长度,与现有大量使用的输液管兼容性高,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3]图3为设备主机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4]图4为设备主机结构背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水循环加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滴速测量模块示意图;
[0027]图7为滴速控制模块示意图;
[0028]图8为水循环毯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上第二保温毯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水循环毯包裹输液管示意图;
[0031]图11为水循环毯顶部水流方向示意图;
[0032]图12为水循环毯底部水流方向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0035]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包括设备主机I以及位于设备主机I下方的水循环毯2,所述水循环毯2包括第一保温毯21和一侧铰接在第一保温毯21上的第二保温毯22,所述第一保温毯21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214、纽扣或拉链固定在第二保温毯22上后形成为输液管提供一个与其长度、管径大小相匹配的加热室25,所述加热室25贯穿水循环毯2上下端,所述第一保温毯21内部设置有第一循环流道,所述第二保温毯22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的第二循环流道,所述设备主机I内部安装有水循环加热模块12,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12的热媒出口端通过接头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12的热媒回收端通过接头与第二循环流道连通。
[0036]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温毯21和第二保温毯22使用PVC薄膜材料在其两侧热压密封成细长的焊接区211后,分别形成第一保温毯21和第二保温毯22的内部水流通道212,第一保温毯21和第二保温毯22中细长状的水流通道212分别为所述的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通过PVC膜热压密封技术连通,且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第一保温毯21的下部。
[0037]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流通道212为多条与加热室25的中轴线垂直的水流支道拼接而成,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尾端与另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始端连通。
[0038]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流通道212为一条充满第一保温越21或第二保温毯22的内部的中空腔,液体流道与加热室25的中轴线平行。
[003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12包括位于设备主机I内部的水箱125、与水箱125间接连通的铝制多腔管123、贴在铝制多腔管123表面的发热片121以及分别连通水箱125和铝制多腔管123的双通道凹形接头126,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126的两个接头分别与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箱125通过水栗124与铝制多腔管123连通。本实用新型包含滴速测量、滴速控制及加热三大功能模块。水循环加热模块12采用循环水加热方式,包含水栗124、水箱125、铝制多腔管123及发热片121四大主要部件。发热片121均匀贴在铝制多腔管123上下表面,作为水介质的加热源。水箱125—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及水位刻度线。水栗124入水口与水箱125连接,出水口与铝制多腔管123连接,将水箱125中的水介质打入铝制多腔管123内加热,并输入到水循环毯2中形成回路。发热片121采用半导体或PTC等恒温加热组件,降低突发高温的风险,降低加热组件的体积及重量。
[004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126的两个接头上安装有自锁式阀门,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分别通过连接管23与双通道凸形接头24连接,所述双通道凸形接头24的连接头分别与双通道凹形接头126的两个接头连接后导通。
[004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主机I正面设置有用于嵌装输液管4的调速腔、位于调速腔上方的莫非氏滴管放置腔以及位于调速腔旁的滴速控制模块14,所述莫非氏滴管放置腔的内壁嵌有半圆形构件130,所述半圆形构件130的两侧分别安装用于检测莫非氏滴管中液滴速度的发光二极管131和光敏电阻132,所述半圆形构件130、发光二极管131和光敏电阻132构成滴速测量模块13,所述滴速测量模块13通过设备主机I上的主控电路模块11与滴速控制模块14联动。
[004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滴速控制模块14包括安装在设备主机I内部的步进电机141以及位于步进电机141输送端的丝杆驱动机构142,所述丝杆驱动机构142安装有能往调速腔的其中一个侧壁往复水平运动、且压触输液管的压轮143。
[004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主机I内部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15,设备主机I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模块17和按键模块16。
[0044]参照图1?13,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包括设备主机I及水循环毯2两大部分,水循环毯2通过双通道凸形接头24与设备主机I连接,建立水循环通道。设备主机I包括7个功能模块:水循环加热模块12、滴速测量模块13、滴速控制模块14、无线传输模块15、按键模块16、显示模块17以及主控电路模块11,其中主控电路模块11接收各功能模块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驱动。
[0045]水循环加热模块12包括发热片121、硅胶管122、铝制多腔管123、水栗124、水箱125、双通道凹形接头126组成。发热片121用导热硅胶均匀贴在铝制多腔管123的上下表面,作为水介质的加热源。铝制多腔管123内部均匀分布多个孔道,通过封闭处理形成迷宫型的单向水流通道,增加水介质在多腔管热源处的滞留时间和受热面积。水栗124为整个水路提供动力,其入水口通过硅胶管与水箱125连接,出水口通过硅胶管与铝制多腔管123的入口连接。双通道凹形接头126具有自锁式阀门,只有插入水循环毯2的双通道凸形接头24,才能导通。凹形接头126的两个水流通道分别与铝制多腔管123及水箱125连接,形成初步的水循环加热回路。水箱125侧面有透明观察窗1251及水位刻度线,用于观察水循环加热系统内部水介质的容量。水箱125顶部有密封盖1252,当循环水损失至警戒水位时,可以打开密封盖加水。
