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476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排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在吸气罩的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分别结合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其中,左立板右侧面的前端设有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与抽气口之间设有左顶板,而右立板左侧面的前端设有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与抽气口之间设有右顶板,右顶板与左顶板对称于吸气罩的底面两侧。通过此结构,便能在吸气罩底面的抽气口向上抽气,而吹气槽向下吹气时,防止污染物由吸气罩前端的左、右两侧边角向外泄漏。
【专利说明】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油烟污染物泄漏,以适用于工厂、实验室及厨房者。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型排油烟机”与一般用于作业场所的顶吸式吸气罩没有太大差别。此类排油烟机的突缘可能是平板状、往下拱的遮棚形或箱形,而吸气口则可能是圆形、方形、矩形或长条形。此类排油烟机在吸气时,空气与污染物会由突缘的周缘流入气罩下方,进入吸气口,再经由导管排至室外。其中,接近吸气口位置的空气流速较大,远离吸气口位置的空气流速会随着离开吸气口的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因此,在吸气口下方很短的距离内,空气往上的速度即已变得很小,使得向上的抽吸力不足,极容易受到来自人员走动、风扇或冷气运转等扰动气流的影响,让油烟或污染物随着扰动气流的流动而逸散。
[0003]当上述排油烟机使用在会产生高温气体的环境中时,虽然会因为炉火的高温而产生较大的浮力效应,使得上升气流的速度增加,但由于高温所引起的紊流扩散及扩张效应,则会让油烟污染物很容易由排油烟机的前、后方与侧边向外散逸。因此,一般的排油烟机常会加大吸力以提升吸气量,但是,此种方式不但会增加噪音、浪费能源,且无法完全杜绝泄漏的现象。
[0004]针对上述问题,常见的改善方法如图6所示,在排油烟机a的左右两侧及后方分别增设挡板。然而,在实际使用时,气流的边界层容易在两侧板b的前缘分离而分别产生大回流泡c,此大回流泡c会将油烟污染物卷至两侧板b的前缘附近,并经由分子扩散与紊流扩散而泄漏,或受到环境扰动气流的影响而被卷出至外在环境中。在排油烟机a的突缘d与侧板b的交界处,由于三维效应的影响,会产生复杂的三维涡流与强烈的紊流,同样会将污染物卷至排油烟机a的突缘d与侧板b的交界处而造成泄漏。因此,单纯的在排油烟机a的左右两侧分别增加侧板b的方式,无法完全达到防止泄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通过在左、右立板的前端分别设有左、右偏折板,在左、右偏折板的上部分别设有左、右顶板,并在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左、右吹气槽的排气装置,能解决现有排油烟机的突缘与侧板的交界处产生三维涡流与强烈紊流的问题,而能让涡漩远离排气装置前端的开口,以防止污染物泄漏。
[0006]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设的排气装置包括一吸气罩、一左立板、一右立板、一第一导引部、一第二导引部、一左顶板及一右顶板。吸气罩的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抽气口连接抽气装置,供向上抽气;左、右立板分别结合于吸气罩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下方,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靠近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前端,反向并远离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后端,在使用者面向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时,界定出左侧及右侧,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长条直立状的第一导引部设于左立板的右侧面的前端,左顶板设于第一导引部与抽气口之间,左顶板的顶边向上邻近吸气罩的底面左侧,左顶板的左侧边向左邻近左立板的右侧面;以及长条直立状第二导引部设于右立板的左侧面的前端,右顶板设于第二导引部与该抽气口之间,右顶板的顶边向上邻近吸气罩的底面右侧,右顶板的右侧边向右邻近右立板的左侧面。
[0007]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一立板及一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由左立板的前端向左弯折延伸,第二立板由右立板的前端向右弯折延伸。
[0008]实施时,左顶板及右顶板相互对称,且左顶板向右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抽气口的左侧边缘,右顶板向左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抽气口的右侧边缘。
[0009]实施时,左顶板及右顶板分别为倒三角形板。
[0010]实施时,抽气口呈长条状,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分别向下吹气且分别呈长条状的左吹气槽及右吹气槽,左吹气槽及右吹气槽呈直线状间隔排列,左、右吹气槽与抽气口平行,且左吹气槽与左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顶边的后端,右吹气槽与右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顶边的后端。
[0011]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后板,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板的后端及右立板的后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左、右立板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导引部,并分别在吸气罩的底面两侧设置左、右顶板,因此,能有效消除空气由排气装置的突缘与侧板的交界处所产生的三维涡流与强烈紊流,以防止污染物由吸气罩前端的左、右两侧边角向外泄漏。
[0013]本实用新型在左、右立板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导引部,在吸气罩的底面两侧设置左、右顶板,并在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左、右吹气槽,因此,能产生远离排气装置前端开口的涡漩,并导引进入抽气口内,从而有效防止油烟污染物由原进入路径向外泄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9]图6为现有排油烟机的使用状态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排气装置;2-吸气罩;21_抽气口 ;22_排气口 ;23_左吹气槽;24-右吹气槽;25_容置空间;3_左立板;31_第一导引部;32_左顶板;321、421_顶边;322-左侧边;33_第一立板;4_右立板;41_第二导引部;42_右顶板;422_右侧边;43_第二立板;5_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2]请参阅图1至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吸气罩2、一左立板3、一第一导引部31、一左顶板32、一右立板4、一第二导引部41、一右顶板42及一后板5。其中,吸气罩2、左立板3及右立板4靠近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前端,反向并远离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后端,同时在使用者面向吸气罩2、左立板3及右立板4时,界定出左侧及右侧。
