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叶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0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叶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滤叶水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是一种滤叶水杯。
技术背景[0002]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具,传统的水杯设计已能满足一般的饮水需要, 但对于那些喜欢喝茶的人群,则显然存在不足。为了克服该不足,现有的水杯通过在杯体内增设过滤网,从而有效过滤茶叶,该种过滤结构也是作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手段。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01591400U,授权公告日2010年9月四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滤网茶杯”;还有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01641373U,授权公告日2010 年11月M日,实用新型名称为“过滤茶杯”。上述两件专利皆是采用滤网作为过滤的主体结构,其中后者通过设置一连杆,以方便滤网的取出。虽然该两件专利皆能实现过滤,但是在放置茶叶时,需要将滤网取出方可使用,过程较为不便,且较不卫生。发明内容[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滤叶水杯,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结构设计欠合理,使用较为不便、欠卫生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4]一种滤叶水杯,该水杯包括杯盖、杯体、密封圈、过滤组件,杯盖与杯体螺纹密封连接,杯盖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密封塞;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杯体内,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动隔板和静隔板,所述静隔板止动于所述杯体内,所述动隔板与所述静隔板铰接且置于所述杯体内旋转,所述动隔板顶部设有凸部,所述杯盖底部设有连接所述出水口的凸柱,当杯盖连接杯体时,所述凸柱与所述凸部相抵。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始终不必取出动隔板与静隔板,只需使用杯盖即可实现茶叶的过滤使用,使用较为方便、卫生。上述结构中,静隔板的具体止动结构为所述杯体内侧设有呈L形的嵌槽,所述静隔板的边缘嵌入所述嵌槽内,依靠嵌槽使得静隔板止动于杯体内,结构设置较为简单。[0005]静隔板与动隔板的具体连接为所述静隔板设有开口式铰接座和闭口式铰接座, 所述动隔板设有连体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嵌入所述开口式铰接座内,铰接轴底部连接所述闭口式铰接座,所述杯体内底部设有与所述静隔板底部的闭口式铰接座配合的座槽。上述静隔板与动隔板的结构拆装较为方便,便于维修更换。[0006]该滤叶水杯的进一步结构改进所述静隔板上端一体式连接扇形隔板和限位环, 所述扇形隔板置于所述限位环所在圆面内,通过该扇形隔板限制动隔板的最大转角,使得杯体内形成足够的待滤腔室(放置茶叶);所述限位环限位于杯体内端口,通过该结构提高动隔板与静隔板置于杯体内的稳定性。所述扇形隔板上端面设有扣槽,所述动隔板的一侧板面连接扣块,所述动隔板沿所述杯盖开启方向旋转且与所述静隔板相抵时,所述扣块与所述扣槽配合扣紧。通过扣块与扣槽配合,使得杯盖打开时,动隔板与静隔板保持相对静止,便于茶叶的放入使用。[0007]对上述动隔板作进一步结构改进,其作为提高待滤腔室封闭性的方案之一所述动隔板的另一侧板面连接扇形隔板罩,该扇形隔板罩所在杯体内的高度高于所述静隔板上端的扇形隔板。由于杯盖在旋转使用时,并非每次将动隔板与扇形隔板完全闭合,故通过在动隔板上设置一个扇形隔板罩,从而弥补该缺陷,提高待滤腔室的封闭性,防止茶叶从扇形隔板与动隔板之间的间隙进入已滤腔室。[0008]根据上述静隔板的结构特征和方案一的结构特征所述动隔板的板面设有透水孔,方便待滤腔室与已滤腔室之间的液体交换;所述动隔板一侧设有与所述杯体的内壁相接触的挡边,该挡边作用类似畚箕,使得动隔板在转动过程中,防止待滤腔室内的茶叶从挡边与杯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已滤腔室,或夹于该间隙影响动隔板转动。[0009]提高待滤腔室封闭性的方案二 所述凸柱侧面设有条形的弹性件,所述凸柱通过该弹性件与所述动隔板顶部的凸块相抵。由于杯盖转动依靠人力,并非机械的精密转动,故存在误差,易导致杯盖底部的凸柱未将动隔板与静隔板上端的扇形隔板封闭,通过弹性件对动隔板顶部的凸部进行弹性挤压,从而克服上述缺陷,提高了待滤腔室的封闭性。[0010]该滤叶水杯的进一步结构改进所述杯盖呈空心半球形,杯盖两侧设有扣座,所述扣座连接扣杆,扣杆连接带滑槽的所述密封塞。该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不仅方便喝水,且密封塞不易丢失。上述结构中,所述扣座是指所述杯盖壁面设置槽与孔相结合的结构,所述扣杆端部结构与所述槽、孔匹配;所述密封塞的滑槽设置为由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所述扣杆中部设有嵌块,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扣杆中部,所述嵌块与所述滑槽底部过盈配合。