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陶瓷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7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用陶瓷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陶瓷锅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放在陶瓷煲外壳内烧的无把手的陶瓷锅,另一种是带把手的可放在明火或电磁炉上烧的陶瓷锅,这两种陶瓷锅通常是不能混用的,有把手的无法放到陶瓷煲外壳内烧,无把手的因不便拿放一般也不会放在明火或电磁炉上使用。另外,现有的带把手的陶瓷锅的把手通常也是陶瓷制成,在使用时把手也会导热,因此在握持把手时还需要另外的隔热装置,使用也不是很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把手可拆卸的两用陶瓷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两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本体和套设在该陶瓷锅本体外的可拆卸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包括有金属圈和对称设于该金属圈两侧的两把手;该陶瓷锅本体上部设有外凸的边沿。所述金属圈采用螺栓组件与所述两把手可拆卸连接。所述金属圈由金属条两端对接形成,对接处与所述两把手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该金属条的其中一端具有至少一个螺栓孔,该金属条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距离一定的螺栓孔。所述把手由塑料制成。所述陶瓷锅本体的底部设有导磁感应膜。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陶瓷锅由于在陶瓷锅本体外套设有可拆卸的把手组件,在装上把手组件时可放在明火或电磁炉上使用,在拆下把手组件时可作为普通的陶瓷内锅使用,一锅两用,使用极为便利。金属圈由金属条两端对接形成,对接处与所述两把手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该金属条的其中一端具有至少一个螺栓孔,该金属条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距离一定的螺栓孔,使得金属圈的大小可调,以使一个把手组件可适应多个陶瓷锅本体。把手由塑料制成,导热系数极低,可直接用手握持,不需垫设另外的隔热装置。陶瓷锅本体的底部设有导磁感应膜,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但可在明火、陶瓷煲内使用,还可在电磁炉上直接使用,使用极为便利。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陶瓷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陶瓷锅的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本体10和套设在陶瓷锅本体10外的可拆卸的把手组件20,陶瓷锅本体10上部设有外凸的边沿11,把手组件20 包括有金属圈21和对称设于金属圈21两侧的两塑料把手22,金属圈21采用螺栓组件23 与两塑料把手22可拆卸连接。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在使用时,在装上把手组件20时可放在明火或电磁炉上使用,在拆下把手组件20时可作为普通的陶瓷内锅使用,一锅两用, 使用极为便利。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陶瓷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锅本体和套设在该陶瓷锅本体外的可拆卸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包括有金属圈和对称设于该金属圈两侧的两把手;该陶瓷锅本体上部设有外凸的边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圈采用螺栓组件与所述两把手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圈由金属条两端对接形成,对接处与所述两把手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该金属条的其中一端具有至少一个螺栓孔, 该金属条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距离一定的螺栓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由塑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两用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本体的底部设有导磁感应膜。
专利摘要一种两用陶瓷锅,包括陶瓷锅本体和套设在该陶瓷锅本体外的可拆卸的把手组件,该把手组件包括有金属圈和对称设于该金属圈两侧的两把手;该陶瓷锅本体上部设有外凸的边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陶瓷锅本体外套设有可拆卸的把手组件,在装上把手组件时可放在明火或电磁炉上使用,在拆下把手组件时可作为普通的陶瓷内锅使用,一锅两用,使用极为便利。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2234721SQ2011203395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黄中 申请人: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