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5312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分列于中间部两侧并与中间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均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中间层为碳纤维发热片,所述碳纤维发热片布置有发热丝,所述内层内侧对应于人体经络设置有天灸材料层;还包括向发热丝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适配器和供电插座,所述供电插座设置于外层并与发热丝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供电插座可拆卸式电连接;无论是对于颈部挫伤还是由于伏案工作引起的慢性损伤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专利说明】
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具,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健,尤其是对于伏案工作的人员来说,颈部的损伤较大,因此需要对颈部进行相应的保护,现有技术中,对于颈部的保护通常采用定位支架等,这种方式仅能够对于颈部进行定位,对于颈部受到挫伤的患者是实用的,但是对于颈部由于伏案工作所造成的慢性损伤不具有任何效果,而且现有的颈部护具穿戴麻烦,不方便使用。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颈部护具,无论是对于颈部挫伤还是由于伏案工作引起的慢性损伤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无论是对于颈部挫伤还是由于伏案工作引起的慢性损伤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分列于中间部两侧并与中间部一体成型;
[0006]所述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均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中间层为碳纤维发热片,所述碳纤维发热片布置有发热丝,所述内层内侧对应于人体经络设置有天灸材料层;还包括向发热丝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适配器和供电插座,所述供电插座设置于外层并与发热丝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供电插座可拆卸式电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保护模块,所述供电保护模块包括温度探测器、控制器、输入按钮以及供电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探测器为多个且布置于中间层,所述温度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供电插座与发热丝之间的供电通路,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命令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按钮与控制器的命令输入端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中间部的下侧边缘为凸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的上侧边缘为凹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宽度。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内层和外层均为弹性布料制成,且第一粘接部的内层内侧设置有粘扣,第二粘接部的外层的外侧设置有粘扣。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无论是对于颈部挫伤还是由于伏案工作引起的慢性损伤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易于穿戴,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后视图。
[0014]图3为中间层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护具本体各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中的后视图,图3为中间层结构不意图,图4为护具本体各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粘接部5、第二粘接部I和中间部2,所述第一粘接部5和第二粘接部I分列于中间部2两侧并与中间部2—体成型;
[0018]所述第一粘接部5、第二粘接部I和中间部2均包括外层14、中间层11和内层15,所述中间层11为碳纤维发热片,所述碳纤维发热片布置有发热丝12,所述内层内测对应于人体经络设置有天灸材料层16;其中,天灸材料为白芥子甙、香兰基丁醚、辣椒碱、毛茛甙、姜辣素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并将上述混合物与医用硅胶或者医用橡胶混合制成天灸材料层,还包括向发热丝12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适配器和供电插座4,所述供电插座4设置于外层14并与发热丝12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供电插座4可拆卸式电连接,在使用中,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粘接使本实用新型固定于使用者的颈部,方便使用,易于穿戴,通过发热丝发热,能够产生5μπι — 15μπι的远红外辐射线,对人体的细胞组织产生共振,从而产生温热效应,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保健甚至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适应性广,而且,天灸材料中的药性成分,通过红外辐射直接渗入到病患部位,保健效果以及治疗效果更佳;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通过蓄电池7进行供电,当通过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时,一方面,在使用者不需要移动时,由电源适配器提供电流供发热丝发热,另一方面向蓄电池进行充电,当使用者需要移动时,则可以拔掉电源适配器,转为由蓄电池进行供电,蓄电池设置在护具本体的外层,如图1所示。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保护模块,所述供电保护模块包括温度探测器13、控制器、输入按钮6以及供电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探测器13为多个且布置于中间层11,温度探测器采用微型温度传感器,利于布置,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特别是不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感;所述温度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供电插座4与发热丝12之间的供电通路,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命令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按钮6与控制器的命令输入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使用时,如果温度超过设定的稳定,则控制器控制供电控制电路断开电源与发热丝之间的电源通路,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利于使用者的安全;由于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温度,因此,通过输入按钮对发热丝的温度进行调整,并且输入按钮具有指示作用,不同的温度指示按钮对应显示不同的颜色,输入按钮在改变温度档位时为循环控制,比如温度档位为3当,那么开机状态时温度档位自动为中档,显示对应的颜色为白色,当开机后按一次输入按钮,温度档位变为高档,显示对应的颜色为红色,再按一次,则温度档位变为低档,对应显示颜色为蓝色,依次这样循环,并且输入按钮还为开机按钮,以节省空间,当长时间按住输入按钮时即为开机命令或者关机命令,在档位切换过程中,控制器控制供电控制电路切换不同的状态向发热丝输入不同的电流,其中,控制器为现有的芯片,供电控制电路为现有的电路,在此不加以赘述,通过上述结构,大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于不同的群体,而且使用更加方便,如图1所示,蓄电池7、供电插座4以及输入按钮6均设置于第二粘接部I的外层。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2的下侧边缘为凸弧形结构3,所述中间部2的上侧边缘为凹弧形结构8,所述中间部2的宽度大于第一粘接部5和第二粘接部I的宽度,当使用时,凹弧形结构一侧朝上,与人体的头部的后侧接触,凸弧形结构一侧朝下,与人体的背部接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头部进行支撑固定,适应于不同的群体。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部5和第二粘接部I的内层15和外层14均为弹性布料制成,且第一粘接部5的内层内侧设置有粘扣9,第二粘接部I的外层的外侧设置有粘扣10,由于每个人对于松紧的要求不同,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利于对护具进行良好的固定,另一方面,利于适应于不同的人体。
[0022]上述中的内侧是指使用护具时朝向人体的一侧,而朝向人体相反的一侧为外侧。
[00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分列于中间部两侧并与中间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中间部均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中间层为碳纤维发热片,所述内层内测对应于人体经络设置有天灸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发热片布置有发热丝,还包括向发热丝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适配器和供电插座,所述供电插座设置于外层并与发热丝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供电插座可拆卸式电连接; 所述中间部的下侧边缘为凸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的上侧边缘为凹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保护模块,所述供电保护模块包括温度探测器、控制器、输入按钮以及供电控制电路,所述温度探测器为多个且布置于中间层,所述温度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供电插座与发热丝之间的供电通路,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供电控制电路的命令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按钮与控制器的命令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电发热颈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内层和外层均为弹性布料制成,且第一粘接部的内层内侧设置有粘扣,第二粘接部的外层的外侧设置有粘扣。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5612617SQ201620107473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发明人】姜兴鹏
【申请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