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2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筷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筷子可由两段筷体快速组合成符合使用需求,以及不使用时可快速拆解恢复两段筷体的筷子创新型态设计。
背景技术
现代人大部份皆为在外饮食用餐居多,而一般餐饮店皆备有卫生筷以供客人方便使用,然而卫生筷的高速使用率使得自然环境亮起了红灯,如大自然中木材的大量砍伐等等,如此危机意识唤起了许多人响应自备环保组合筷以供随身携带使用,用以倡导环保概念及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持行动。
如图1所示,为传统环保组合筷结构,由第一筷体10a与第二筷体20a所相互组成一组合筷型态,其中该第一筷体10a的末端内部形成有一组设空间11a,该组设空间11a内部形成有一内螺纹区段12a;另该第二筷体20a的相对于第一筷体的组设位置则延伸形成有一组设件21a,其中该组设件21a形成有外螺纹区段22a,且该外螺纹区段22a恰可相对螺合于第一筷体10a的内螺纹区段12a,以使前述二者的组设件21a及组设空间11a则可相对组设成一体态样。
此种现有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存在下述问题1、该第一筷体10a与第二筷体20a在相对组设成一体时,因需旋动螺设该第一、二筷体10a、20a成一体形态,因在螺动过程中需花一些时间,造成使用上不便的情形存在。
2、因第一筷体10a与第二筷体20a的相对组设位置采用螺纹对接方式,以使组设需注意螺纹组设方向及角度位置,若不小心螺组不正确时,则容易造成二者的组设螺纹脱落,以造成第一、二筷体10a、20a的组设不完全或错位现象,使该组合筷会发生组设后形成弯折或容易松脱的情形产生,造成不耐用的缺点。
3、第一筷体10a与第二筷体20a的相对组设位置采用螺纹对接方式,而分别形成有内螺纹区段12a与外螺纹区段22a的结构,该种现有结构在使用时,脏污会从第一筷体10a与第二筷体20a接合处渗入,并附着在内螺纹区段12a与外螺纹区段22a上,由于该内螺纹区段12a与外螺纹区段22a的细微死角很多,就算每次使用完后马上做清洁,该脏污仍不易被去除,依然会残留于细微死角,进而滋生病菌,在长时间使用该种组合筷的情形下,更容易病从口入,反而更不卫生。
所以,针对上述现有组合筷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是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生产者和技术人员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筷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筷结构主要由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所相对构成;其中第一筷体的一端部具组设空间,第二筷体对应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设有一组设件;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形成一段纵向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且该叉部具有弹性的结构;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组设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该组设件的叉部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的端口撑张于组设空间的内壁位置,形成紧迫配合固定。
采用上述的组合筷结构,相较于现有结构须以螺动、对位的方式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方式可以达到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组装快速、便利的实用进步性。
作为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利用第二筷体的组设件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组设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时,该组设件的叉部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的端口,组设方式不但简易且降低制造、组装的成本,达到第一、第二筷体组设后整体稳固、质量提高且不易损坏的实用进步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利用组设件来达到连接第一、第二筷体的功能,该组设件的结构简单,并无难清洁的死角,在清洁时可轻易地将附着于组设件的脏污清除,在使用上达到更卫生的功能。


图1为现有组合筷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组设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组设件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组设件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组设件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一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主要由第一筷体10与第二筷体20二部份所相对构成,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首先,如图2所示,包括一第一筷体10,一端内部形成有一组设空间11;一第二筷体20,为一对应于第一筷体10的组设空间11设有一组设件30,该组设件30以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该第二筷体20的组设件30上纵向叉开形成一叉部31型态,该叉部31的端面概呈二半月形端体间隔一距离的型态,且该叉部31纵向形成向外侧斜倾的锥状型态,该第二筷体20的组设件30组设于第一筷体10的组设空间11时,该组设件30的叉部31先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11的入口,进入后该叉部31具有弹性可恢复斜叉开的型态,可自然撑张于组设空间11的内壁位置,形成紧迫配合固定,以此,达到第一筷体10及第二筷体20组装快速、便利。
该组设件30可一体成型于第二筷体20上。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由该第一筷体10的组设空间11外部适当位置以机器辊压后,形成一凸出于组设空间11内壁的环凸缘12,另于组设件30对应于环凸缘12的相对位置环设有一环凹槽32,而当该第二筷体20的组设件30组设于第一筷体10的组设空间11时,该第一筷体10的组设空间11内部的环凸缘12则恰可相对卡止于组设件30的环凹槽32,以使第一筷体10与第二筷体20利用组设件30组设时能相对卡止定位,而达到更加稳固的定位作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组设件30的叉部31更可形成二相对薄片状的端面形态,以使该第一筷体10与第二筷体20相组设时,该组设件30的叉部31更可轻易地受力呈压缩状,使组装更方便。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筷体20与组设件30可形成相互组装的型态,该第二筷体20的上端形成一中空的插设空间21,该组设件30的底部形成一插设端33可插设于第二筷体20的插设空间21里,再于第二筷体20与组设件30相互插设的相对外部环周面上辊压一环缘22,以使该第二筷体20与组设件30形成组固的型态。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筷体20与组设件30以插设并辊压一环缘22的固定方式,也可应用于当第一筷体10与组设件30以环凸缘12及环凹槽32定位时的使用态样。