当提起密封塞时,因密封塞的滑槽底部与扣杆中部的嵌块过盈配合,使得密封塞保持提起状态,防止喝水时,密封塞自动封闭出水口。所述密封塞一侧设有指槽,方便密封塞提起操作。[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动隔板和静隔板代替原有技术中的滤网,使用过程中,除了清洗需要,无需将动隔板与静隔板拆卸,整个使用过程通过转动杯盖即可实现;其结构设计较为合理,使用较为方便、卫生,适合家用或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结构示意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隔板与静隔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动隔板转动方向。[0016]图5是图4中动隔板沿箭头方向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A部表示已滤腔室,B部表示待滤腔室。[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杯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了 A-A剖视。[0019]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密封塞、扣杆爆炸结构示意图。[0021]图10是图4的改进结构部分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动隔板转动方向。[0022]图11是图10中动隔板沿箭头方向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12是图3的杯盖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中序号的名称为密封塞1、滑槽101、指槽102、扣杆2、嵌块201、杯盖3、扣座301、孔30101、槽30102、出水口 302、凸柱 303、弹性件304、密封圈4、静隔板5、限位圈501、扇形隔板502、开口式铰接座503、闭口式铰接座504、扣槽505、动隔板6、铰接轴601、透水孔602、挡边603、凸部604、扣块605、扇形隔板罩606、杯体7、嵌槽701、座槽702。[0025]如图1 图3所示,该滤叶水杯包括密封塞1、扣杆2、杯盖3、过滤组件、杯体7。 杯盖呈空心半球形,杯盖两端设有连接扣杆的扣座301,杯盖底部设有连接出水口 302的凸柱303,出水口连接密封塞,密封塞连接扣杆中部。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杯盖与杯体之间连接密封圈4。过滤组件置于由杯体、杯盖所构成的腔室内。如图9所示,扣杆、 密封塞与杯盖设置为可拆式,其具体结构为杯盖两侧设有扣座301,扣座是由孔30101、槽 30102构成,相应的扣杆端部设有与孔、槽相匹配的结构,使得扣杆两端卡紧与扣座。扣杆中部设有嵌块201,密封塞设有滑槽101,滑槽的横截面呈一个渐变孔,该渐变孔是由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的孔,滑槽底部与嵌块过盈配合,方便密封塞保持提起的状态。密封塞一侧设有指槽102,方便密封塞的提起操作。该滤叶水杯的具体结构为如图4 图6所示,过滤组件包括动隔板6和静隔板5,静隔板顶部设有限位圈501和扇形隔板502,静隔板侧边设有开口式铰接座503和闭口式铰接座504,其中闭口式铰接座设置于静隔板侧边的底部。 动隔板设有与开口式铰接座、闭口式铰接座配合的铰接轴601,通过将铰接轴嵌入开口式铰接座内,再将铰接轴底部插入闭口式铰接轴,即完成动隔板与静隔板的铰接。动隔板顶部设有与杯盖底部的凸柱303相抵配合的凸部604,凸部一侧设有扣块605,静隔板的扇形隔板上设有与该扣块配合的扣槽505。动隔板的板面设有透水孔602,板面一侧设有与杯体的内壁相接触的挡边603。上述结构即为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7、图8所示,杯体内设有呈L形的嵌槽701,嵌槽底部连接座槽702,通过将过滤组件的静隔板与L形的嵌槽配合,将静隔板底部的开口式铰接座与座槽配合,即完成静隔板与杯体的止动连接。[0026]结合图1 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作如下说明[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杯体内的动隔板与静隔板相对转动,从而在杯体内形成分隔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即作为待滤腔室(放置茶叶),而另一腔室则作为已滤腔室(已完成过滤)。因杯盖在旋紧使用时,杯盖底部的凸柱与动隔板凸部朝向已滤腔室的一侧相抵,故杯盖的出水口始终与杯体内的已滤腔室相通,而不与待滤腔室相通,所以茶叶不会从出水口流出。[002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当杯盖沿逆时针旋松方向转动时,杯盖底部的凸柱带动动隔板逆时针转动,直至动隔板与静隔板贴合,即动隔板的扣块与静隔板扇形隔板的扣槽配合;此时,杯体内只形成一个待滤腔室,取下杯盖,即可向杯体内放入茶叶,进行泡茶使用。当杯盖沿顺时针旋紧方向转动时,杯盖底部的凸柱带动动隔板顺时针转动,杯盖拧紧时,动隔板与静隔板顶部的扇形隔板相抵,茶叶汇集于由扇形隔板、动隔板、静隔板构成的待滤腔室内。以上便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需要喝水时,只需将密封塞拔起即可,使用较为方便、卫生。