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0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热开水器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电热开水器均包括外壳、内胆、电热板和温控器,内胆安装在外壳内,电热板安装在内胆里,用于给内胆里的冷水加热,温控器与电热板相互接触地安装在一起,由于内胆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在长时间的不使用时,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内胆容易生锈,且不易更换,它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电热开水器的内胆容易生锈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电热开水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电热开水器,包括外壳1、电热板2、温控器3和水泵4, 电热板2上设有空间21,温控器3固定安装在空间21内,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设有排水孔12、空间13和孔16,电热板2安装在空间12处,电热板2和隔板1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5,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孔16内,在外壳1的侧壁内还设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装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并固定在隔板16上。
所述密封圈5的截面呈阶梯状。
所述温控器3为自动温控器。
所述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排水孔12旁。
所述电泵4为全塑电泵。
所述电热板2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底座15上。
所述外壳1完全采用耐高温的塑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1)、去掉了原电热开水器的内胆,使电热板直接安装在外壳内的隔板上,这样使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电热板和外壳之间安装有截面呈阶梯状的密封圈,一方面用于外壳与电热板之间隔热,可起到保护外壳和避免热量白白损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电热开水器内的水向外漏,从而保证了电热开水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热开水器,包括外壳1、电热板2、温控器3和水泵4,电热板2上设有空间21,温控器3固定安装在空间21内,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设有排水孔12、空间13和孔16,电热板2安装在空间12处,电热板2和隔板1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5,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孔16内,在外壳1的侧壁内还设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装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并固定在隔板16上。所述密封圈5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温控器3为自动温控器。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排水孔12旁。所述电泵4为全塑电泵。所述电热板2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底座15上。所述外壳1完全采用耐高温的塑料制作。
去掉了原电热开水器的内胆,使电热板2直接安装在外壳1内的隔板11上,这样使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电热板2和外壳1之间安装有截面呈阶梯状的密封圈5,一方面用于外壳1与电热板2之间隔热,可起到保护外壳1和避免热量白白损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电热开水器内的水向外漏,从而保证了电热开水器的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开水器,包括外壳(1)、电热板(2)、温控器(3)和水泵(4),电热板(2)上设有空间(21),温控器(3)固定安装在空间(21)内,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设有排水孔(12)、空间(13)和孔(16),电热板(2)安装在空间(12)处,电热板(2)和隔板(1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5),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孔(16)内,在外壳(1)的侧壁内还设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装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并固定在隔板(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圈(5)的截面呈阶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温控器(3)为自动温控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排水孔(12)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电泵(4)为全塑电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电热板(2)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底座(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开水器,其特征在于外壳(1)完全采用耐高温的塑料制作。
专利摘要一种电热开水器,包括外壳1、电热板2、温控器3和水泵4,电热板2上设有空间21,温控器3固定安装在空间21内,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设有排水孔12、空间13和孔16,电热板2安装在空间12处,电热板2和隔板1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5,手动温控器6安装在孔16内,在外壳1的侧壁内还设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装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并固定在隔板16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47J31/56GK2638615SQ03273740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5日
发明者廖登飞 申请人:杨文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