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温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65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温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特别是一种能调节温度的锅。
现在人们生活中所用的锅在炒菜过程中都会有油烟产生,焦化的油烟气体不仅有害于人体健康,而且对室内装饰及物品有损害;用锅煮饭,其锅内底部都容易产生一层锅巴,甚至烧焦,这不仅浪费了粮食,影响口味,而且清洗也很困难。专利号为99257450的“多功能无油烟炒锅”,其结构复杂,笨重,使用不方便,并且炒菜速度慢,能源浪费大;专利号为00234080的“超导多功能无油烟炒锅”、专利号为00234236的“均热无油烟炒锅”均存在笨重、成本高、热效率低的缺点;专利号为00226319的“超导温无油烟炒锅”,安全性能不高,长时间使用有油烟,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成本低,炒菜时无油烟产生,煮饭时可控制饭不烧焦或可控制锅巴生成程度的可调温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调温锅主要由锅面、手柄、隔热导气件、防腐涂层等组成,隔热导气件呈凹凸形或开孔形,隔热导气件装在锅面的底面,与锅面组成任意几何形状的密封空腔和开口空腔;手柄装于锅面或隔热导气件上,其一端开有孔,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且手柄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进水管一端与水量控制阀相接,或接自来水管或其它水源,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出气咀安装于锅面另一侧,与手柄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密封空腔内安装隔热片,隔热片的面积为锅面底面积的5%~90%。
可调温锅的排气管2一端置于窗外,锅体加热炒菜或煮饭时,当锅面1的温度升到锅内油要焦化出烟或饭要烧焦时,打开水量控制阀9,由于手柄12上有孔11使水10通大气,水10便通过进水管8流入密封空腔6中,水10便在密封空腔6中气化,密封空腔6为一整体相通的任意几何形状的空腔,由此,气化的水蒸气经出气嘴3,排气管2排出室外,因水在密封空腔6内气化吸收热量,而密封空腔6又在锅面1的底部,从而降低锅面1的温度,根据使用情况调节水量控制阀9,以此控制流入密封空腔6内的水量多少来达到调节锅温,使锅不过热,控制锅不过热即可使锅内油不焦化,或锅内饭不烧焦,隔热导气件4与锅面1不仅组成密封空腔6,而且与锅面1组成任意几何形状的开口空腔5,这就能使灶具火焰的一部分直接接触锅面1的底部,从而提高炒菜煮饭的速度与热效率,密封空腔6阻挡部分灶具火焰直接接触锅面1,使锅面1达到过热温度的时间延长。开口空腔5可以由隔热导气件4与锅面1形成,也可以在隔热导气件4上冲压形成。锅体上部密封空腔6内可以安装隔热片14,隔热片14采用铁或非金属制造。开口空腔5内也可以安装传热贮热金属片15,密封空腔6内可盛装植物油或导热油16,设有降温导气管17和油水隔离片18,同样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验表明,采用隔热导气件4与锅面1只组成密封空腔6而不形成开口空腔5,即做成夹层锅,该结构炒菜速度慢,热效率大为降低,随着炒菜时间的延长,如果不采用水气化降温,锅面1仍会产生过热,由此,采用适当的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大小,再通过不同水量的气化吸热调温,由此控制烟的产生或控制饭锅巴的形成程度与烧焦,效果较为理想,并且有较高的热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仰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A--A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A--A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仰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A--A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仰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A--A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金属导热片主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仰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A--A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仰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A--A剖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仰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八个实施。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隔热导气件4呈开孔形,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与密封空腔6接触的内表面涂有防腐涂层7,手柄12装于锅面1的底部,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水量控制阀9为针阀,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其中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33.2%,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14.3%,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17.9%。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手柄12装于隔热导气件4的底部,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开口空腔5在隔热导气件4上冲压形成,锅面1上部密封空腔6内安装有隔热片14,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60%,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0,隔热导气件4上冲凹的凹部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15%。
实施例3如图5、图6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只形成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一侧,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锅面1的底部与隔热导气件4紧密接触,锅面1上部密封腔6内安装有隔热片14,进水管8进水端接自来水,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28%,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0。
