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饮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09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泡饮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饮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泡饮杯。
背景技术
饮茶因有益于身体健康而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常备物品,而茶具是泡茶必不可少的器具。图I至图5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茶具。如图I至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泡饮杯(即茶具)包括外杯I、内胆2、过滤网3、杯盖4、以及放水控制器5。//[0005]如图I所示,外杯I包括一体形成的侧壁11和底壁13,侧壁11和底壁13形成容置腔15。内胆2置于外杯I的容置腔15并架设于外杯I的侧壁11上。如图2和图5所示,内胆2包括侧壁21 ;底壁23,与侧壁21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出水口 231 ;以及支脚25,位于底壁23下方并连接于底壁23。出水口 231优选地处于底壁23的中央。如图2和图5所示,内胆2还可包括限位部29,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外侧。当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中时,限位部29处于外杯I的侧壁11和内胆2的侧壁21之间,避免内胆2在外杯I中沿水平方向产生大的移动。如图2和图5所示,过滤网3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的内侧211。杯盖4活动地安装于内胆2上。如图3至图5所示,杯盖4包括顶壁41,包括沿竖直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容纳部45,容纳部45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开口 451和下开口 453 ;以及侧壁43,与顶壁41 一体形成。上开口 451的顶平面与顶壁41的顶表面优选共面。下开口 453凸出于顶壁41内侧。如图3至图5所示,杯盖4还可包括限位配合凸部42,沿杯盖4的侧壁43的周向设置于侧壁43内侦彳。对应地,内胆2还可包括限位配合凹部22,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的顶部处。当杯盖4安装于内胆2上时,限位配合凸部42接触限位配合凹部22,避免杯盖4在内胆2上沿水平方向产生大的移动。放水控制器5控制出水口 231打开和关闭。如图2和图5所示,放水控制器5包括受压部51,在泡饮杯安装后穿设于杯盖4的容纳部45 ;阀芯53,对应于内胆2的出水口231而设置于内胆2和滤网3形成的空间7内,用于控制出水口 231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阀芯运动控制部55,连接于阀芯53,用于控制阀芯53的竖直运动;其中,受压部51活动接触连接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用于将外力传递给阀芯运动控制部55,以使阀芯运动控制部55控制阀芯53竖直运动。如图2和图5所示,阀芯运动控制部55包括支撑架551,固定设置于内胆2的底壁23 ;卡头553,枢转连接于支撑架551,相对支撑架551的一端部5531连接于阀芯53、而另一端部5533在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上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将与受压部51接触的位置。如图2和图5所示,受压部51为一杆件。杆件的下端511对应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的卡头553的另一端部5533。此时,放水控制器5还包括上固定部57,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上穿孔571 ;以及下固定部59,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下穿孔591。在所示的结构中,如图2和图5所示,放水控制器5还可包括密封环52,设置于阀芯53,并在阀芯53关闭内胆2的出水口 231时密封内胆2的出水口 231。如图2和图5所示,放水控制器5还可包括止挡件54,设置于受压部51,止挡件54的上表面541的外边缘位于上固定部57 的上穿孔571的周向轮廓之外。如图2和图5所示,泡饮杯还可包括滤网支架8。滤网支架8包括上滤网支架81,连接于内胆2的侧壁21 ;以及下滤网支架83,连接于内胆2的侧壁21。滤网3夹在上滤网支架81和下滤网支架83之间,且上滤网支架81和下滤网支架83形成容纳阀芯53相对内胆2的出水口 231的一端的凹部85。现在说明图I至图5所示的泡饮杯的操作。将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上,然后将茶叶放入到内胆2中,受压部51靠自重下移接触卡头553的端部5533,阀芯53靠自重使得阀芯53向下运动,从而关闭内胆2的出水口231。之后冲入热水,盖上杯盖4,其中受压部51穿设于杯盖4的容纳部45。当茶泡好之后,用手指按压受压部51,受压部51下移接触卡头553的端部5533,卡头553相对支撑架551枢转,卡头553的端部5531带动阀芯53向上运动,从而打开内胆2的出水口 231,茶水变从出水口 231进入到外杯I的容置腔15中。在需要喝茶时,将杯盖4取下倒置,之后将内胆2取出并通过支脚25放置于倒置的杯盖4上,然后便可直接饮用外杯I中的茶水。当内胆2取出并放置于倒置的杯盖4上,由于在内胆2的出水口 231处会残留茶水滴或不慎按压受压部51而使内胆内的茶水从出水口 231漏出,尽管下开口 453采用延伸壁而形成,会使所述残留茶水或漏出的茶水盛放于倒置的杯盖4中。