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6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出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活用品。
卤菜、腌菜、火锅是我国饮食文化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卤菜、火锅常见的做法是将作料撒在沸汤中,随着作料有效成分的析出,汤中食品便增添了独特风味。有的人讲究一些,将作料装纱袋中,避免食品中沾带作料的残渣而影响食品的品味和欣赏(经检索,没有发现有相同或相似的专利)。但是将作料装入纱袋的做法比较麻烦,首先要缝制,而且洗涤、更换作料麻烦,纱袋容易腐烂,使用率低,且使用过程中一旦纱袋破烂,作料撒出,纱袋就不起作用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卤菜、火锅时通过使用出味器使得食物处理时便利、干净、可靠,并且可以长期反复使用。
出味器是一种可以装入所需原料、有盖并能够打开、闭合、壁上开有孔洞,原料不会撒出而有效成分在液体中能够析出的容器。出味器可以用不锈钢、搪瓷,陶瓷等固体卫生材料加工而成。
出味器壁上开设的孔洞3最好是均匀分布并有适当的数量,以保证在不同液位中都能保证原料有效成分的析出,出味器的大小、形状可以有不同变化以适应不同场合和用途的需要。
为了便于原料的装入、倒出和洗净,出味器由顶盖(2)和容器(4)构成,可以打开、扣合、卡合或旋扣在一起。
出味器如果配上提手1,可以方便操作者工作。
出味器与现有做法相比,只要将盖2打开,就可以将原料倒入或将残渣倒出,清洗方便,只要装入原料盖上即可,使用方便省事,不必耽心由于破烂而使原料撒出、让食物粘上残渣影响口味和欣赏便于调整更换,对于口味重的顾客,可以通过多装作料、更换作料使之得到满足,对于口味轻的顾客,可以通过少装作料,在汤中时浸时提而获得调节。出味器与纱袋不同,可以长期使用,出味器用途多,除了卤菜、火锅外,还可以作为食疗用品,例如熬汤时将补品或中草药装入出味器后浸入汤中,汤便有了营养保健功用,还便于珍贵药材多次使用。将有益药材或矿物(如麦饭石)装入出味器后在泡菜坛内放入,让泡菜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又增添保健功效。
实施例出味器由顶盖2和容器4所构成(见


图1~图6),使用时将原料放入容器4后,盖上顶盖2。使用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材料进行制造时,可以将出味器做成顶盖2是一个薄壁带顶的筒状物,顶盖2和容器4在结合处的形状一致,容器4外口尺寸稍大于或等于顶盖2内口尺寸,使得出味器在关闭时可以卡合在一起(见图4)。或者将顶盖2制造成一个带顶的在与容器4结合处设有内螺纹的园筒,容器4开口结合处是设有外螺纹的园筒口,可以通过拧动顶盖2和容器4打开或闭合(见图6)。对于脆性材料如陶瓷,宜设计成图5的结构,容器4开口形状与顶盖2结合处形状相同,容器4开口上部稍大于顶盖结合处尺寸,而容器4开口下部小于顶盖2结合处的尺寸,保证顶盖2可以放在容器4口上而不会掉入。出味器应开有足够多的孔洞3,使得从原料中析出的成份能很快进入调味介质中,当出味器需要更换原料时,将出味器取出,打开盖2,将残渣倒去,洗净后装入新原料后待用。
孔洞3除可以开在容器4壁上外,顶盖2也可以开设孔洞。
为便于操作,出味器可设把手1(见
图1、图2、图6),如果出味器较小或提起时能保证出味器良好的结合状态,可以考虑采用图2那种型式,如果出味器较大,则应考虑采用
图1的那种把手1型式。
权利要求1.一种出味器,其特征是由顶盖(2)和容器(4)所构成,出味器开有若干穿透的孔洞(3)。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出味器,其特征在于顶盖(2)是一个薄壁带顶的筒状物,顶盖(2)和容器(4)在结合处的形状一致,容器(4)外口尺寸稍大于或等于顶盖(2)内口尺寸,使得出味器在关闭时可以卡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味器,其特征在于容器(4)开口形状与顶盖(2)结合处形状相同,容器(4)开口上部稍大于顶盖结合处尺寸而容器(4)开口下部小于顶盖结合处尺寸,保证顶盖可以放在容器口上而不会掉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味器,其特征在于顶盖(2)是一个带顶的在与容器(4)结合处设有内螺纹的园筒,容器(4)开口结合处是设有外螺纹的园筒口,出味器通过拧动顶盖和容器打开和闭合。
专利摘要出味器是由开有孔洞的容器和顶盖构成,将装有作料的出味器浸入卤汁、汤中,既可以让有效成分析出,又可以避免食物沾带上作料残渣,出味器还可用于保健用途,盛装补品,中草药或有益矿物浸入液体介质中,使食物增添保健功效。
文档编号A47J36/00GK2207135SQ9421062
公开日1995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5日
发明者王保平 申请人:王保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