实施例4如图7、图8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手柄12装于隔热导气件4的底部,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开口空腔5内安装有传热贮热金属片15,传热贮热金属片15与锅面1的底部紧密接触。进水管8出水端分三路与密封空腔6的不同部位相通。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70%,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0,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15%。
实施例5如图9、图10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只形成密封空腔6,手柄12装于锅面1或隔热导气件4的底部,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密封空腔6内安装导热金属片13,导热金属片13上面与锅面1接触,下面与隔热导气件4接触;如图11所示,导热金属片13上六条导气槽;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51.2%,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14.3%。
实施例6如图12、图13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密封空腔6的下部盛装植物油或导热油16,设有降温导气管17,密封空腔6的上部安装有油水隔离片18,进水管8进水端接其它水源。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98%,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0,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2%。
实施例7如图14、图15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手柄12装于锅面1的底部,其一端开有孔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2.8%,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41.7%,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0.8%。
实施例8如图16、图17所示,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手柄12装于锅面1的一则,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12.2%,密封空腔6距锅面1底部边缘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直径之比为13.1%,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2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先将水10注入手柄12内,当锅体加热至锅面1内油或饭要焦化时,打开水量控制阀9,因水10通过孔11通大气,手柄12内水10便通过进水管8流进密封空腔6中,此时,密封空腔6内温度高于100℃,水10便在密封空腔6中气化吸热,降低密封空腔6内的温度,由于密封空腔6分布于锅面1的底部,锅面1的温度随之下降。由于出气嘴3的内径远远大于进水管8的内径,气化的水蒸气便由出气咀3,排气管2排向室外,水蒸气只有极少部分返至进水管8内,不影响使用效果。调节水量控制阀9即可调节流入密封空腔6中的水量大小,从而使锅面温度在100℃~300℃范围内任意可调。实验表明,食用调和油温度超过180℃即冒烟。锅面1与密封空腔6接触的内表面涂有防腐涂层7,延长了锅的使用寿命。另外在锅体表面涂上不粘材料层,炊事时饭菜更加不粘锅。
另外,隔热导气件4与锅面1形成开口空腔5,使部分灶具火焰直接接触锅面1并且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边缘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提高了锅的热效率,减轻了锅的重量,操作轻便。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温锅,主要由锅面(1)、手柄(12)、隔热导气件(4)、防腐涂层(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隔热导气件(4)呈凹凸形或开孔形,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面,与锅面(1)组成任意几何形状的密封空腔(6)和开口空腔(5),与密封空腔(6)接触的内表面涂有防腐涂层(7);手柄(12)装于锅面(1)或隔热导气件(4)上,其一端开有孔(11),与大气相通,其内装有水(10),且手柄(12)内安装有水量控制阀(9);进水管(8)一端与水量控制阀(9)相接,或接自来水管或其它水源,另一端连接密封空腔(6);出气咀(3)安装于锅面(1)另一侧,与手柄(12)相对,其一端与密封空腔(6)相通,另一端接排气管(2),密封空腔(6)内安装隔热片(14),隔热片(14)的面积为锅面(1)底面积的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密封空腔(6)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0.5%~99.8%,密封空腔(6)距锅面(1)锅口的最小距离与锅面(1)的底部弧长之比为0~48%,或密封空腔(6)距锅面(1)底部边缘的距离与底部直径之比为0~48%,开口空腔(5)与锅面(1)的接触面积或在隔热导气件(4)上的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0.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开口空腔(5)内安装传热贮热金属片(15),传热贮热金属片(15)与锅面(1)的底部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水量控制阀(9)为针阀;出气嘴(3)的内径比进水管(8)的内径大三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进水管(8)出水端有一至多个端口与密封空腔(6)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密封空腔(6)内装有植物油或导热油(16),设有降温导气管(17)和油水隔离片(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部与锅面(1)只形成密封空腔(6),隔热导气件(4)与锅面(1)的底部紧密接触,密封空腔(6)内安装隔热片(14),隔热片(14)的面积为锅面(1)底部面积的5%~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锅,其特征在于隔热导气件(4)装在锅面(1)的底部与锅面(1)只形成密封空腔(6),密封空腔(6)内安装导热金属片(13),导热金属片(13)上面与锅面(1)接触,下面与隔热导气件(4)接触,导热金属片(13)上有数条任意几何形状的导气槽,导气槽面积为导热金属片面积的5%~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特别是一种能调节温度的锅,主要由锅面与隔热导气件、进水管、水量控制阀、防腐涂层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隔热导气件装在锅面的底部,与锅面组成密封空腔和开口空腔,水装在手柄中,或外接水源,锅加热时通过水在密封空腔中的气化降温,使锅不过热,锅内食油不会产生油烟或饭不会烧焦,开口空腔使灶具部分火焰直接接触锅面,故此锅炒菜速度快,热效率高,重量轻。
文档编号A47J27/00GK2476233SQ0123521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0日
发明者吴勇 申请人:吴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