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8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品,特别是一种能够分别控制声音播放和控制经筒转动的声音电动双控经筒。
背景技术
经筒是佛教信众深爱之物,经筒太大不便普及而用经筒替代,所以经筒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西藏和西北佛教信众总是希望能够自己拥有一个,以便能够把玩和平衡热爱佛教文化的虔诚心理。
长期以来佛教信众有一种手摇经筒,一边用手摇动经筒,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促使手摇经筒转动,一边口中或心中念念有词,算是达到了心中所想像的效果。最近又出现了一种电动经筒,利用小电机转动小经筒。他们的共同不足点是1、无声,还得要佛教信众“口中念念有词”,仍需人为口中出声才能有词,才能达到心中所想像的效果;2、有的虽然有声音,但是声音和经筒同时开启,原因是两种功能由一个开关控制,虽然能满足佛教信众希望的声音唱经和佛教音乐,但是与经筒同时启动,对有些喜欢和需要只需声音不要转动,或者只需转动不要声音的佛教信众的要求就难以满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一种,由机械转动经筒能够发出和尚念经或音乐,并且将发声和转动分别控制的,廉价物美的声音电动双控经筒。
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由机械转动部分和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构成A、所述的机械转动的结构是由固定八角或六角台座1在下,转动经筒2在上,转动经筒2内装有经卷3,顶上有转动经筒盖4;八角或六角台座1与转动经筒2之间通过电机5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
B、所述的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是指电源整流、IC放大器、喇叭(扬声器)8和喇叭开关8.1、电机5与电机开关5.1,均由线路连接,装在八角或六角台座1内。
所述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是指承接转盘9在转动经纶2的下面,承接转盘9的中心有与六角电机轴6相配合的六角孔,承接转盘9置放在轴承7上,转动经纶2下方的内径大于承接转盘9的外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在于打开开关电器喇叭开关8.1和电机开关5.1,就可以分别控制经筒电机电源或者喇叭电源,经筒开始转动的,可以不必播放念(唱)经或佛教音乐。如果需要继续播放念(唱)经或佛教音乐,同时接通喇叭开关8.1,即可同时播放念经或音乐了。总之,或单放声音,或单开经筒转动,可以任随消费者喜欢了。
本实用新型既廉价,又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其虔诚的佛教心理,或对其优美的佛教音乐的爱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电器连接示意图。
图中1、八角或六角台座;2、转动经筒;3、经卷;4、经筒盖;5、电机;5.1、电机开关;6、六角电机轴;7、轴承;8、喇叭;8.1、喇叭开关;9、承接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由机械转动部分和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机械转动的结构是由固定八角或六角台座1在下,转动经筒2在上,转动经筒2内装有经卷3,顶上有转动经筒盖4;八角或六角台座1与转动经筒2之间通过电机5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
B、如图2所示,所述的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是指电源整流、IC放大器、喇叭(扬声器)8和喇叭开关8.1、电机5与电机开关5.1,均由线路连接,装在八角或六角台座1内。
所述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是指承接转盘9在转动经纶2的下面,承接转盘9的中心有与六角电机轴6相配合的六角孔,承接转盘9置放在轴承7上,转动经纶2下方的内径大于承接转盘9的外圆。
权利要求1.一种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由机械转动部分和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机械转动的结构是由固定八角或六角台座(1)在下,转动经筒(2)在上,转动经筒(2)内装有经卷(3),顶上有转动经筒盖(4);八角或六角台座(1)与转动经筒(2)之间通过电机(5)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B、所述的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是指电源整流、IC放大器、喇叭(扬声器)(8)和喇叭开关(8.1)、电机(5)与电机开关(5.1),均由线路连接,装在八角或六角台座(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电动双控经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是指承接转盘(9)在转动经筒(2)的下面,承接转盘(9)的中心有与六角电机轴(6)相配合的六角孔,承接转盘(9)置放在轴承(7)上,转动经筒(2)下方的内径大于承接转盘(9)的外圆。
专利摘要一种声音电动双控经筒,由机械转动部分和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机械转动的结构是由固定八角或六角台座1在下,转动经筒2在上,转动经筒2内装有经卷3,顶上有转动经筒盖4;八角或六角台座1与转动经筒2之间通过电机5的六角电机轴6与轴承7连接;B.所述的声动电器连接部分是指电源整流、IC放大器、喇叭(扬声器)8和喇叭开关8.1、电机5与电机开关5.1,均由线路连接,装在八角或六角台座1内。
文档编号A47G33/00GK2827207SQ200520034448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开平 申请人:陈开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