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6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将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的第1、第2尘埃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习知技术中,已知有一种包括第1尘埃分离装置和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其中,第1尘埃分离装置将尘埃进行分离,第2尘埃分离装置将通过了第1尘埃分离装置的尘埃进行分离(参照专利文献1)。
该电动吸尘器包括第1尘埃分离装置,其将利用电动送风机的负压所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第1集尘部,其将利用该第1尘埃分离装置所分离的尘埃进行集中;第2尘埃分离装置,其将通过了第1尘埃分离装置的尘埃进行分离;除尘装置,其除落该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所附着的尘埃;以及第2集尘部,其设置在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下部,且集存借由除尘装置而被除落的尘埃。而且,在该第2集尘部的上部所设置的导入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关的开关构件,且该开关构件的开关动作可与电源线的拉出或卷绕连动进行。
亦即,当拉出电源线时,开关构件将第2集尘部的导入开口闭塞,而当卷绕电源线时,该导入开口被打开。
而且,当卷绕电源线时,用于除落在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所附着的尘埃的除尘装置进行动作,并使从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被除落的尘埃从导入开口向第2集尘部内落下。
而且,当电动送风机被驱动时,亦即当电源线被拉出时,第2集尘部的导入开口借由开关构件而被闭塞,可防止在第2集尘部中所积存的尘埃扬起而再次附着在第2集尘部上。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之特开2006-6383号公报但是,在这种电动吸尘器中必须设置一种连动机构,其使开关构件的开关动作与电源线的拉出或卷绕动作连动进行,存在构造变得复杂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可利用简单的构造而进行第2集尘部的导入开口的开关。
本发明的第1形态为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第1尘埃分离装置,其将利用电动送风机的负压所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第1集尘部,其将利用该第1尘埃分离装置所分离的尘埃进行集中;第2尘埃分离装置,其将通过了前述第1尘埃分离装置的尘埃进行分离;除尘装置,其除落在该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所附着的尘埃;第2集尘部,其为前述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上流侧、并设置在该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下部,且积存由前述除尘装置被除落的尘埃;分隔壁,其将前述第1集尘部、第2集尘部进行分隔;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导入开口,其将由所述除尘装置而除落的尘埃向第2集尘部内导入;在所述分隔壁上还设置有连通开口,其将所述第1集尘部和所述第2集尘部进行连通;还设置有开关构件,其将所述导入开口和连通开口的某一个闭塞,且借由转动动作而使该闭塞转换到另一个;利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所形成的负压,使所述开关构件将前述导入开口闭塞,而在所述电动送风机未被驱动时,所述开关构件借由自身重量而闭塞所述连通开口。
如利用该发明,可以简单的构造进行第2集尘部的导入开口的开关,能够防止尘埃的再次附着。


图1所示为关于此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所示为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3所示为吸尘器主体的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4所示为集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5所示为从另一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集尘容器的立体图。
图6所示为集尘容器的环绕风路部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7所示为细尘集尘部的说明图。
图8所示为开关板闭塞导入开口的状态的吸尘器主体的剖面图。