[0046]滴速测量模块13包括半圆形构件130、位于半圆形构件130左右两侧的发光二极管131及光敏电阻132,安装在设备主机I中放置莫非氏滴管的位置上。当莫非氏滴管内有液滴跌落时,光敏电阻132接收的光量会发生变化,用以检测液滴的速度。
[0047]滴速控制模块14包括步进电机141及丝杆驱动机构142,步进电机141的旋转可以控制丝杆的进给距离。通过挤压输液管管径来实现滴速的控制。挤压距离由滴速测量模块13的反馈信号来决定。
[0048]无线传输模块15主要将静脉输液装置各项测量参数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并接收各终端的控制命令,实现输液监控的智能化管理。
[0049]按键模块16、显示模块17用于参数输入以及输液状态信息显示。
[0050]无线传输模块15、按键模块16、显示模块17集成在主控电路模块11上。
[0051]水循环毯2长度为80?120厘米,包括第一保温毯21、第二保温毯22、连接管23及双通道凸形接头24。保温毯由透明PVC薄膜热压密封而成,边缘为细长的焊接区211,中间为水流通道212。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以活页式结构连接,第一保温毯一边通过热压工艺将第二保温毯对应的焊接区211焊接为一体,另一边通过魔术贴214(或者纽扣、拉链等方式)动态连接,可手动张开与闭合,为输液管4提供一个与其长度、管径大小相匹配的加热室25。水循环毯2的一端安装连接管23及双通道凸形接头24,双通道凸形接头24的入水口 241通过连接管23与第一保温毯21的水管接头连接;双通道凸形接头24的出水口 242通过连接管23与第二保温毯22的水管接头连接。水循环毯2的另一端通过PVC膜热压密封技术将第一保温毯21及第二保温毯22的循环通道导通,从而使导热液体介质可在第一保温毯21及第二保温毯22内部中循环流转。
[00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如下:
[0053]1、将输液袋3挂靠在输液杆5上,并与输液管4连接。
[0054]2、将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的设备主机I固定在输液杆5合适的位置。
[0055]3、将输液管4安装到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的设备主机I外壳上对应的位置并固定好。
[0056]4、将水循环毯2插入设备主机I,并将需加热的输液管放入第一保温毯21及第二保温毯22中间,合拢上第一保温毯21和第二保温毯22,固定输液管4。
[0057]5、打开静脉输液装置电源,进行自检、初始化和预热。
[0058]6、实施静脉穿刺,建立输液通道。
[0059]7、输入滴速及温度参数即可实施静脉输液的加温及智能管理。在监控过程中检测不到液滴或接收到终止命令时,滴速控制模块14会自动关闭输液管,终止输液,并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0060]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例如将其中的导热介质水替换为空气、油等),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机以及位于设备主机下方的水循环毯,所述水循环毯包括第一保温毯和一侧铰接在第一保温毯上的第二保温毯,所述第一保温毯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纽扣或拉链固定在第二保温毯上后形成为输液管提供一个与其长度、管径大小相匹配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贯穿水循环毯上下端,所述第一保温毯内部设置有第一循环流道,所述第二保温毯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的第二循环流道,所述设备主机内部安装有水循环加热模块,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的热媒出口端通过接头与第一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的热媒回收端通过接头与第二循环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使用PVC薄膜材料在其两侧热压密封成细长的焊接区后,分别形成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的内部水流通道,第一保温毯和第二保温毯中细长状的水流通道分别为所述的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通过PVC膜热压密封技术连通,且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第一保温毯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多条与加热室的中轴线垂直的水流支道拼接而成,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尾端与另一条所述水流支道的始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一条充满第一保温毯或第二保温毯的内部的中空腔,液体流道与加热室的中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加热模块包括位于设备主机内部的水箱、与水箱间接连通的铝制多腔管、贴在铝制多腔管表面的发热片以及分别连通水箱和铝制多腔管的双通道凹形接头,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分别与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连通,所述水箱通过水栗与铝制多腔管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上安装有自锁式阀门,所述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双通道凸形接头连接,所述双通道凸形接头的连接头分别与双通道凹形接头的两个接头连接后导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机正面设置有用于嵌装输液管的调速腔、位于调速腔上方的莫非氏滴管放置腔以及位于调速腔旁的滴速控制模块,所述莫非氏滴管放置腔的内壁嵌有半圆形构件,所述半圆形构件的两侧分别安装用于检测莫非氏滴管中液滴速度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所述半圆形构件、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构成滴速测量模块,所述滴速测量模块通过设备主机上的主控电路模块与滴速控制模块联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滴速控制模块包括安装在设备主机内部的步进电机以及位于步进电机输送端的丝杆驱动机构,所述丝杆驱动机构安装有能往调速腔的其中一个侧壁往复水平运动、且压触输液管的压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机内部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设备主机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
【文档编号】A61M5/14GK205494536SQ201620184691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发明人】黄德群, 张佳泳, 李桂香, 陈军, 梁召云, 朱滨, 周勋, 张桂平
【申请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