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159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包括T型引流管、T型转接管、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抗反流引流袋,T型引流管具有两个引流进口和一个引流出口,且两个引流进口方向相反;T型转接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T型引流管的引流出口与T型转接管的第三口相接,T型转接管的第二口连接抗返流引流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注液端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连接,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出液端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伸入到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处。本实用新型的T型引流管的引流口较大,不易堵塞,而且两端同步引流,引流范围广,定位准确,不易脱落,而且不易碰触脑组织;引流管内置冲洗管,方便冲洗,减少引流液反流现象,避免感染,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专利说明】
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的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指头部外伤后颅内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发生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一般在患病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者。慢性硬膜下血肿如无正确治疗,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如头痛、智力下降、偏瘫、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
[000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对少数少量血肿病人有效,绝大多数病人仍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血肿腔钻孔置管外引流术、锥颅引流术、骨瓣开颅术和内镜手术4种。骨瓣开颅术因创伤大,适用于引流失败、血肿腔钙化等情况,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来说非常少用;内镜由于设备昂贵、需要专门的操作训练等原因,在国内外很少应用;锥颅引流术由于复发率高,也不常使用。目前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血肿腔钻孔置管外引流术,疗效满意,基本无其他并发症,愈后良好。
[0004]目前血肿腔钻孔置管外引流术常用的引流管是12号或14号脑室外引流带侧孔硅胶管,引流方法常见为以下几种:血肿腔钻单孔后引流管向枕部放置、血肿腔钻单孔后引流管向额部放置、血肿腔双孔双管引流、血肿腔钻单孔后置双管引流、T型引流管短臂修剪后弓丨流等。双孔双管引流可多方向引流,引流通道增加,并且可对管引流,方便冲洗,但双孔钻孔引流术操作较复杂,延长了手术时间,创伤增多,同时又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硬膜下血肿术中、术后冲洗可以增加排血量、减少复发,为达到增加引流方向和达到注药、冲洗目的,有学者设计了单孔双管引流方法,此种方法必须扩大单个骨孔的范围,亦增加了创伤和手术风险,其与双孔双管无本质区别。有很多临床研究发现,单孔钻孔引流和双孔钻孔引流在预后及术后复发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目前大多医院临床实践中均采用单孔冲洗引流术。
[0005]目前主流的血肿腔钻孔置管外引流术为直型带侧孔硅胶管单腔引流,直型带侧孔硅胶管单腔引流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12号或14号硅胶管11的前端开三个引流口 12,末端连接废液袋,使用时将直型带侧孔硅胶管单腔引流管从颅骨A开口 a处插入,使引流口 12位于硬膜B与脑组织D之间的血肿腔C内,且要尽量保证硅胶管11首端不碰触脑组织D,将血肿腔C内的废液排出到废液袋中。这种直型带侧孔硅胶管单腔引流管存在以下弊端:(1)、直形引流管放置时方向不易控制,并需要置入硬膜下腔一定长度以便引流,在手术及冲洗等操作中易移位及滑脱,置管过长,对脑组织有一定压迫作用,随着血肿厚度减少,压迫更加明显,损伤脑组织,可诱发癫痫,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死亡;(2)、不易冲洗,如果需要腔内冲洗,冲洗液与引流物在同一管道,一则冲洗液与引流液不能独立进出,冲洗液需完全入颅后才能通过引流管流出,冲洗可引起颅压增高,二是冲洗使已引流至管腔内的引流物再次入颅,容易引起感染;(3)、引流管不易弯曲,在骨孔处易受压打折,引起引流不畅;(4)、仅单一方向引流,引流范围局限,引流效果欠佳;(5)、引流管较细、引流孔较小,粘稠引流液易堵塞引流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于颅内硬膜下血肿引流的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该引流管采用H型,引流口较大,不易堵塞,而且两端同步引流,引流范围广,定位准确,不易脱落,而且不易碰触脑组织;引流管内置冲洗管,方便冲洗。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包括T型引流管、T型转接管、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抗反流引流袋,T型引流管为乳胶管,T型引流管具有两个引流进口和一个引流出口,两个引流进口位于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上,且两个引流进口方向相反;T型转接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第一口与第二口方向相反;T型引流管的引流出口通过转接头与T型转接管的第三口相接,T型转接管的第二口连接抗返流引流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注液端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连接,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出液端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伸入到T型引流管的弓丨流头处。
[0008]硬膜下血肿引流时,用手指捏紧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使引流头折弯,从颅骨开口处插入血肿腔内,由于引流头具有弹性,松开手指后,引流头回复到原始状态,稍微向外拔出T型引流管,使引流头贴在硬膜上,血肿腔内废液从两个引流进口进入T型引流管中,进而流入抗反流引流袋中,由于引流头的两个引流进口孔径较大,且方向相反,在不增加手术钻孔数目,不扩大损伤的情况下,变单方向引流为双方向引流,引流范围广,引流速度快;引流头卡在颅骨开头处,不易滑落和移位,而且不易碰触脑组织,即使血肿腔随着引流逐渐缩小,脑组织膨胀,脑组织外的蛛网膜会主动挤压引流头,而引流头较软,也不会损伤脑组织。
[0009]术中、术后冲洗时,利用注射器从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注液端注入清洗液,清洗液从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出液端进入血肿腔内,冲洗结束,再经T型引流管将冲洗废液排出,整个过程冲洗液和废液经过不同腔室,不影响引流效果外,还可以独立管道冲洗血肿腔,有效避免引流管内引流出的引流物再次入颅,避免感染;而且硬膜外麻醉导管较细,不影响引流效果,冲洗流速又较慢,不易引起颅压骤变升高。