如图7所示,该组设件30的插设端33适当处设有另一环凹槽34,插设端33底部也纵向叉开形成另一叉部35,配合于该第二筷体20的插设空间21外部适当位置以机器辊压后,形成一凸出于插设空间21内壁的环凸缘23,以此,该组设件30插设于第二筷体20时,该组设件30的叉部31会受环凸缘23的挤压形成压缩而通过,当组设件30的叉部31通过环凸缘23后,该当组设件30的环凹槽34便能卡止定位于环凸缘23,形成该组设件30与第二筷体20的另一组装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为组设件与第二筷体20的另一组装实施例,该组设件设有环凹槽34及叉部35的型态,也可应用于当第一筷体10与组设件30以环凸缘12及环凹槽32相定位时的使用态样。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筷体的下端更可一体形成具有等同于组设件功能的环凹槽13及叉部14,直接与具有插设空间21及环凸缘23的第二筷体20做套接并卡止定位,可使二者在制造程序更加简易且更能节省一些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筷结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筷结构,主要由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所相对构成;其中第一筷体的一端部具组设空间,第二筷体对应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设有一组设件;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形成一段纵向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且该叉部具有弹性的结构;利用上述结构,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组设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时,该组设件的叉部先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的端口,并可自然撑张于组设空间的内壁位置,形成紧迫配合固定,相较于现有结构以螺动方式组装,本实用新型达到组装快速、使用便利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筷结构,利用组设件来连接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相较于现有结构须以螺动、对位的方式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方式不但简易且降低制造、组装的成本,并可达到第一、第二筷体组设后整体稳固、质量提高且不易损坏的实用进步性。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筷结构中,该组设件具有一段纵向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且该叉部具有弹性的结构型态,该组设件的构成简单,并无难清洁的死角,相较于现有结构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的内螺纹区段与外螺纹区段具有相当多的细微死角,本实用新型在清洁时可轻易地将附着于组设件的脏污清除,可防止病菌滋生,在使用上达到更卫生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所述用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且文中虽透过特定的术语进行说明,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熟悉此项技术领域的人士可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后对其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达到等效目的,而此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权利要求所界定范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筷结构,主要由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所相对构成;其中第一筷体的一端部具组设空间,第二筷体对应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设有一组设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形成一段纵向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该叉部具有弹性的结构;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组设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该组设件的叉部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的端口撑张于组设空间的内壁位置,形成紧迫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内部壁面形成有一环凸缘,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相对于环凸缘环设一环凹槽,该第一筷体与该第二筷体通过组设件组设而相对卡止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组设件上的叉部形成二侧相对的半月状的端面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组设件上的叉部形成二侧相对的薄片状的端面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为一体成型于第二筷体一端上的型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与第二筷体可相互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与该组设件在相互组装时,该组设件另一端形成插设端插设于第二筷体的插设空间中,该第二筷体与该组设件相互插设的相对外部环周面上辊压一环缘使该第二筷体与该组设件形成组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组合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筷体与该组设件在相互组装时,该组设件另一端形成插设端插设于第二筷体的插设空间中,该组设件的插设端形成另一环凹槽于圆周面上及形成另一段纵向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第二叉部于末端,该第二筷体相对于组设件的另一环凹槽设有另一环凸缘使组设件组设于第二筷体上相对卡止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筷结构,主要由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所相对构成;其中第一筷体的一端部具组设空间,第二筷体对应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设有一组设件;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形成一段纵向往外侧呈斜伸且相对具有间隔空间的叉部型态,且该叉部具有弹性的结构;该第二筷体的组设件组设于第一筷体的组设空间,该设件的叉部相互压合进入组设空间的端口撑张于组设空间的内壁位置,形成紧迫配合固定,以此,达到第一筷体及第二筷体组装快速、便利。
文档编号A47G21/10GK2920073SQ20062011561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荆花 申请人:陈荆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