但是,在对于图I至图5所示的泡饮杯中,由于杯盖4包括容纳部45,而容纳部45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开口 451和下开口 453,如果所述残留茶水或漏出的茶水正好滴到容纳部45中,则会顺着容纳部45流到支撑倒置的杯盖4的台面(未示出)上。如果台面上有各种办公纸张、手机、电子器件等,会弄脏纸张或引起电子器件损害。即使桌面上未有其他任何东西,也会导致台面被弄湿,从而增加除水清洁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饮杯,其能在内胆放置于倒置的杯盖上时防止内胆的出水口处会残留茶水滴或不慎按压受压部而从出水口漏出的茶水通过容纳部流动到台面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饮杯,包括外杯、内胆、过滤网、杯盖、放水控制器、以及施压件。外杯形成有容置腔。内胆置于外杯的容置腔并架设于外杯的侧壁上。内胆包括侧壁;底壁,与侧壁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出水口 ;以及支脚,位于底壁下方并连接于底壁。过滤网固设于内胆的侧壁的内侧。杯盖活动地安装于内胆上。杯盖包括顶壁,包括沿竖直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容纳部,容纳部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下开口凸出于顶壁内侧;以及侧壁,与顶壁一体形成。放水控制器控制出水口打开和关闭,包括受压部,在泡饮杯安装后受压部的位置对应杯盖的容纳部的位置。施压件安装于杯盖。施压件包括顶部,安装于杯盖的容纳部的上开口的一侧,在杯盖取下倒放时顶部卡在上开口中;连接部,连接于顶部,并穿设于杯盖的容纳部;以及底部,连接于连接部,位于杯盖的容纳部的下开口一侧,底部的上表面沿连接部穿设方向的投影覆盖杯盖的容纳部的下开口,底部的下表面在泡饮杯安装后对准放水控制器的受压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的施压件,能在内胆放置于倒置的杯盖上时防止内胆的出水口处会残留茶水滴或不慎按压受压部而从出水口漏出的茶水通过容纳部流动到台面上。从而保持台面清洁,避免弄湿台面上的物品并进而避免损坏台面的这些物品。

图I是现有技术的泡饮杯的外杯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泡饮杯的内胆、过滤网、放水控制器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泡饮杯的杯盖的剖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泡饮杯的杯盖的仰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泡饮杯的组装后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外杯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内胆、过滤网、放水控制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杯盖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杯盖的仰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施压件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施压件的正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施压件的剖视图;以及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的组装后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外杯11侧壁 13底壁 15容置腔2内胆21侧壁211内侧22限位配合凹部 23底壁231出水口25支脚27定位配合凹部29限位部3过滤网4杯盖41顶壁42限位配合凸部 43侧壁45容纳部451上开口4511侧壁453下开口47定位配合凸部 5放水控制器51受压部52密封环53阀芯54止挡件541上表面55阀芯运动控制部 551支撑架553卡头5531端部5533端部57上固定部571上穿孔59下固定部591下穿孔6施压件61顶部[0054]63连接部65底部651上表面653下表面7空间8滤网支架81上滤网支架83下滤网支架85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6至图13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如图6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包括外杯I、内胆2、过滤网3、杯盖4、放水控制器5、以及施压件6。如图6所示,外杯I包括一体形成的侧壁11和底壁13,侧壁11和底壁13形成容置腔15。内胆2置于外杯I的容置腔15并架设于外杯I的侧壁11上。如图7和图13所·示,内胆2包括侧壁21 ;底壁23,与侧壁21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出水口 231 ;以及支脚25,位于底壁23下方并连接于底壁23。出水口 231优选地处于底壁23的中央。如图7和图13所示,内胆2还可包括限位部29,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外侧。当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中时,限位部29处于外杯I的侧壁11和内胆2的侧壁21之间,避免内胆2在外杯I中沿水平方向产生大的移动。如图7和图13所示,过滤网3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的内侧211。杯盖4活动地安装于内胆2上。如图8、图9、图13所示,杯盖4包括顶壁41,包括沿竖直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容纳部45,容纳部45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开口 451和下开口453 ;以及侧壁43,与顶壁41 一体形成。