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5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多数是使用电热板加热方式,但是这种加热方式的热惯性过 大,断电后压力过冲的弊端。为了解决该问题,有人提出了用电磁线圈发热盘
代替电热板加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72148.7,名称为"一种电磁加 热压力烹饪装置",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采用设置在内锅底的电 磁加热器作为加热内锅食物的加热器件,弹性臂设置在外锅底部与内锅底之 间,锅内压力通过内锅底传递到弹性臂上。该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在电磁加 热方式下,如果内锅干烧,内锅锅体温度可达600度以上,如果内锅内有食物 情况下情况下,锅体温度也达100度以上。而该结构采用内锅直接放置在面板 上,则对面板的材质要求很高,普通的金属会自身发热易产生回火, 一般的耐 温塑料仅耐250度左右的高温,在内锅干烧时容易出现自熔变形,只有采用耐 高温的陶晶板等材料。而陶晶板之类的材料成本高且加工工艺复杂。另外,弹 性臂材质一般是导磁的弹簧钢,在电磁加热过程中会让弹性臂5发热,弹性臂 5自身发热会让材料回火处理,材料弹性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又如中 国专利申请号200520113848. 1,名称为"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公开 了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设置电磁加热器,且内锅锅沿坐在外锅锅沿上, 该结构中面板不受力,使得内锅底部与面板上表面之间可有一定空隙,但是该 技术方案中,弹性元件与外锅的结构复杂,工艺性差,制造成本高;另外,这 种结构必须要内锅足够厚度来承受压强不变,否则内锅在压力作用下会向下变 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电压力锅 的电磁加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设置在所述外锅锅 底上方的隔离板和设置在所述外锅与隔离板之间的电磁线圈发热盘;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可用于支撑所述电压力锅内锅的内锅支撑柱,所述内锅支撑柱设置 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外围且其顶端穿过所述隔离板,所述内锅支撑柱的底 端支撑在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上。
采用所述内锅支撑柱支撑所述内锅,使内锅与所述隔离板不直接接触。所 述内锅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外围是指所述内锅支撑柱不穿过 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包括线圈、绝缘安装骨架等,其是 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器件。所述绝缘安装骨架是包在所述线圈外部,起到绝缘 固定线圈的器件,且通过其可将线圈安装在所述隔离板或所述外锅与隔离板之 间的某个位置上。所述隔离板是用于隔热绝缘的,为不导磁的耐温材料制成。 因为内锅与所述隔离板不直接接触,所述隔离板不仅可采用陶晶板还可采用普 通耐温的塑料等。因为采用电磁加热技术,所以所述内锅锅底是采用导磁材料 制成。所述内锅支撑柱的底端支撑在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上,从而在锅内 压力增大时,内锅推动内锅支撑柱一起向下位移,内锅支撑柱压迫所述外锅锅 底的弹性机构使其弹性变形,同时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对内锅支撑柱及内 锅形成一个平衡力;当锅内压力降低时,在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的作用下
使内锅支撑柱及内锅复位。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为位于电压力锅外锅锅底
上的具有弹性功能并可以使电压力锅的内锅复位的器件,如外锅锅底是开式 的空洞结构,则弹性钢板搭接在外锅侧壁底部形成的凸出边上而直接形成外锅 锅底的弹性机构。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内锅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内锅支撑柱的高度 来控制的。当锅内压力增加时,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受压向下变形,内锅与电 磁线圈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变小,电压力锅的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增大,就可 以用程序控制调低加热功率,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固定在所述隔离板的下底面 上。因为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与内锅之间的距离越大,磁阻越大,影响加热效 果,所以将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固定在所述隔离板的下底面上可以稳定所述内 锅与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将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固定在所述隔离 板的下底面是指用电磁线圈发热盘的绝缘安装骨架将线圈固定在隔离板的下 底面,使线圈和所述隔离板之间有一定间距以避免其散热不佳,造成电磁线圈 发热盘过热、电路异常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下方设置风扇,用于对所
