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028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包括支撑垫、抱枕和两条约束保护带,支撑垫是由横向支撑垫、纵向支撑垫、臀部支撑垫和防侧翻支撑垫构成,纵向支撑垫与横向支撑垫的一侧边连接,防侧翻支撑垫安装在横向支撑垫的另一侧边上,臀部支撑垫安装在纵向支撑垫低端的端部,抱枕位于防侧翻支撑垫的上方,抱枕的一端与臀部支撑垫连接,两条约束保护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枕的两侧,两条约束保护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支撑垫贴合的子母贴。采用本实用新型摆体位时,只要将患儿放入,就可以摆出右前倾的体位,过程中无论患儿如何吵闹,体位都不会改变,固定效果好。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安抚作用,能够减少患儿的哭闹。
【专利说明】
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
【背景技术】
[0002] 胃扭转为全胃或部分胃异常扭转致形态发生变换。新生儿胃扭转是一种先天性崎 形,可能与小肠旋转不良有关,使脾胃初带或胃结肠初带松弛而致胃固定不良。新生儿胃扭 转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让患儿摆固定体位:右前倾位。通过右前倾位的体位和重力作 用,让患儿的胃回到正常位置。右前倾位是一个被迫体位,右前倾位姿势为:患儿向左侧侧 身,右肩部向前倾斜,患儿上半身抬高约45度,头高脚低位。但是患儿无自主能力,需要借助 外物帮助患儿摆此体位。目前市面上没有此类的支撑垫,医院都是拿一些被稱、棉垫来给患 儿摆此体位,但是固定效果不好,过程中患儿哭吵、躁动,体位很容易改变,而且患儿容易下 滑,容易向左侧侧翻,引起窒息,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使用方便、具有安抚作用 的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 垫,包括支撑垫、抱枕和约束保护带I、约束保护带n,所述的支撑垫是由横向支撑垫、纵向 支撑垫、臀部支撑垫和防止新生儿向左侧侧翻的防侧翻支撑垫构成,所述的纵向支撑垫与 横向支撑垫的一侧边连接,防侧翻支撑垫安装在横向支撑垫的另一侧边上,与纵向支撑垫 连接的横向支撑垫侧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5~10%臀部支撑垫安装在纵向支撑垫低 端的端部并同时与纵向支撑垫和防侧翻支撑垫连接,抱枕位于防侧翻支撑垫的上方,抱枕 的一端与臀部支撑垫连接,所述的约束保护带I和约束保护带n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 枕的两侧,约束保护带I的另一端与纵向支撑垫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约束保护带n 的另一端与防侧翻支撑垫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横向支撑垫支撑面与纵向支撑垫支 撑面之间的夹角丫为95~105°,横向支撑垫支撑面与防侧翻支撑垫支撑面之间的夹角0为 95~105°,纵向支撑垫支撑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S为7~13°。
[0005] 防侧翻支撑垫高出与其连接的横向支撑垫侧边的距离化为15~25cm。
[0006] 横向支撑垫同一侧边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肥为10~30cm。
[0007] 所述的纵向支撑垫与横向支撑垫的连接处为圆弧I过渡,圆弧I半径Rl为30~ 60mm O
[0008] 所述的防侧翻支撑垫与横向支撑垫的连接处为圆弧n过渡,圆弧n半径R2为30~ 60mm O
[0009]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10] 1、本实用新型是专为新生儿摆右前倾体位设计的固定支撑垫,横向支撑垫与纵向 支撑垫形成向左倾斜的结构,使患儿向左侧侧邸,右肩向前倾斜,利于患儿摆出右前倾体 位,且横向支撑垫一侧边是往水平面下方倾斜的设计,能够保证头高脚低。本实用新型是一 个固定的结构,摆体位时,只要将患儿放入,就可W摆出右前倾的体位,再通过约束保护带 的固定,过程中无论患儿如何吵闹,体位都不会改变,固定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0011]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抱枕,起到安慰患儿的作用,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 的哭闹。同时抱枕是固定在臀部支撑垫上的,抱枕与防侧翻支撑垫、约束保护带I、约束保护 带n能够有效防止患儿侧翻,消除了患儿向左侧侧翻,引起窒息的安全隐患。
[0012] 3、横向支撑垫低端设置有臀部支撑垫,用于支撑患儿臀部,患儿不会下滑,解决了 因患儿下滑体位改变的问题。
[0013] 4、通过约束保护带I、约束保护带n能够调节松紧度,能够适合于不同体型大小的 新生儿使用。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 撑垫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 图1: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立体图。
[0016] 图2: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右视图。
[0017] 图3:本实用新型支撑垫右视图(未画出臀部支撑垫)。
[001引图4:本实用新型支撑垫立体图。
[0019]图中:1-横向支撑垫,2-纵向支撑垫,3-约束保护带1,4-抱枕,5-臀部支撑垫,6-约 束保护带n ,7-防侧翻支撑垫。
