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益智学习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学习用的益智学习筷。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筷子作为中华文明古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并具有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使用筷子是手部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必须是用力得当和动作协调,才能夹起食物并送至口中,而且筷子的使用姿势有很多种,而这通常需要在年幼的儿童期注意实用习惯,才能形成常见、优雅的用姿,以便成人后熟练、灵巧地使用筷子,并充分兼顾到用餐礼仪;一旦形成不好的使用姿势则很难去改变;而初学者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很难去正确使用筷子,特别是儿童,学习起来更困难。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用于儿童学习使用筷子的益智筷,然而这些已有技术中 揭示的方案普遍存在实用不便,筷子之间的张角角度范围受限,无法充分锻炼儿童手指灵活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儿童用益智学习筷,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能有利于儿童学习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并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益智学习筷,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利于儿童学习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同时充分锻炼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开发智慧和潜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解决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益智学习筷,包括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和连接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均于首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筷体的首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第二筷体的首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筷体的尾端和第二筷体的尾端在夹持状态下相互平齐;所述第一筷体上设置拇指套环,所述第二筷体上设置有食指套环和中指套环,所述食指套环位于中指套环的上方,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同时设置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筷体的同一套圈上或者分别设置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筷体的不同套圈上,所述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之间形成60-90°的夹角。作为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益智学习筷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筷体的首端铰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该铰接区域内形成以铰接旋转中心为轴心,跨度为50-80°旋转槽,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形成50-80°的最大限度张角。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益智筷20-40°的最大限度张角,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具备更大的活动性,从而能够充分锻炼孩童的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促进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的发育,同时也具备更好的灵活性。优选地,所述拇指套环竖直向左倾斜15-18°设置于所述第一筷体上。如此设置,在能保证正确的筷子用姿的前提下,使拇指套环最大限地倾斜,极尽配合食指和中指的使用动作,设计更为科学,更具人性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食指套环横向向上倾斜10-20°设置于套圈上;所述中指套环横向向下倾斜15-25°设置于套圈上。优选地,所述第二筷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套圈的限位槽。限位槽的设置使筷体在套设套圈后整个忽然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筷体、第二筷体、连接部和拇指套环由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食指套环、中指套环和套圈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位于连接部的连接和固定、以及位于套圈设置位置的定位均为无胶水处 理的机械连接或者弹性连接,从而实现零胶水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害物质,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害处,同时也便于清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利于儿童学习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同时充分锻炼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开发智慧和潜能。其中,第一筷体的首端固定于连接部,第二篌体的首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使双篌体中的单一篌体和连接部活动连接,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筷体的首端铰接于连接部,并在连接部设置跨度为50-80°旋转槽,使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形成50-80°的最大限度张角,从而能够充分锻炼孩童的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促进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的发育,同时也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另外,拇指套环竖直向左倾斜15-18°设置于所述第一筷体上,能保证正确的筷子用姿的前提下,使拇指套环最大限地倾斜,极尽配合食指和中指的使用动作,设计更为科学,更具人性化;再则,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零胶水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害物质,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害处,同时也便于清洗。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益智学习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益智学习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益智学习筷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益智学习筷,包括第一筷体10、第二筷体200和连接第一筷体10和第二筷体20的连接部30,第一筷体10和第二筷体20均于首端与连接部30相连。具体实现时,第一篌体10的首端固定于连接部30,第二篌体20的首端活动连接于连接部30。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中,第二筷体20的首端铰接于连接部30,连接部30于该铰接区域内形成以铰接旋转中心为轴心,跨度为50-80°旋转槽(图中未示出),第一筷体10与第二筷体20形成50-80°的最大限度张角。