述电磁线圈发热盘散热,以避免高温对电压力锅内其他电器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内锅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的锅底形 状相适配的支撑掌。所述支撑掌主要用于增大其与述内锅锅底的接触面积,以 避免支撑点处应力过于集中。还可以是,多个内锅支撑柱上的多个所述支撑掌 共同形成一个环形,内锅支撑在支撑掌形成的该环形上,是内锅的支撑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支撑掌与所述内锅支撑柱为可拆卸连接,如用 螺钉固定,以方便装配。当然,也可将两者用一体加工成形的方式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弹性机构由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内锅支撑柱所相 应设置的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的一个凹槽或通 孔组合而成,所述小弹性板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上面,所述内锅支撑柱固 连在所述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小弹性板支撑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所述小 弹性板搭盖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的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而形成一个具有弹性功 能的机构。当电压力锅锅内压力升高时,压力会使内锅相对电压力锅的外锅与 锅盖的接合部下移,内锅则推动所述内锅支撑柱向下位移,民口所述数个所述 内锅支撑柱下移压迫其下方分别对应固连的独立的数个所述小弹性板,由于所 述小弹性板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即其下方是悬空的,因而所述内锅支 撑柱的下移使所述小弹性板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对下移的所述内锅支撑柱形成 一个平衡力;在电压力锅锅内的压力下降过程中,在所述小弹性板的弹力作用
下,使所述内锅支撑柱及其上的内锅复位。所述小弹性板不但可以支撑所述内 锅支撑柱及内锅,同时可以防止由于锅内高压使所述内锅支撑柱下移造成外锅 底壁塑形变形。该装置只需要对应每个内锅支撑柱设置所述小弹性板,且其尺 寸只需比内锅支撑柱的底端面略大即可,即每个所述小弹性板使用材料都较 少,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弹性板加工其他元件后的边角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相 对于采用整块弹性体的结构大大节省材料,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当然,所述 小弹性板悬空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的部分越长其弹性越大。所述小弹性板可 直接可活动地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周边的所述外锅底壁上,也可将所述小弹 性板的一端用螺钉、铆接或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凹槽或通孔周边的所述 外锅底壁上,从而使所述小弹性板的另一端可自由活动以利于其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小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
机构;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所述小弹性板的边缘部位的一端至少通过一个支点 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凹槽或通孔的边缘壁可拆卸地连接,与该支点对称的所述 小弹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指只将所述小弹性板的一点 或一部分紧固连接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从而既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性变 形,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其固定处的外锅底壁产生扭矩 变形。所述支点对称的另一端是指以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为轴,在外锅底壁上与 所述支点呈180度左右方位的对应部位。还可以是,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开口 槽,所述外锅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适配的导向柱,所述小弹性板通过所 述开口槽在所述导向柱上可滑动连接。通过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导向柱之间相互 配合滑动连接,不但可以使所述小弹性板定位,不至于在其形变和复位过程中 偏离所述凹槽或通孔,还可达到所述自由端在所述小弹性板形变过程中自由伸 縮的目的,以降低所述小弹性板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失效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内锅支撑柱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的中 心位置。因为对于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的所述小弹性板,其对应所述凹槽 或通孔的悬空部分的中心位置的弹性效果最佳,所以用螺钉或其他方式将所述 内锅支撑柱底端面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位置以利于所述小弹性板对所述 内锅支撑柱的弹性支撑。当然,所述内锅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的固定点 可以适当地偏移所述小弹性板的中心位置,但弹性效果不好。
为了使所述小弹性板的弹性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小弹性 板是用弹簧钢材料制成。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淳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 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其弹性取决于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在规定的 范围之内,弹性变形的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在载荷去除之后不出现永久 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内锅支撑柱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 以防止工作过程中高温将所述小弹性板的硬度和强度下降。还可以在所述发热 盘支撑脚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置隔热垫,以增加隔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内锅支撑柱将内锅支撑起来的结构,使内锅与所述隔离板不 直接接触,这样对隔离板的耐温要求降低,不需要必须使用耐600度以上的陶
