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87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其组成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重量份):竹炭110-160份,玉竹萃取液20-100份,蜂蜜50-100份,黄瓜汁80-120份,柠檬汁30-50份,面粉根据需要适量。面膜制备时,将竹炭粉碎成粉末,然后加入玉竹萃取液、黄瓜汁、柠檬汁、蜂蜜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即可。加入面粉使面膜成为粘度适宜的糊状,便于敷面。本发明的面膜能迅速渗入肌肤细胞,溶解积累在毛孔中的污垢、油脂和残妆,清透毛孔,平衡油脂,美白等功效,可以预防黑头、粉刺等皮肤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化妆品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
【背景技术】
[0002]面膜是化妆品中的一种,属于美容保养品,其使用方法是敷在脸上一定时间(一般是15-30分钟),不同面膜敷脸时间略有不同,使面膜中的有效成份缓缓被皮肤吸收后,即可取下面膜。面膜就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渗入表皮的角质层,皮肤变得柔软,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面膜的材质有粉未调和的、高岭土、无纺布等,在面膜成分上,往往还需添加防腐剂等。基于油性肌肤的特点容易出现粉刺、痘,对于这类肌肤的面膜护理,其中的高岭土、防腐剂等成分容易堵塞毛孔,而且化学添加剂更增加了对油性肌肤的刺激性,常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时有些护肤品长期使用产生依懒性。对于祛痘不能从基本的控油角度出发,使痘难以常态化的控制,使粉刺、痘经常在面部肌肤上出现。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对肌肤无刺激,特别适合油性肌肤控油祛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竹炭作为配方的主要成分,其组成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重量份):竹炭110-160份,玉竹萃取液20-100份,蜂蜜50-100份,黄瓜汁80-120份,柠檬汁30-50份,面粉根据需要适量。
[0005] 上述竹炭控油祛痘面膜的制备方法:将竹炭粉碎成粉末,然后加入玉竹萃取液、黄瓜汁、柠檬汁、蜂蜜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即可。加入面粉使面膜成为粘度适宜的糊状,便于敷面。
[0006]本发明的面膜在使用时,用面膜刷将制备好的面膜均匀刷在面部皮肤上,10-15分钟后,将面膜取下,再用清水将肌肤清洁干净。一周可以使用1-2次,可以长期使用。
[0007]竹炭是用老龄竹(3 - 5年以上)和竹材加工剩余物高温无氧干馏而成。竹炭炭质致密,比重大,孔隙多,矿物质含量丰富,比表面积达每克500 IIf以上,竹炭是纯天然制品,无毒、无味、无副作用,可调节肌肤水油平衡,清透毛孔,令肌肤柔滑细腻,清透舒服。
[0008]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玉竹果聚糖A、B、C、D,氮杂环丁烷-2-羧酸。还含黄精螺留醇,黄精螺留醇甙Pob、Poc,黄精呋留醇甙,黄精呋留醇甙Poc、Pod、P06.P07.P08及P09等留族化合物。有滋养、调节机能、滋润肌肤等作用。柠檬汁含有烟酸和丰富的有机酸,其味极酸,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0009]本发明的面膜能迅速渗入肌肤细胞,溶解积累在毛孔中的污垢、油脂和残妆,清透毛孔,平衡油脂,美白等功效,可以预防黑头、粉刺等皮肤问题。【具体实施方式】
[0010]按照技术方案中的原料,称取:竹炭120g、玉竹萃取液80g、蜂蜜85g、黄瓜汁100g、柠檬汁40g,面粉10g。
[0011]将竹炭粉碎成100目粉末,然后加入玉竹萃取液、黄瓜汁、柠檬汁、蜂蜜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即可。
[0012]本面膜使用情况测试:
人群1:200人,多为油性肌肤,面部肌肤有痘、粉刺;
人群2:150人,为除痘后经常反复出痘。
[0013]使用本发明面膜,每周2次,连续使用5周,其效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炭控油祛痘面膜,其特征在于:组成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重量份):竹炭110-160份,玉竹萃取液20-100份,蜂蜜50-100份,黄瓜汁80-120份,柠檬汁30-50份,面粉根据需要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控油祛痘面膜,其特征在于:将竹炭粉碎成粉末,然后加入玉竹萃取液、黄瓜汁、柠檬汁、蜂蜜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即可;加入面粉使面膜成为粘度适宜的糊`状,便于敷面。
【文档编号】A61Q1/14GK103655426SQ20131069744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宋春莲, 刘美多, 李岳姝 申请人:鸡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