图9所示为开关板闭塞导入开口的状态的细尘集尘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对关于此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形态,亦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0包括吸尘器主体20,且在该吸尘器主体20的前部所设置的软管连接口21上,装卸自如地连接有集尘软管12的一端,而在另一端上设置有手动操作部13。在手动操作部13上装卸自如地连接有延长管14,且在延长管14的顶端部装卸自如地连接有吸入口体15。而且,在手动操作部13上设置有操作部13A,且在该操作部13A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开关S。
吸尘器主体20如图2所示,包括主体壳部30;集尘容器50,其装卸自如地被载置在主体壳部30上;盖体40,其后部通过铰链被结合在主体壳部30上,且可沿上下方向进行开关。
而且,在主体壳部30的后部30A中内置有电动送风机33(参照图3),且在该电动送风机33的下侧配置有软线卷筒34(cord reel)。而且,在主体壳部30的前部(在图3中为左侧)设置有皿状的载置部35。在该载置部35上装卸自如地载置有集尘容器50,当关闭盖体40时,可利用该盖体40和载置部35夹持集尘容器50而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在盖体40上设置有管部22,且该管部22的顶端形成软管连接口21。而且,管部22的后端形成连接开口23。
在后部30A的前壁部31上(参照图2)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前面开口,且该前面开口通过未图示的连通风路而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入开口33A连通,并在面对该前面开口的连通风路内设置有除尘装置90。
除尘装置90包括未图示的往返移动体,其沿主体壳部30的宽度方向(与图3的纸面直交的方向)进行往返移动;以及突起91,其设置在该往返移动体上。而且,该突起91与后述的褶式过滤体100(pleats filter)的褶状物的山部呈浅度扣合,并借由利用往返移动体的往返移动而使突起91越过褶状物的山部而进行移动,从而可对褶式过滤体100附以振动,以除落在褶式过滤体100上所附着的尘埃。
往返移动体在每次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停止时,只进行规定时间的往返移动。
集尘容器50如图4及图5所示,包括环绕风路部51,其形成于上部;集尘部(第1集尘部)60,其形成于该环绕风路部51的下面;负压室部70,其形成于该集尘部60的后部侧;以及底盖80。
环绕风路部51如图6所示,在中心部所设置的尘埃分离部(第1尘埃分离装置)52的周围形成圆弧形状的环绕风路53。如图3所示,环绕风路53顶端的顶端开口54与盖体40的管部22的连接开口23接合。环绕风路53通过后端开口55而与集尘部60内连通。而且,在环绕风路53的中途的底部形成有与负压室部70连通的开口57,且在该开口57上张设有网式过滤器F2。
尘埃分离部52是由大致形成圆筒状的框体(未图示)、以及在该框体上所张设的网式过滤器F1所构成。使尘埃分离部52内的底部开口,且通过该开口56使尘埃分离部52内和负压室部70连通。
在集尘部60的后部的分隔壁61上,形成有与负压室部70连通的开口62;且在分隔壁61的下部壁61A上,于细尘集尘部74的上部的位置处形成有连通孔(连通开口)63。亦即,在开口62的下面形成有连通孔63。而且,在开口62上张设有网式过滤器(第1尘埃分离装置)F3。
在负压室部70的后部(在图5中为右侧)一体形成有框部71,其可装卸地安装褶式过滤体(第2尘埃分离装置)100,且该框部71的后端开口72是与图3所示的主体壳部30的前面开口(未图示)相接合。
在框部71的下部形成有下部后壁部73,且利用该下部后壁部73、集尘部60的分隔壁(区划壁)61的下部壁61A和底盖80所围起的空间,以形成细尘集尘部(第2集尘部)74。该细尘集尘部74通过分隔壁61的连通孔63而与集尘部60内连通。而且,如图7所示,框部71的下框壁部71A和分隔壁61的下部壁61A之间形成导入开口75。
而且,在集尘部60的分隔壁61的下部,使用于闭塞导入开口75的开关板(开关构件)76的一端部(在图7中为上部)被轴支承。该开关板76以一端部为中心而自如转动,当电动送风机33未被驱动时,可借由自身重量而闭塞分隔壁61的连通孔63,且使细尘集尘部74的导入开口75打开。而且,对连通孔63的开口面进行设定,当因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而使负压室部70内形成负压时,开关板76会转动而闭塞导入开口75(参照图9)。
底盖80可以图3所示的轴81为中心而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当按下在集尘容器50的把手部58上所设置的按钮B时,底盖80转动而使集尘部60及细尘集尘部74的底部打开,进而可抛弃在集尘部60及细尘集尘部74中所积存的尘埃。
下面,对采用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将集尘容器50载置在主体壳部30的载置部35上并关闭盖体40,且如图1所示,将集尘软管12的一端与盖体40的软管连接口21连接。
在该状态下,如图3及图7所示,集尘容器50的开关板76借由自身重量而闭塞分隔壁61的连通孔63。
然后,在对操作部13A的开关S进行操作后,使电动送风机33被驱动。利用该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而从电动送风机33的吸入开口33A吸入空气,并使集尘容器50的负压室部70形成负压。开关板76借由该负压而进行转动,并如图8及图9所示闭塞导入开口75。
利用该闭塞,可防止在细尘集尘部74中所积存的细尘被吸起而附着在褶式过滤体100上。
而且,由于集尘容器50的分隔壁61的连通孔63形成在细尘集尘部74的上部,从而当开关板76转动并闭塞导入开口75时,空气是如图7及图9的箭形符号所示那样进行流动,所以不会因该空气而卷起细尘集尘部74中所积存的尘埃。
