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50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不倒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特别涉及一种不倒泡茶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ZL201220093490.0公开了一种简易泡茶杯,包括茶杯本体,其中,茶杯本体内被一块隔板分为一个大腔体和一个小腔体,隔板连接在茶杯本体的内侧壁上,隔板上分布有多个通孔,茶杯本体底面包括第一底斜面和第二底斜面。又如ZL200820066486. 9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茶水的浓度,废弃茶叶不漂浮,便于废弃茶叶的回收,清洗方便的新型泡茶杯,它是把普通杯子的底部去掉,采用上、下盖式,盖内装有细孔的内凸盖,茶叶在内凸盖内不会漂浮;调节浓度只需将上下盖的一盖中放置茶叶,运用其杯上下倒置来调节,回收废弃茶叶时只需打开内凸盖,清洗时,拧开上下盖。该茶杯不具有不倒的功能,不能自动摇摆杯子泡茶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自动摇摆杯子,泡茶叶的不倒泡茶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倒泡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连接有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平行设置,杯体底部设有重物,重物底部呈凸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上均设有滤网孔。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孔为圆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不倒泡茶杯,由于所述杯体内连接有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平行设置,杯体底部设有重物,重物底部呈凸形形状,所以通过底部呈凸形形状的重物,使杯体自由左右摆动,茶叶置于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之间,自动泡茶。由于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上均设有滤网孔,所以杂志可以浮出。由于所述滤网孔为圆形,所以相对面积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倒泡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一种不倒泡茶杯,包括杯体1,杯体I内连接有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3,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3平行设置,杯体I底部设有重物4,重物4底部呈凸形形状,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3上均设有滤网孔,滤网孔为圆形。本实用新型不倒泡茶杯,解决了有时候泡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即使使用茶包泡,也要泡好后调一调才能让茶叶均匀溶在水中的问题,底部呈凸形形状的重物4可以使杯体I像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茶叶置于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3之间,杯体I左右摇晃时茶多酚会均匀溶在水中,从而得到浓郁的茶水,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不倒泡茶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内连接有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平行设置,杯体底部设有重物,重物底部呈凸形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倒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上均设有滤网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倒泡 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孔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倒泡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连接有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平行设置,杯体底部设有重物,重物底部呈凸形形状,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上均设有滤网孔,所述滤网孔为圆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自动摇摆杯子,泡茶叶。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2908410SQ2012205846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陈勰 申请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