上开口 451的顶平面与顶壁41的顶表面优选共面。下开口 453凸出于顶壁41内侧。如图8、图9、图13所示,杯盖4还可包括定位配合凸部47,沿杯盖4的侧壁43的周向设置。对应地,内胆2还可包括定位配合凹部27,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其中,在杯盖4安装于内胆2上时,杯盖4的定位配合凸部47插入到内胆2的定位配合凹部27中。定位配合凸部47和定位配合凹部27的相对位置设定,可以保证容纳部45相对后面所述的受压部51的位置,从而定位配合凸部47插入到定位配合凹部27中时,容纳部45相对受压部51的位置就被固定。此外,如图8、图9、图13所示,内胆2还可包括限位配合凹部22,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的顶部处。当杯盖4安装于内胆2上时,在杯盖4的定位配合凸部47未插入到内胆2的定位配合凹部27中时,定位配合凸部47可以接触限位配合凹部22,从而有利于定位配合凸部47插入到定位配合凹部27中。当定位配合凸部47插入到定位配合凹部27中之后,杯盖4相对内胆2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放水控制器5控制出水口 231打开和关闭。如图7和图13所示,放水控制器5包括受压部51,在泡饮杯安装后穿设于杯盖4的容纳部45 ;阀芯53,对应于内胆2的出水口231而设置于内胆2和滤网3形成的空间7内,用于控制出水口 231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阀芯运动控制部55,连接于阀芯53,用于控制阀芯53的竖直运动;其中,受压部51能够活动接触连接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用于将外力传递给阀芯运动控制部55,以使阀芯运动控制部55控制阀芯53竖直运动。如图7和图13所示,阀芯运动控制部55包括支撑架551,固定设置于内胆2的底壁23 ;卡头553,枢转连接于支撑架551,相对支撑架551的一端部5531连接于阀芯53、而另一端部5533在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上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将与受压部51接触的位置。如图7和图13所示,受压部51为一杆件。杆件的下端511对应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的卡头553的另一端部5533。此时,放水控制器5还包括上固定部57,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上穿孔571 ;以及下固定部59,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下穿孔591。在所示的结构中,如图7和图13所示,放水控制器5还可包括密封环52,设置于阀芯53,并在阀芯53关闭内胆2的出水口 231时密封内胆2的出水口 231。如图7和图13所示,放水控制器5还可包括止挡件54,设置于受压部51,止挡件54的上表面541的外边缘位于上固定部57的上穿孔571的周向轮廓之外。 如图7和图13所示,泡饮杯还可包括滤网支架8。滤网支架8包括上滤网支架81,连接于内胆2的侧壁21 ;以及下滤网支架83,连接于内胆2的侧壁21。滤网3夹在上滤网支架81和下滤网支架83之间,且上滤网支架81和下滤网支架83形成容纳阀芯53相对内胆2的出水口 231的一端的凹部85。如图10至图13所示,施压件6安装于杯盖4。施压件6包括顶部61,安装于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上开口 451的一侧,在杯盖4取下倒放时顶部61卡在上开口 451中;连接部63,连接于顶部61,并穿设于杯盖4的容纳部45 ;以及底部65,连接于连接部63,位于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下开口 453 —侧,底部65的上表面651沿连接部63穿设方向的投影覆盖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下开口 453,底部65的下表面653在泡饮杯安装后对准放水控制器5的受压部51。优选地,施压件6的顶部61、连接部63、以及底部65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将施压件6安装于杯盖4上。为了便于施压件6与放水控制器5的受压部51对准,优选地,施压件6的底部65和放水控制器5的受压部51分别安装有产生相互磁性吸引的磁体(未示出)。为了使得顶部61能卡在上开口 451并在杯盖4倒置在台面上时,顶部与上开口451平齐或没入到上开口 451中,优选地,顶部61的侧壁611与上开口 451的侧壁4511对应,形成互补配合面。更优选地,侧壁611的顶部轮廓对应上开口 451的最上边缘的轮廓。为了更有效地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茶水通过容纳部45泄露,优选地,施压件6的底部65的上表面651的尺寸大于下表面653的尺寸。对于施加件6、受压部51、支脚25、侧壁43、定位配合凸部47、定位配合凹部27之间的尺寸关系,只要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泡饮杯工作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基础上作出各种改进或变换。现在说明图6至图13所示的泡饮杯的操作。将内胆2安装于外杯I上,然后将茶叶放入到内胆2中,受压部51靠自重下移接触卡头553的端部5533,阀芯53靠自重使得阀芯53向下运动,从而关闭内胆2的出水口231。之后冲入热水,盖上杯盖4,其中受压部51处于杯盖4下方,而施压件6的底部65对准到受压部51。[0082]当茶泡好之后,用手指按施压件6的顶部61,从而施压件6的底部65压制受压部51,受压部51下移接触卡头553的端部5533,卡头553相对支撑架551枢转,卡头553的端部5531带动阀芯53向上运动,从而打开内胆2的出水口 231,茶水变从出水口 231进入到外杯I的容置腔15中。在需要喝茶时,将杯盖4取下倒置并置于台面上,之后将内胆2取出并通过支脚25放置于倒置的杯盖4上,然后便可直接饮用外杯I中的茶水。当内胆2取出并放置于倒置的杯盖4上,施压件6的顶部61能伸入并卡在上开口451,顶部61与上开口 451平齐,施压件6的底部65遮蔽下开口 453,从而在内胆2的出水口 231处可能残留的茶水滴或不慎按压受压部51而从内胆2内的出水口 231漏出的茶水,即使所述残留茶水或漏出的茶水正好滴到容纳部45上方的位置,也会被则施压件6的 底部65阻止,从而完全避免所述残留茶水或漏出的茶水进入到容纳部45中。