晶板之类的材料,而可使用普通耐温塑料或不导磁的其他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同时又利于做开孔等加工。
2、 由于将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固定在所述隔离板的下底面上可以稳定所 述内锅与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之间的距离,从而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3、 由于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下方设置风扇,利于对所述电磁线圈发 热盘散热,以避免高温对电压力锅内其他电器件的影响。
4、 由于所述内锅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所述内锅的锅底形状相适配的支撑 掌,用于增大其与述内锅锅底的接触面积,以避免内锅支撑柱与内锅之间的支 撑点处应力过于集中,造成内锅变形。
5、 由于所述支撑掌与所述内锅支撑柱为可拆卸连接,从而更方便于电压 力锅的装配及后期更换维修。
6、 由于对应于每个所述内锅支撑柱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搭盖在 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上方构成所述弹性机构,所述小弹性 板对所述内锅支撑柱产生一个支撑力将其支撑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同时可起 到在锅内压力升高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承受并转化内锅支撑柱及其上的内锅因 压力升高而产生的下移量;在锅内压力下降过程中,又通过所述小弹性板自身 的弹性性能将所述内锅支撑柱及内锅复位。从而防止了由于锅内高压使所述内 锅支撑柱下移造成外锅底壁塑形变形,实现了对所述内锅支撑柱的弹性支撑。
7、 由于利用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的所述小弹性板所对应所述凹槽 或通孔的悬空部分的中心位置的弹性效果最佳的特性,将所述内锅支撑柱固定 在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位置以利于所述小弹性板对所述内锅支撑柱及内锅的弹 性支撑。同时两者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该弹性支撑装置的安装及后期
更换维修。
8、 由于所述小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机构,只将所 述小弹性板边缘的一点或一部分紧固连接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而与其对称的 另一端为可自由活动的自由端,从而既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性变形,及 时释放其内应力,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固定处的外锅底
壁产生扭矩变形。
9、 由于有所述小弹性板采用具有良好弹性的弹簧钢材料制成,使所述小
弹性板的通过弹性变形承受所述内锅支撑柱及内锅下移的载荷,即锅内高压产 生的负荷;在锅内降压时使所述内锅支撑柱复位,且自身不会出现永久变形。
10、由于所述内锅支撑柱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从而防止工作 过程中高温将所述小弹性板的硬度和强度下降。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电压力锅中的 电磁加热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未加压时,电压力锅的电磁加
热装置应用于电压力锅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图1的A-A剖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锅内处于高压状态下的所述
电磁加热装置应用于电压力锅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图2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所述小弹性板6安装在外锅底壁11上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二的多个所述支撑掌40形成环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 锅1、隔离板3、电磁线圈发热盘2和三个内锅支撑柱4。内锅支撑柱4用于 支撑电压力锅的内锅8,内锅支撑柱4设置在电磁线圈发热盘2的外围且其顶 端41穿过隔离板3,隔离板3相应的开有通孔30。电磁线圈发热盘2固定在 隔离板3的下底面31上。所述小弹性板6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电磁线圈发热盘2包括线圈、绝缘安装骨架等,其是将电能转换成磁能的 器件。所述绝缘安装骨架是包在所述线圈外部,起到绝缘固定线圈的器件,通 过其可将线圈安装在所述隔离板3的下底面31上,使线圈和所述隔离板3之 间有一定间距以避免其散热不佳,造成电磁线圈发热盘过热、电路异常的现象 出现。
如图1所示,在电磁线圈发热盘2的下方设置风扇5,用于对所述电磁线 圈发热盘2散热,以避免高温对电压力锅内其他电器件的影响。另外,可将对 应电磁线圈发热盘2的下方的外锅1的锅底进行开孔,以利于电磁线圈发热盘 2散热。
所述内锅支撑柱4的顶端41设置有与所述内锅8的锅底形状相适配的支 撑掌40。所述支撑掌40与所述内锅支撑柱4用一体加工成形的方式制成。
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内锅支撑柱4,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6和在所 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7,所述小弹性板6搭盖在所述凹槽7的上面, 所述内锅支撑柱4固连在所述小弹性板6上从而通过所述小弹性板6支撑在所 述凹槽7上。所述小弹性板6搭盖在所述外锅底壁11上的所述凹槽7上方而 形成一个具有弹性功能的机构。
如图2、图5所示,其中,用螺钉将内锅支撑柱4的底端面42可拆卸地 固定在小弹性板6的中心位置6a处。所述小弹性板6与所述外锅底壁11之间 设置有单边定位机构,其中所述小弹性板6的边缘部位的一端通过螺钉将小弹 性板6与外锅底壁11上的凹槽7的边缘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与该螺钉的固 定支点6b对称的小弹性板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6c。该单边定位机构采用一端 紧固连接, 一端活动连接的方式,既对小弹性板6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 性变形,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6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固定处的外锅底壁11 产生扭矩变形。如图5所示,所述支点6b与其对称的自由端6c以所述小弹性 板中心6a为轴在外锅底壁11上呈6 二180度。
