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干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35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干拖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干拖把的改进,尤其是对挤干拖把的挤干装置的改进。
目前生产、销售、使用的挤干拖把,其前、后板面通常铸成一体,依靠塑性弯曲,推压前、后板面成一锐角,从而挤干设在前、后板面上的擦体(一般采用海棉)的水份,但由于这种挤压装置挤压角度不够,导致挤而不够干的缺陷,同时推压挤干太费劲,使用极为不便。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挤干充分的挤干拖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仲可更换擦布的挤干拖把。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板面、后板面、设在前、后板面上的擦体、把手、设在把手上的挤干拉柄,增设一挤干拉绳,该挤干拉绳一端与所述的挤干拉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后板面连接,在所述的前、后板面之间设置活连接件,在所述的把手上设置限位体,所述的限位体与前板面配合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前板面、后板面上分别设置前压盖、后压盖,在所述的擦体外层增设擦布,该擦布两侧由前、后压盖压紧固定,所述的限位体与前压盖配合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限位体上设置定位孔,所述的挤干拉绳通过限位体上的定位孔与挤干拉柄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前压盖后端设置防翘板,该防翘板与所述的后压盖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合理巧妙,挤压角度完全,能充分挤干擦体上的水份;擦体上的擦布可更换,大幅度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擦洗方便、卫生、快捷。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板面1、后板面2、设在前、后板面上的擦体9、把手5、设在把手5上的挤干拉柄6,增设一挤干拉绳7,该挤干拉绳7的一端与所述的挤干拉柄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后板面2连接,在所述的前板面1与后板面2之间设置活连接件11,在所述的把手5上设置限位体8,该限位体8与所述的前板面1配合限位,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拉绳拉紧活连接的前、后板面,从而充分挤干擦体水份的结构,解决了原挤干拖把因挤压角度不到位而存在挤而不干的缺陷。在所述的前板面1、后板面2上分别设置前压盖3、后压盖4,在所述的擦体9外层增设擦布10,该擦布10两侧由前、后压盖压紧固定,所述的前、后压盖分别由螺钉13固定在前、后板面上,所述的挤干拉绳7亦可以连接在后压盖4上,所述的限位体8则与前压盖3配合限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增设擦布及可更换擦布结构,可充分利用家中用旧的毛布来拖地,同时解决擦体因直接与地面接触,容易磨擦损坏导致整个拖把报废的缺陷,大幅度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且拖把卫生、柔软。在所述的限位体8上设置定位孔14,所述的挤干拉绳7通过限位体8上的定位孔14与挤干拉柄6连接,实现了拉紧定位协调、准确到位的目的。在所述的前压盖3后端设置防翘板12,该防翘板12与后压盖4配合,以防止后板面2在拖地时翻转上翘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拖地时,只需放开挤干拉柄6,擦布10与地面完全接触后即可拖地清洗后挤干时,只需拉动挤干拉柄6,拉绳7带动后板面2翻转与前板面重叠,再拉紧挤干手柄6,即可挤开擦体9与擦布10的水份,继续拖地,如此往复使用。其结构巧妙,挤干方便、快速、省力,同时,可更换擦布,拖地卫生,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且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地面、板壁、顶层及公共场所等均可使用,是对挤干拖把的又一大创改。
权利要求1.一种挤干拖板,包括前板面(1)、后板面(2)、设在前、后板面上的擦体(9)、把手(5)、设在把手(5)上的挤干拉柄(6),其特征是增设一挤干拉绳(7),该挤干拉绳(7)的一端与所述的挤干拉柄(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后板面(2)连接,在所述的前板面(1)与后板面(2)之间设置活连接件(11),在所述的把手(5)上设置限位体(8),该限位体(8)与前板面(1)配合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干拖把,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前板面(1)、后板面(2)上分别设置前压盖(3)、后压盖(4),在所述的擦体(9)外层增设擦布(10),该擦布(10)两侧由前、后压盖压紧固定,所述的限位体(8)与前压盖(3)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干拖把,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限位体(8)上设置定位孔(14),所述的挤干拉绳(7)通过限位体(8)上的定位孔(14)与挤干拉柄(6)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干拖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前压盖(3)后端设置防翘板(12),该防翘板(12)与所述的后压盖(4)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紧急制动防抱死装置,涉及机动车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的改进。它包括壳体、进油孔道、出油孔道、设在壳体内的空腔,在所述的空腔中设置组合的上、下活塞,所述的上、下活塞形成活塞腔,该活塞腔与进油孔道、出油孔道相通,所述的上活塞与设在空腔中的弹簧顶紧,下活塞设有与活塞腔相通的活塞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克服了目前采用的机械式防抱死装置存在的制造工艺要求高、容易漏油的缺陷,其结构合理,防抱死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机动车制动系统中。
文档编号A47L13/14GK2451031SQ0026128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孚桂 申请人:张孚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