这样,因为开关板76是利用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所形成的负压而进行转动,并闭塞导入开口75,所以该开关板76的构造很简单。
另一方面,由于集尘容器50的负压室部70的负压,而使集尘部60及环绕风路53形成负压。该负压对盖体40的管部22、集尘软管12、延长管14及吸入口体15进行作用,而从吸入口体15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
该被吸引的尘埃及空气通过延长管14及集尘软管12,而被吸向盖体40的软管连接口21。向该软管连接口21而被吸引的尘埃及空气,通过集尘容器50的环绕风路53而被吸向集尘部60。
利用环绕风路53,使空气的一部分从尘埃被分离,且该分离了的空气通过网式过滤器F1、网式过滤器F2,而被吸向负压室部70。
向集尘部60内被吸引的尘埃和空气在这里被分离,且分离了的空气通过网式过滤器F3而被吸向负压室部70,且尘埃向集尘部60内而被集中。
向负压室部70被吸引的空气通过褶式过滤体100等,而被吸向电动送风机33的吸入开口33A。该被吸引的空气从电动送风机33的排出口33B被排出,再从主体壳部30的排气口(未图示)向外部排出。
然后,当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停止时,从吸入口体15的尘埃及空气的吸引停止。集尘容器50的负压室部70的真空度上升并形成大气压,且集尘容器50的开关板76因自身重量而进行转动,并如图3及图7所示那样闭塞分隔壁61的连通孔63,而细尘集尘部74的导入开口75被打开。
另一方面,由于电动送风机33的驱动停止,所以除尘装置90的未图示的往返移动体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中进行往返移动,使在褶式过滤体100上所附着的尘埃落下。由于导入开口75如图7所示那样打开,所以从褶式过滤体100上落下的尘埃落入到细尘集尘部74内。
如为了抛弃在集尘容器50的集尘部60及细尘集尘部74中所积存的尘埃,而将该集尘容器50从主体壳部30上拆下,并按下集尘容器50的把手部58的按钮B,则底盖80(参照图3)以轴81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使集尘部60及细尘集尘部74的底部打开,进而可抛弃在集尘部60及细尘集尘部74中所积存的尘埃。
当然,该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包括第1尘埃分离装置,其将利用电动送风机的负压所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第1集尘部,其将利用所述第1尘埃分离装置所分离的尘埃进行集中;第2尘埃分离装置,其将通过所述第1尘埃分离装置的尘埃进行分离;除尘装置,其除落在所述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所附着的尘埃;第2集尘部,其为所述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上流侧、并设置在所述第2尘埃分离装置的下部,且积存由所述除尘装置而除落的尘埃;及分隔壁,其将所述第1集尘部、第2集尘部进行分隔;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导入开口,其将由所述除尘装置而除落的尘埃向第2集尘部内导入;在所述分隔壁上还设置有连通开口,其将所述第1集尘部和所述第2集尘部进行连通;还设置有开关构件,其将所述导入开口和连通开口的某一个闭塞,且借由转动动作而使该闭塞转换到另一个;利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所形成的负压,使所述开关构件将所述导入开口闭塞,而在所述电动送风机未被驱动时,所述开关构件借由自身重量而闭塞所述连通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连通开口形成于第2集尘部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将在所述第1集尘部及所述第2集尘部上所积存的尘埃同时排出,所述第1集尘部的底部及所述第2集尘部的底部被同时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动作停止时,对所述第2尘埃分离装置上所附着的尘埃进行除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2尘埃分离装置为褶式过滤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借由对所述褶式过滤体付与振动,而除落在所述褶式过滤体上所附着的尘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包括集尘部;褶式过滤体;除尘装置,除落在褶式过滤体上附着的尘埃;细尘集尘部,积存由除尘装置而除落的尘埃;及分隔壁,分隔集尘部和细尘集尘部。还设置有导入开口,将由除尘装置而除落的尘埃向细尘集尘部内导入;在分隔壁上还设置有连通孔,将集尘部和细尘集尘部进行连通;还设置有开关板,闭塞导入开口和连通孔中的某一个。利用电动送风机的驱动所形成的负压使开关板将导入开口闭塞,而在电动送风机未被驱动时,开关板借由自身重量而闭塞连通孔。
文档编号A47L9/10GK101044962SQ20071008732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大津育弘, 田中正俊, 大塚裕司, 町田幸雄, 渡邉满 申请人: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