为了达到自由端6c可自由伸縮的活动连接效果,如图4、图5所示,在 自由端6c上设置开口槽61 ,外锅底壁11上设置与开口槽61适配的导向柱12, 小弹性板6通过所述开口槽61在所述导向柱12上可滑动连接。所述开口槽 61与所述导向柱12配合不但可以使所述小弹性板6定位,以保证在其形变和 复位过程中不偏离所述凹槽7,还可达到自由端6c在形变过程中自由伸縮的 目的,以降低所述小弹性板6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失效的概率。
当电压力锅锅内压力升高时,如图3所示,压力会使内锅8相对电压力锅 的外锅与锅盖的接合部下移,内锅8则推动所述内锅支撑柱4向下位移,即 所述三个所述内锅支撑柱4下移压迫其下方分别对应固连的独立的数个所述
小弹性板6,由于所述小弹性板6搭盖在所述凹槽7上方,即其下方是悬空的, 因而所述内锅支撑柱4的下移使所述小弹性板6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对下移的 所述内锅支撑柱4形成一个平衡力;在电压力锅锅内的压力下降过程中,在所 述小弹性板6的弹力作用下,使所述内锅支撑柱4及其上的内锅8复位。所述 小弹性板6不但可以支撑所述内锅支撑柱4及内锅8,同时可以防止由于锅内 高压使所述内锅支撑柱4下移造成外锅底壁塑形变形。而且由于所述小弹性板 6尺寸小,制造它所用材料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压力锅的制造成本。由于内 锅8由内锅支撑柱4支撑起来,使内锅8与隔离板3不直接接触,从而隔离板 3可使用普通耐温塑料等材料制成,即节约成本又利于对其开孔加工。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三个支撑掌40形成一个环形,内 锅支撑在支撑掌40形成的该环形上。该设置使内锅与支撑掌之间的接触面积 更大,使内锅支撑在内锅支撑柱上更稳。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设置在所述外锅锅底上方的隔离板和设置在所述外锅和隔离板之间的电磁线圈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用于支撑所述电压力锅内锅的内锅支撑柱,所述内锅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外围且其顶端穿过所述隔离板,所述内锅支撑柱的底端支撑在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磁线圈发热盘固定在所述隔离板的下底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电磁线圈发热盘的下方设置风扇。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锅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内锅的锅底形状相适配的支撑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掌与所述内锅支撑柱为可拆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 述支撑掌形成一个环形。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性机构由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内锅支撑柱所相应设置的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 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的一个凹槽或通孔组合而成,所述小弹性板搭盖在所 述凹槽或通孔的上面,所述内锅支撑柱固连在所述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小 弹性板支撑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 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机构;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所述小弹性板的边缘部位的一端至少通过一个支点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凹槽或通孔的 边缘壁可拆卸地连接,与该支点对称的所述小弹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支撑柱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的中心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7、 8或9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弹性板是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锅支撑柱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
12、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 7、 8或9所述的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为不导磁的耐温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设置在所述外锅锅底上方的隔离板和设置在所述外锅与隔离板之间的电磁线圈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用于支撑所述电压力锅内锅的内锅支撑柱,所述内锅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发热盘的外围且其顶端穿过所述隔离板,所述内锅支撑柱的底端支撑在所述外锅锅底的弹性机构上。该结构中,内锅不直接与隔离板接触,使得对隔离板的耐温要求降低,使隔离板的取材范围增大。本实用新型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各种电压力锅中的电磁加热装置。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1210759SQ20082004903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吴建新, 简伟文 申请人: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