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握浆果榨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80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握浆果榨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握浆果榨汁器。
背景技术
现市场上出售的家庭用水果榨汁器按其动力源可分为两类电动型和手动型。手动型的多为硬质容器下压榨式,有平面压榨和曲面压榨,最近市面销售的为曲面压榨,主要结构为曲率半径不同的两半圆上下叠放,待榨物置于上下半圆之间,由手力向下施压,使浆果表皮破裂后果汁流入下接的杯中。这样的榨汁器因压力面和浆果为平面接触,而且由于向下用力,设计时既要考虑果皮、果核阻隔,必须尽可能增加滤孔密度,又要考虑下接容器的承载力,而且果皮、果核(如葡萄核、石榴核)阻隔不能完全榨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本低,易携带,榨出的果汁多的手捏浆果榨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该榨汁器核心为有上下通孔的软质外容器套住内网兜。榨汁器分内、外两部分,外为软质容器,上下各有一通孔,外容器内置网兜,兜口处有圆环置于外容器上口,由上盖活动固定(便于取出清洗)。
另有上盖与外容器螺纹联接,用于压住兜口环和封闭外容器上口。外容器为软塑料质地,可单独使用,或与杯、吸管或饮料瓶等配用。外容器可制成半透明,使操作过程更具趣味性。而且内网兜可随时更换。该榨汁器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可变换多种形式的人性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把待加工的浆果放入网兜内,提起网兜口转1-2圈再放下,盖好外容器上盖后,用手反复握压外容器,使网兜内浆果破裂并榨出果汁,沿下通孔流出榨汁器,而浆果皮和核留在网兜内,操作完成后可取下内网兜清洗。可榨浆果为葡萄粒、石榴粒、杨梅和桔瓣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生产成本低,易携带,榨出的果汁多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实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实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实例2的A-A剖视图。
图中,1-盖,2-兜口环,3-网兜,4-软质瓶,5-瓶塞,6-软质瓶,7-螺纹联接,8-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的构成是外容器为软质瓶4(软塑料质地),上下各有一通孔,外容器内置网兜3,兜口处的圆环置于外容器上口,由上盖压住兜口环(便于取出清洗),并封闭外容器上口,上盖与外容器可用螺纹联接,外容器形状可为长椭圆形。
实施例2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的构成是仅在软质容器内下部设有滤网。其制法可以是用滤网连接地软质容器下部。上盖5与软质容器6用螺纹联接7,软质容器仍为上下各有一通孔,软质容器可用食品级聚乙烯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手握浆果榨汁器,其特征在于榨汁器外为软质容器,上下各有一通孔,外容器内置网兜,兜口处有圆环置于外容器上口活动固定;或者仅在软质容器内下部设有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握浆果榨汁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上盖与外容器螺纹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握浆果榨汁器,其特征在于外容器形状为长椭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握浆果榨汁器。其特征在于榨汁器外为软质容器,上下各有一通孔,外容器内置网兜,兜口处有圆环置于外容器上口活动固定;或者仅在软质容器内下部设有滤网。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浆果榨汁器把待加工的浆果放入网兜内,提起网兜口转1-2圈再放下,盖好外容器上盖后,用手反复握压外容器,使网兜内浆果破裂并榨出果汁,沿下通孔流出榨汁器,而浆果皮和核留在网兜内,操作完成后可取下内网兜清洗。可榨浆果为葡萄粒、石榴粒、杨梅和桔瓣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生产成本低,易携带,榨出的果汁多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J19/00GK2745470SQ20042006135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8日
发明者朱宁 申请人:朱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