[0010]进一步地,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上还剪有至少一个侧引流口,可以进行多方向同时引流,增加引流速度,防止肿块堵塞引流口。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具有以下优点:(I)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为T型,置入骨孔后引流头紧贴颅骨内板,两者间无成角,入颅长度固定为几毫米,避免了术后脑膨起时损伤脑组织,并避免了引流头近颅骨处受压变形引起引流不畅和堵塞;把传统的直型引流管管头与脑组织的点接触,变为引流头与脑组织线接触,脑组织、皮层桥静脉损伤的几率大大降低。拔管时引流管以光滑面与脑表面接触,避免引流孔损伤脑组织。(2)τ型引流管具有相反两个方向引流口,并可以在引流头增加侧引流口数目,具有多方向引流特点,引流更充分彻底。(3)将T型引流管内套入硬膜外麻醉导管,除了不影响引流效果外,还可以利用独立管道冲洗血肿腔,有效避免引流管内引流出的引流物再次入颅,避免感染。
(4)、硬膜外麻醉导管管道较细(管道直径0.6?1.2 mm,流出孔直径0.1?0.3 mm),冲洗流速慢,不易引起颅压骤变升高;(5)、入颅端为T型,有效卡压在颅骨孔内面,不易脱管,易于固定,并且嵌压硬膜,发生硬膜外血肿几率减少;(6)—管两腔,一个骨孔相当于二个骨孔的作用,减少了手术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的直型带侧孔硅胶管单腔引流管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具体描述:
[0015]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如图2所示,包括T型引流管20、T型转接管40、硬膜外麻醉导管50和抗反流引流袋(现有,未示出),Τ型引流管20为乳胶管,T型引流管20具有两个引流进口 23、24和一个引流出口 21,两个引流进口 23、24位于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头22上,且两个引流进口23、24方向相反,引流头22上还剪有一个侧引流口25;Τ型转接管40具有第一口41、第二口42和第三口43,第一口41与第二口42方向相反,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出口21通过转接头30与T型转接管40的第三口 43相接,T型转接管40的第二口 42连接抗返流引流袋,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注液端52与T型转接管40的第一口 41连接,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出液端51从T型转接管40的第一口 41伸入到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头22处。
[0016]硬膜下血肿引流时,用手指捏紧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头22,使引流头22向中间折弯,从颅骨A开口a处插入血肿腔C内,由于引流头22具有弹性,松开手指后,引流头22回复到T型状态,如图2所示,稍微向外拔T型引流管20,使引流头22贴在硬膜B上,血肿腔C内废液从两个引流进口23、24和一个侧引流口25进入T型引流管20中,进而流入抗反流引流袋中,随着血肿腔C随着引流逐渐缩小,脑组织D膨胀,脑组织D外的蛛网膜会主动挤压引流头22,甚至堵塞侧引流口 25,但是两个引流进口 23、24仍然可以起到引流作用。
[0017]术中、术后冲洗时,利用注射器从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注液端52注入清洗液,清洗液从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出液端51进入血肿腔C内,对血肿腔C进行冲洗,冲洗的废液再经T型引流管20排出,整个过程冲洗液和废液经过不同腔室,不影响引流效果,还能有效避免T型引流管20内的引流物再次入颅,冲洗结束后利用封盖53将注液端52密封,避免感染;而且硬膜外麻醉导管50较细,除不影响引流效果外,冲洗流速亦较慢,不易引起颅压骤变升高,提尚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0018]模拟开放环境下冲洗效果:将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头22置于开放环境下,利用注射器从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注液端52注入蓝色液体,可见蓝色液体从T型引流管20的引流进口 23处流出,T型引流管20内无蓝色液体返流。
[0019]模拟密闭环境下冲洗效果:将T型引流管20的引流头22置于密闭环境下(密封的瓶中),利用注射器从硬膜外麻醉导管50的注液端52注入蓝色液体,可见蓝色液体从T型引流管20的引流进口 23处流出,T型引流管20内无蓝色液体返流。
[0020]对部分需手术的临床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硅胶管和本实用新型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进行钻孔置管外引流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的患者术后第I天血肿腔内残液量为(22.76 ± 14.75 )ml、置管天数为(2.67 ±0.97)d,使用传统硅胶管的患者术后第I天血肿腔内残液量为(31.37 土14.81)!111、置管天数为(3.34±1.08)(1,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冲洗式单管双腔“!1”型引流管的患者在拔管时血肿腔内残液量为(12.90±7.32)ml,使用传统硅胶管的患者在拔管时血肿腔内残液量为(15.91 ±7.95)ml。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中引流效果良好,留管时间短,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方式。
【主权项】
1.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包括T型引流管、T型转接管、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抗反流引流袋,T型引流管为乳胶管,其特征在于:T型引流管具有两个引流进口和一个引流出口,两个引流进口位于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上,且两个引流进口方向相反;T型转接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第一口与第二口方向相反;T型引流管的引流出口通过转接头与T型转接管的第三口相接,T型转接管的第二口连接抗返流引流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注液端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连接,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出液端从T型转接管的第一口伸入到T型引流管的引流头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冲洗式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Τ型引流管的引流头上还剪有至少一个侧引流口。
【文档编号】A61M1/00GK205494638SQ20162025784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孙涛, 张少军
【申请人】蚌埠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