[0029]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改进,亦可达到相同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效果。具体如下如图10、图11所示,作为提高杯体内待滤腔室封闭性的方案一,在动隔板顶部设有与静隔板的扇形隔板相对设置的扇形隔板罩606,扇形隔板罩在杯体内的高度高于扇形隔板,通过该结构,使得动隔板与静隔板相对旋转时,由扇形隔板罩弥补了扇形隔板与动隔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提高待滤腔室的封闭性,以及适应杯盖反复旋拧使用的强度范围(因人力不同于机械力,对于力的大小较难掌握,故增大强度范围,可降低使用难度)。如图12所示,作为提高杯体内待滤腔室封闭性的方案二,在杯盖底部的凸柱一侧设有条形的弹性件304,当杯盖旋紧使用时,依靠弹性件将动隔板与静隔板的扇形隔板抵紧,通过该结构亦可达到与上述方案一相同的目的。 上述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滤叶水杯,该水杯包括杯盖(3)、杯体(7)、密封圈(4)、过滤组件,杯盖与杯体螺纹密封连接,杯盖设有出水口(302),出水口连接密封塞(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杯体(7)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动隔板(6)和静隔板(5),所述静隔板止动于所述杯体内,所述动隔板与所述静隔板铰接且置于所述杯体内旋转,所述动隔板顶部设有凸部(604),所述杯盖(3)底部设有连接所述出水口(302)的凸柱(303),当杯盖连接杯体时,所述凸柱与所述凸部相抵;所述杯体(7)内侧设有呈L形的嵌槽(701),所述静隔板(5)的边缘嵌入所述嵌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隔板(5)设有开口式铰接座(503) 和闭口式铰接座(504),所述动隔板(6)设有连体的铰接轴(601),所述铰接轴嵌入所述开口式铰接座内,铰接轴底部连接所述闭口式铰接座,所述杯体(7 )内底部设有与所述静隔板底部的闭口式铰接座配合的座槽(70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隔板(5)上端一体式连接扇形隔板(502)和限位环(501),所述扇形隔板置于所述限位环所在圆面内,所述限位环限位于杯体(7)内端口 ;所述扇形隔板上端面设有扣槽(505),所述动隔板(6)的一侧板面连接扣块(605),所述动隔板沿所述杯盖(3)开启方向旋转且与所述静隔板相抵时,所述扣块与所述扣槽配合扣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隔板(6)的另一侧板面连接扇形隔板罩(606),该扇形隔板罩所在杯体(7)内的高度高于所述静隔板(5)上端的扇形隔板 (50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隔板(6)的板面设有透水孔(602),所述动隔板一侧设有与所述杯体(7)的内壁相接触的挡边(6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303)侧面设有条形的弹性件 (304),所述凸柱通过该弹性件与所述动隔板(6)顶部的凸块(604)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3)呈空心半球形,杯盖两侧设有扣座(301),所述扣座连接扣杆(2),扣杆连接带滑槽(101)的所述密封塞 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滤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301)是指所述杯盖(3)壁面设置槽(30102)与孔(30101)相结合的结构,所述扣杆(2)端部结构与所述槽、孔匹配;所述密封塞(1)的滑槽(101)设置为由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小,所述扣杆中部设有嵌块(201),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扣杆中部,所述嵌块与所述滑槽底部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塞一侧设有指槽(1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叶水杯,是针对解决现有同类产品使用较为不便、欠卫生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水杯包括杯盖、杯体、密封圈、过滤组件,杯盖与杯体螺纹密封连接,杯盖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杯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动隔板和静隔板,所述静隔板止动于所述杯体内,所述动隔板与所述静隔板铰接且置于所述杯体内旋转,所述动隔板顶部设有凸部,所述杯盖底部设有连接所述出水口的凸柱,当杯盖连接杯体时,所述凸柱与所述凸部相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较为方便、卫生,除了清洗需要,无需将动隔板与静隔板拆卸,通过转动杯盖即可实现,适合家用或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234434SQ20112031536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陆焕炯 申请人:陆焕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