[0023]吸气罩2的底面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抽气口 21,抽气口 21概略呈长条状,长条形抽气口 21与吸气罩2的后端面平行。实施时,吸气罩2底部的抽气口 21亦可设为一个或二个以上,并呈圆形、方形或矩形。而吸气罩2的顶端具有一排气口 22,排气口 22连接诸如鼓风机的类的抽气装置,以于抽气装置运转时,由抽气口 21向上抽气,并排出室外。另外,吸气罩2的底面设有分别呈长条状的左吹气槽23及右吹气槽24,左吹气槽23及右吹气槽24呈直线状间隔排列,且左吹气槽23、右吹气槽24与抽气口 21平行,左吹气槽23、右吹气槽24连接诸如横流扇之类的排气装置以向下吹气。
[0024]左立板3、右立板4及后板5分别为一长方形板,左立板3及右立板4分别结合于吸气罩2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下方,后板5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立板3的后端及右立板4的后端,而吸气罩2、左立板3、右立板4及后板5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5,容置空间25的前方形成一开口。
[0025]第一导引部31及第二导引部41分别呈长条直立状,第一导引部31的左侧面贴合于左立板3的右侧面的前端,第二导引部41的右侧面贴合于右立板4的左侧面的前端,且第一、第二导引部31、41的水平截面分别呈半圆形,实施时,第一导引部31、第二导引部41的水平截面亦可分别呈弧形,以产生导引气流的作用。
[0026]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分别为一个倒三角形板,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相互对称于吸气罩2的底面两侧,左顶板32设于第一导引部31与抽气口 21之间,右顶板42设于第二导引部41与抽气口 21之间,具体而言,左顶板32的顶边321向上邻近吸气罩2的底面左侧,左顶板32的左侧边322向左邻近左立板3的右侧面;而右顶板42的顶边421向上邻近吸气罩2的底面右侧,右顶板42的右侧边422向右邻近右立板4的左侧面。左顶板32的顶边321与左吹气槽23平行,并位于左吹气槽23的前端,右顶板42的顶边421与右吹气槽24平行,并位于右吹气槽24的前端。
[0027]当左顶板32以远离左立板3的方向向右延伸,而右顶板42以远离右立板4的方向向左延伸时,左顶板32向右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抽气口 21的左侧边缘,右顶板42向左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抽气口 21的右侧边缘。实施时,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亦可为弧形、矩形或其他形状但同样具有导流功能的板体。
[0028]凭借此结构,如图4所示,为气流分别通过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的状态。其中,当气流分别由吸气罩2与左、右立板3、4的交界处进入容置空间25内时,由于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的导引,原来在图6中因三维效应所形成的回流泡即会消失,而让气流分别沿着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流动,最后在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的后端边缘离开,并分别形成一涡漩C、C’,此涡漩C、C’已远离吸气罩2下方的前缘。
[0029]由于左吹气槽23、右吹气槽24分别位于左顶板32、右顶板42的后端,因此,由左顶板32及右顶板42的后端边缘离开并分别形成的涡漩C、C’即会被左吹气槽23、右吹气槽24向下吹出的空气导引,使进入抽气口 21内,以避免油烟污染物经由吸气罩2与左立板3、右立板4的交界处向外泄漏。另外由于第一导引部31及第二导引部41的导引,则可让左、右吹气槽23、24所向下吹出的空气能更有效的达到导引的效果。
[0030]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由该左立板3的前端向左弯折延伸一长方形板状的第一立板33,由右立板4的前端向右弯折延伸一长方形板状的第二立板43,得以更顺畅的导引气流进入吸气罩2下方的容置空间25中。
[0031]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0032]1、本实用新型于左、右立板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导引部,并分别在吸气罩的底面两侧设置左、右顶板,因此,能有效消除空气由排气装置的突缘与侧板的交界处所产生的三维涡流与强烈紊流,以防止污染物由吸气罩前端的左、右两侧边角向外泄漏。
[0033]2、本实用新型于左、右立板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导引部,在吸气罩的底面两侧设置左、右顶板,并在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左、右吹气槽,因此,能产生远离排气装置前端开口的涡漩,并导引进入抽气口内,从而有效防止油烟污染物由原进入路径向外泄漏。
[0034]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油烟污染物散逸,尤其是能防止污染物由吸气罩前端的左、右两侧边角向外泄漏的排气装置,极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因此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气装置,其包括一吸气罩、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该吸气罩的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该抽气口连接一抽气装置供向上抽气;该左、右立板分别结合于该吸气罩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下方,该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该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靠近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前端,反向并远离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后端,在使用者面向吸气罩、左立板及右立板时,界定出左侧及右侧,其特征在于: 该左立板的右侧面的前端设有一长条直立状的第一导引部,该第一导引部与该抽气口之间设有一左顶板,该左顶板的顶边向上邻近该吸气罩的底面左侧,该左顶板的左侧边向左邻近该左立板的右侧面;以及 该右立板的左侧面的前端设有一长条直立状的第二导引部,该第二导引部与该抽气口之间设有一右顶板,该右顶板的顶边向上邻近该吸气罩的底面右侧,该右顶板的右侧边向右邻近该右立板的左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一立板及一第二立板,该第一立板由该左立板的前端向左弯折延伸,该第二立板由该右立板的前端向右弯折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顶板及该右顶板相互对称,且该左顶板向右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该抽气口的左侧边缘,该右顶板向左侧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过该抽气口的右侧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顶板为倒三角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右顶板为倒三角形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分别向下吹气且分别呈长条状的一左吹气槽及一右吹气槽,该左吹气槽及该右吹气槽呈直线状间隔排列,且该左吹气槽与该左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该右吹气槽与该右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抽气口呈长条状,该左、右吹气槽与该抽气口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后板,该后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该左立板的后端及该右立板的后端。
【文档编号】B08B15/02GK204247661SQ20142059030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黄荣芳 申请人:黄荣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