权利要求1.一种泡饮杯,包括 外杯(I),形成有容置腔(15); 内胆(2),置于外杯⑴的容置腔(15)并架设于外杯⑴的侧壁(11)上,包括 侧壁(21); 底壁(23),与侧壁(21)相互连接,且设置有出水口(231);以及支脚(25),位于底壁(23)下方并连接于底壁(23);过滤网(3),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的内侧(211);杯盖(4),活动地安装于内胆⑵上,包括 顶壁(41),包括沿竖直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的容纳部(45),容纳部(45)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开口(451)和下开口(453),下开口(453)凸出于顶壁(41)内侧;以及侧壁(43),与顶壁(41) 一体形成; 控制出水口(231)打开和关闭的放水控制器(5),包括受压部(51),在泡饮杯安装后受压部(51)的位置对应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饮杯还包括 施压件(6),安装于杯盖(4),包括 顶部(61),安装于杯盖⑷的容纳部(45)的上开口(451)的一侧,在杯盖⑷取下倒放时顶部(61)卡在上开口(451)中; 连接部(63),连接于顶部(61),并穿设于杯盖⑷的容纳部(45);以及底部(65),连接于连接部(63),位于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下开口(453) —侧,底部(65)的上表面(651)沿连接部¢3)穿设方向的投影覆盖杯盖(4)的容纳部(45)的下开口(453),底部¢5)的下表面(653)在泡饮杯安装后对准放水控制器(5)的受压部(5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施压件(6)的顶部(61)、连接部(63)、以及底部(65)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施压件(6)的底部(65)和放水控制器(5)的受压部(51)分别安装有产生相互磁性吸引的磁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顶部(61)的侧壁(611)与上开口(451)的侧壁(4511)对应,形成互补配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侧壁(611)的顶部轮廓对应上开口(451)的最上边缘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施压件(6)的底部(65)的上表面(651)的尺寸大于下表面(653)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 杯盖(4)还包括定位配合凸部(47),沿杯盖(4)的侧壁(43)的周向设置; 内胆(2)还包括定位配合凹部(27),设置于内胆(2)的侧壁(21); 其中,在杯盖(4)安装于内胆(2)上时,杯盖(4)的定位配合凸部(47)插入到内胆(2)的定位配合凹部(27)中。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放水控制器(5)还包括 用于控制出水口(231)的打开和关闭的阀芯(53),对应于内胆(2)的出水口(231)而设置于内胆(2)和滤网(3)形成的空间(7)内;用于控制阀芯(53 )竖直运动的阀芯运动控制部(55 ),连接于阀芯(53 ); 其中,受压部(51)活动接触连接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包括 支撑架(551),固定设置于内胆(2)的底壁(23); 卡头(553),枢转连接于支撑架(551),相对支撑架(551)的一端部(5531)连接于阀芯(53)、而另一端部(5535)在内胆(2)安装于外杯(I)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将与受压部(51)接触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饮杯,其特征在于,放水控制器(5)还包括 上固定部(57),固设于内胆(2)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上穿孔(571); 下固定部(59),固设于内胆⑵的侧壁(21),包括供受压部(51)穿设的下穿孔(591);以及 止挡件(54),设置于受压部(51),止挡件(54)的上表面(541)的外边缘位于上固定部(57)的上穿孔(571)周向轮廓之外; 其中,受压部(51)为一杆件,杆件的下端(511)对应于阀芯运动控制部(55)的卡头(553)的另一端部(55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饮杯,包括外杯、内胆、过滤网、杯盖、放水控制器、以及施压件。内胆架设于外杯的侧壁上。过滤网固设于内胆的侧壁的内侧。杯盖活动地安装于内胆上。放水控制器控制内胆的出水口打开和关闭。施压件安装于杯盖。施压件包括顶部,安装于杯盖的容纳部的上开口的一侧,在杯盖取下倒放时顶部卡在上开口中;连接部,连接于顶部,并穿设于杯盖的容纳部;以及底部,连接于连接部,位于杯盖的容纳部的下开口一侧,底部的上表面沿连接部穿设方向的投影覆盖杯盖的容纳部的下开口,底部的下表面在泡饮杯安装后对准放水控制器的受压部。从而避免出水口处可能残留或漏出的茶水通过容纳部流动到台面上,保持台面清洁并损坏台面上的物品。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457609SQ20122006690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杜肇中 申请人:杜肇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