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益智筷20-40°的最大限度张角,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具备更大的活动性,从而能够充分锻炼孩童的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促进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的发育,同时也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当然就第二筷体20与连接部30活动连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中,在能够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前提下,采用其他本领域内常见的活动连接方式应当理解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如图I所示,第一筷体10的尾端和第二筷体10的尾端在夹持状态下相互平齐;第一筷体10上设置拇指套环12,第二筷体20上设置有食指套环21和中指套环22,食指套环21位于中指套环22的上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食指套环21与中指套环22分别设置于套设在第二筷体20的不同套圈23上,通过旋转两个套圈的,能够控制食指套环21与中指套环22之间形成的夹角,以便于使用。具体实现时,食指套环21与中指套环22之间的夹角控制在60-90°之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设置好食指套环21与中 指套环22的相对位置后,同时将食指套环21与中指套环22设置于套设在第二筷体的同一套圈上也是可行的,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套圈、食指套环和中指套环一旦加工成型,其相对位置即已确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食指套环21与中指套环22之间的夹角食指,以套环中心及套环与套圈相接处弓I出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拇指套环11竖直向左倾斜15-18°设置于第一筷体10上。另外,食指套环横向向上倾斜10-20°设置于套圈上;中指套环横向向下倾斜15-25°设置于套圈上。如此设置,在能保证正确的筷子用姿的前提下,使拇指套环最大限地倾斜,极尽配合食指和中指的使用动作,设计更为科学,更具人性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筷体20上设置有安装套圈的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设置使筷体在套设套圈后整个忽然一体。另外,从选材上讲,第一筷体10、第二筷体20、连接部30和拇指套环11由硬质塑料制成。食指套环21、中指套环22和套圈23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中也会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其他材料制成不同零件,如第一筷体10、第二筷体20、连接部30和拇指套环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就各部件的连接固定方式而言,位于连接部30的连接和固定、以及位于套圈23设置位置的定位均为无胶水处理的机械连接或者弹性连接,从而实现零胶水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害物质,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害处,同时也便于清洗。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揭示的益智学习筷,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利于儿童学习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同时充分锻炼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开发智慧和潜能。其中,第一筷体的首端固定于连接部,第二筷体的首端活动连接于连接部,使双筷体中的单一筷体和连接部活动连接,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通过将第二筷体的首端铰接于连接部,并在连接部设置跨度为50-80°旋转槽,使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形成50-80°的最大限度张角,从而能够充分锻炼孩童的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促进手指神经和手指肌肉的发育,同时也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另外,拇指套环竖直向左倾斜15-18°设置于第一筷体上,能保证正确的筷子用姿的前提下,使拇指套环最大限地倾斜,极尽配合食指和中指的使用动作,设计更为科学,更具人性化;再则,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零胶水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害物质,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害处,同时也便于清洗。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益智学习筷,包括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和连接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均于首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筷体的首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第二筷体的首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筷体的尾端和第二筷体的尾端在夹持状态下相互平齐;所述第一筷体上设置拇指套环,所述第二筷体上设置有食指套环和中指套环,所述食指套环位于中指套环的上方,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同时设置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筷体的同一套圈上或者分别设置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筷体的不同套圈上,所述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之间形成60-9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筷体的首端铰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该铰接区域内形成以铰接旋转中心为轴心,跨度为50-80°旋转槽,第一篌体与第二篌体形成50-80°的最大限度张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套环竖直向左倾斜15-18°设置于所述第一篌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指套环横向向上倾斜10-20°设置于套圈上;所述中指套环横向向下倾斜15-25°设置于套圈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筷体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套圈的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筷体、第二筷体、连接部和拇指套环由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指套环、中指套环和套圈由软质橡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益智学习筷,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部的连接和固定、以及位于套圈设置位置的定位均为无胶水处理的机械连接或者弹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益智学习筷,包括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和连接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的连接部,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均于首端与连接部相连,第一筷体的首端固定于连接部,第二筷体的首端活动连接于连接部,第一筷体的尾端和第二筷体的尾端在夹持状态下相互平齐;第一筷体上设置拇指套环,第二筷体上设置有食指套环和中指套环,食指套环位于中指套环的上方,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同时设置于套设在第二筷体的同一套圈上或者分别设置于套设在第二筷体的不同套圈上,食指套环与中指套环之间形成60-90°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益智学习筷,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利于儿童学习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筷子,同时充分锻炼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开发智慧和潜能。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2619228SQ20122024139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黄燕丽 申请人:广州市欧适园儿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