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蚕豆切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6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蚕豆切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供湿蚕豆制作油炸兰花豆之前对其进行切口的机器。
经有关资料检索,目前还没有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间的湿蚕豆切口机。目前在制作油炸兰花豆之前对湿蚕豆切口都是用手工方法加工,在桌面上置一刀片,用手抓住湿蚕豆对准刀片在该蚕豆上划一条刀痕破皮切口,这种用手工方法对湿蚕豆切口的不足之处是体力劳动繁重,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用手工方法对湿蚕豆切口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效率高、能节省大量手工劳动的湿蚕豆切口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湿蚕豆切口机由机架、料斗、摆动板、转动刀组件、定位轮、挡框、齿轮、清理梳、出料槽、皮带盘、皮带、减速器和电动机组成,电动机和减速器装在机架脚上,电动机轴和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料斗装在机架上方,摆动板装在料斗的出口处,摆动板用一连杆和减速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上的一偏心螺钉相联,转动刀组件和定位轮装在机架的平台上,挡框装在定位轮与摆动板之间,清理梳分别嵌装在转动刀组件上的刀片间和定位轮的轮槽间,定位轮一端的齿轮和转动刀组件一端的齿轮相啮合,出料槽装在定位轮和转动刀组件的下方,定位轮的一端通过皮带盘、皮带和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联。转动刀组件由轴、隔圈和刀片组成、隔圈和刀片相间隔紧靠地装在轴上,隔圈和刀片与轴之间用键联接。按上述技术方案制好后即可用于对湿蚕豆进行切口。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用手工方法对湿蚕豆切口相比,具有效率高、体力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湿蚕豆切口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转动刀组件和定位轮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图。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附图中1—料斗;2—机架;3—摆动板;4—挡框;5—齿轮;6—轴承座;7—皮带盘;8—清理梳;9—定位轮;10—皮带;11—连杆;12—减速器;13—电动机;14—出料槽;15—隔圈;16—刀片;17—键;18—轴。在使用时,把湿蚕豆(将于蚕豆放在水中浸泡30小时左右)倒入料斗,料斗的出口端的上方装有一闸板,该闸板用来控制料斗中的湿蚕豆的出料量。起动电动机13使其转动,电动机13的转动通过减速器12、皮带盘7、皮带10使定位轮9转动,定位轮9的转动通过其一端的齿轮5和转动刀组件一端的齿轮5相啮合而带动转动刀组件上的刀片16也转动。电动机13的转动还使减速器12输出轴端皮带轮上的一偏心螺钉带动连杆11上下运动,连杆11的上下运动使摆动板3绕图2中的A点上下摆动,使该摆动板3上已有从料斗1中的出口处落下的湿蚕豆落下进入定位轮9的轮槽中,进入定位轮9轮槽中的湿蚕豆跟着定位轮9一起转动,当转到定位轮9与转动刀组件的中间时,由于转动刀组件上的刀片16伸入定位轮9上的轮槽中,因此湿蚕豆被转动刀组件上的刀片16切入而破皮切口,破皮切口后的湿蚕豆继续跟着转动有的仍在定位轮9的轮槽中,有的跟着刀片16一起转动,当碰到嵌装在转动刀组件刀片16间和定位轮9的轮槽间的清理梳8时(清理梳8是固定不动的),使破皮切口后的湿蚕豆落下经出料槽14进入装破皮切口湿蚕豆的容器内。档框4的作用是使摆动板3上落下的蚕豆不会落到定位轮9以外的地方去,定位轮9上轮槽的宽度比湿蚕豆的厚度稍宽为宜。本实用新型与目前用手工对湿蚕豆进行切口相比,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是湿蚕豆油炸兰花豆之前对其进行切口的理想的机器。
权利要求1.一种湿蚕豆切口机,其特征是由机架、料斗、摆动板、转动刀组件、定位轮、挡框、齿轮、清理梳、出料槽、皮带盘、皮带、减速器和电动机组成,电动机和减速器装在机架脚上,电动机轴和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料斗装在机架上方,摆动板装在料斗的出口处,摆动板用一连杆和减速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上的一偏心螺钉相联,转动刀组件和定位轮装在机架的平台上,挡框装在定位轮与摆动板之间,清理梳分别嵌装在转动刀组件上的刀片间和定位轮的轮槽间,定位轮一端的齿轮和转动刀组件一端的齿轮相啮合,出料槽装在定位轮和转动刀组件的下方,定位轮的一端通过皮带盘、皮带和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蚕豆切口机,其特征是转动刀组件由轴、隔圈和刀片组成、隔圈和刀片相间隔紧靠地装在轴上,隔圈和刀片与轴之间用链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供油炸兰花豆前对湿蚕豆切口的机器,由机架、料斗、摆动板、转动刀组件、定位轮、挡框、齿轮、清理梳、出料槽、皮带盘、皮带、减速器和电机组成,电机和减速器装在机架脚上,电机轴和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联,机架从上至下装有料斗、摆动板、挡框、转动刀组件和定位轮装在挡框下边的机架平台上,转动刀组件轴端齿轮和定位轮轴端齿轮相啮合,定位轮通过皮带轮、皮带和减速器输出轴相联,与用手工切口相比,有效率高、体力劳动轻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43/00GK2339128SQ9822649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13日
发明者梁振西 申请人:梁振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