[0020] A-供患儿右脚伸出的区域,B-供患儿左脚伸出的区域,C-供患儿右手伸出的区域, D-供患儿左手伸出的区域,E-患儿头部放置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一种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如图1-图4所示,包括 支撑垫、抱枕4和约束保护带13、约束保护带116,所述的支撑垫是由横向支撑垫1、纵向支撑 垫2、臀部支撑垫5和防止新生儿向左侧侧翻的防侧翻支撑垫7构成,所述的纵向支撑垫2与 横向支撑垫1的一侧边连接,防侧翻支撑垫7安装在横向支撑垫1的另一侧边上,与纵向支撑 垫2连接的横向支撑垫侧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5~10°,优选6~8°,臀部支撑垫5安装 在纵向支撑垫低端的端部并同时与纵向支撑垫2和防侧翻支撑垫7连接,抱枕4位于防侧翻 支撑垫7的上方,抱枕的后端与臀部支撑垫5连接,抱枕的前端向横向支撑垫1的高端处延 伸,所述的约束保护带13和约束保护带E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枕中部的两侧,约束保 护带13的另一端与纵向支撑垫2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约束保护带E6的另一端与防 侧翻支撑垫7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横向支撑垫1支撑面与纵向支撑垫2支撑面之间 的夹角丫为95~105°,优选98~101°,横向支撑垫1支撑面与防侧翻支撑垫7支撑面之间的 夹角0为95~105°,优选96~98°,纵向支撑垫2支撑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S为7~13°,优选 9~10°。所述的防侧翻支撑垫7高出与其连接的横向支撑垫1侧边的距离Hl为15~25cm,优 选20 cm。横向支撑垫1同一侧边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2为10~30cm,优选18~ 22cm〇
[002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换,所述的横向支撑垫一侧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横向 支撑垫1支撑面与纵向支撑垫2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丫、横向支撑垫1支撑面与防侧翻支撑垫7 支撑面之间的夹角e、纵向支撑垫2支撑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5、防侧翻支撑垫7高出与其 连接的横向支撑垫1侧边的距离H1、横向支撑垫1同一侧边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2 的具体数值还可W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要能够保证新生儿摆出右前倾体位即可。
[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支撑垫2与横向支撑垫1的连接处为圆弧I过渡,圆弧I半 径Rl为30~60mm,优选Rl为40~50mm。所述的防侦欄支撑垫7与横向支撑垫1的连接处为圆 弧n过渡,圆弧n半径R2为30~60mm,优选R2为40~50mm。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换,所述 的圆弧I半径RU圆弧n半径R2的数值还可W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也可W不设置圆弧I、圆弧 n,只是使用效果欠佳。
[0024] 本实用新型可W采用柔软的棉质材料制作,可W采用其他柔软的材料制作。
[0025] 使用过程:先打开约束保护带13、约束保护带116,将患儿放入支撑垫中,患儿的头 部放置在横向支撑垫1高端的端部附近(即图1中标注的患儿头部放置的位置E处或是其附 近),患儿左侧身体位于横向支撑垫1上,患儿右肩向左倾斜,背部通过纵向支撑垫2支撑,患 儿的右脚从供患儿右脚伸出的区域A中伸出,靠在抱枕4上,患儿的左脚从供患儿左脚伸出 的区域B中伸出,靠在抱枕4或是防侧翻支撑垫7上,患儿的右手从供患儿右手伸出的区域C 中伸出,环抱在抱枕4上,患儿的左手从供患儿左手伸出的区域D中伸出,环抱在抱枕4或是 放置在防侧翻支撑垫7上,然后根据患儿的体型大小调节好约束保护带13、约束保护带116 的松紧度,将约束保护带13、约束保护带E6的另一端通过子母贴分别固定在纵向支撑垫2 和防侧翻支撑垫7上。
[0026] 下面通过一些试用案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疗效。
【主权项】
1. 一种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垫、抱枕 (4)和约束保护带I (3)、约束保护带Π (6),所述的支撑垫是由横向支撑垫(1)、纵向支撑垫 (2) 、臀部支撑垫(5)和防止新生儿向左侧侧翻的防侧翻支撑垫(7)构成,所述的纵向支撑垫 (2 )与横向支撑垫(1)的一侧边连接,防侧翻支撑垫(7 )安装在横向支撑垫(1)的另一侧边 上,与纵向支撑垫(2)连接的横向支撑垫侧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5~10°,臀部支撑垫 (5 )安装在纵向支撑垫低端的端部并同时与纵向支撑垫(2 )和防侧翻支撑垫(7 )连接,抱枕 (4)位于防侧翻支撑垫(7)的上方,抱枕的一端与臀部支撑垫(5)连接,所述的约束保护带I (3) 和约束保护带Π (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抱枕的两侧,约束保护带1(3)的另一端与纵 向支撑垫(2)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约束保护带Π (6)的另一端与防侧翻支撑垫(7) 上设置有相互粘合的子母贴;横向支撑垫(1)支撑面与纵向支撑垫(2)支撑面之间的夹角γ 为95~105°,横向支撑垫(1)支撑面与防侧翻支撑垫(7)支撑面之间的夹角β为95~105°,纵 向支撑垫(2)支撑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δ为7~1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其特征在于:防 侧翻支撑垫(7)高出与其连接的横向支撑垫(1)侧边的距离Η1为15~25cm。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其特征在 于:横向支撑垫(1)同一侧边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2为10~30cm。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纵向支撑垫(2)与横向支撑垫(1)的连接处为圆弧I过渡,圆弧I半径R1为30~ 60mm 〇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生儿胃扭转复位用右前倾体位固定支撑垫,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防侧翻支撑垫(7)与横向支撑垫(1)的连接处为圆弧Π 过渡,圆弧Π 半径R2为30 ~60mm〇
【文档编号】A61G13/12GK205672183SQ20162020220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公开号201620202208.6, CN 201620202208, CN 205672183 U, CN 205672183U, CN-U-205672183, CN201620202208, CN201620202208.6, CN205672183 U, CN205672183U
【发明人】梁婧, 陈继昌, 韦拔, 蒋永江, 符婵
【申请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