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式自动窗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16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簧式自动窗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门和窗的装饰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弹簧式自动窗帘机。
现有的窗帘机均为电动式,即利用电力,通过变压整流后,接通微型电机,采用正反向手开关,并运用限位装置达到窗帘自动开启的目的。由于电动窗帘机所需零部件多,因而制造复杂,成本高。使用时由于依赖电力,故易受停电影响,且广大无电地区不能使用,安装也较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利用弹簧的作用,设计运用了换向装置、延时装置以达到窗帘自动开启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轴6穿过中隔片7和动片2、动片3后与旋钮盖1紧固在一起,动片2座落在中隔片7的座槽16内,动片3座落在动片2的凹槽内。动片2的内侧凸起部18处于中轴6拨凸13的右边;动片3的内侧凸起部18则处于中轴6拨凸13的左边。主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动片2的外侧,另一端固定在中隔片7的柱子14上;主弹簧5一端固定在动片3的外侧,另一端固定在中隔片7的柱子15上。在中隔片7上的座槽16旁边有一个档19,动片2外侧的凸起部17处于档19的右边,动片3外侧的凸起部17则处于档19的左边。此时,动片2在主弹簧4的预拉力及中隔片7上档19的阻力之共同作用下,停留在确定的位置上。同样的原因,动片3也停留在确定的位置上。在中隔片7与旋钮盖1之间,装有“S”形弹簧11,顶起旋钮盖1和中轴6,使中轴6下部的大齿轮片12与传动齿轮组9上部的小齿轮齿合,传动齿轮组9下部大齿轮既带动绕线轴8上的齿轮使其转动,同时也与擒纵勾10配合,其旋转速度受擒纵勾10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零部件少,体积小,结构紧凑、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安装简便,与电动窗帘机相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可用于单向窗帘,也可用于双向窗帘,又由于行程的长短取决于旋钮旋转幅度,所以能适用于宽窄不同的窗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片2或3的示意图。
图3是动片2或3的剖面图(示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轴示意图。
图5是中轴A-A的剖面图(示意)。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隔片的示意图。
图7是中隔片的A-A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轻轻向下按旋钮盖1,此时“S”形弹簧11被压缩,同时旋钮盖1带动中轴6及其下部的齿轮片12离开传动齿轮组9上部的小齿轮。然后将旋钮盖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所需角度(视窗帘宽窄而定),在旋转的同时,中轴6上的拨凸13即拨动动片2的内侧凸起部18,使其在中隔片7上的座槽16内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带动主弹簧4拉伸,使能量得到储存。而此时动片3和主弹 5因无外力作用而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不动。
松开手后,在S形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旋钮盖1和中轴6被顶起至原来的位置,中轴6下部的齿轮片12与传动齿轮组9上部的小齿轮齿合。此时,动片2在主弹簧4的作用力下,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在其回转的同时,内侧的凸起部18拨动中轴6的拨凸13,带动中轴6及旋钮盖1一起沿逆时针方向回转。在中轴6回转的同时,其下部的齿轮片也带动传动齿轮组9和绕线轮8按预定的速比转动,其旋转速度受擒纵勾10之控制,实现收、放拉线,带动窗帘运动的目的。当各转动部件回复到原位时,窗帘也正好完全打开(或关闭),当需要使窗帘处于另一状态时,只需按上述过程反方向旋转相同幅度,即可达到目的,其作用过程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由滑轮、拉线、绕线轴组成的弹簧式自动窗帘机,其特征是中轴6穿过中隔片7和动片2、3后与旋钮盖1紧固在一起,使动片2、3上面的内侧突起部各处于中轴6突起部一边,动片2、3相互迭起后共同座落在中隔片7的座槽内,主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动片2的外侧,另一端固定在中隔片7的柱子14上,主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动片3的外侧,另一端固定在中隔片7的柱子15上,动片2、3外侧的突起部17分别处于中隔片7上的档19的右边和左边,在旋钮盖1与中隔片7之间,装有“S”形弹簧11,顶起旋钮盖1和中轴6,使中轴6下端的齿轮与传动齿轮组9上部的小齿轮齿合,传动齿轮组9下部的大齿轮既带动绕线轴8上的齿轮使其转动,同时也与擒纵勾10配合,其旋转速度受擒纵勾10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门和窗的装饰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弹簧式自动窗帘机,该窗帘机是利用弹簧的作用,设计运用了换向装置、延时装置以达到窗帘自动开启之目的。它具有零部件少,体积小,结构紧凑、合理,性能稳定、可靠,安装简便等优点,与电动窗帘机相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门、窗装饰品。
文档编号A47H5/02GK2030449SQ8721231
公开日1989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87年9月16日
发明者辛忠勤 申请人:辛忠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