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机直升机航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21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主机直升机航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升机航模,尤其涉及一种双主机直升机航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飞行器要飞行都必须满足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
对于飞机来说,主要是靠螺旋桨和机翼来共同达成。对于直升机来说,是由同 时起升降作用和转向作用的螺旋桨系统来实现飞行的升降、前进、后退和转向。
然而传统的直升机航模是依靠安装于机身内的舵机通过连杆驱动倾斜盘组件产 生前后左右等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螺旋桨系统产生倾斜角度,最终实现 飞行的前进、后退和转向。
目前市场上一般的直升机航模的都是单个主机配合单个螺旋桨来实现起飞 和转向等功能。对于单个螺旋桨的直升机航模,当其重心有所偏差而偏离直升 机航模的主轴时,或者在飞行过程中由于航模自身方向转动需要而导致重心产 生偏移时,单个螺旋桨就难以保证直升机航模在飞行时的平稳性,导致主轴磨 损或者螺旋桨操纵不灵活甚至致使直升机航模摔落,阻碍了飞行效率的提高, 尤其对于竟赛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单个螺旋桨的直升机航模,也会由于提 升力不足以及转向力不足而导致飞行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提升力的能使飞行更加 平稳的直升机航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 种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包括前机、后机、连杆脚架装置,所述前机通过所述连 杆脚架装置与所述后机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机包括第一机架、固定于该第一机架的
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迷后机包括第二机架、固定于该第二机架的动力机构、 转向机构;所述连杆脚架装置包括总支架,该总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 架、所述第二机架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于第 一机架或第二机架 的电机、与该电机的电机齿轮啮合的主齿轮;所述转向4几构包括主轴,该主轴 与所述主齿轮固定连接并用作所述主齿轮的旋转轴。
作为第二个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倾斜盘组件、螺旋桨系统、
主轴、舵机组件,所述螺旋桨系统包括旋转头、叶片、叶片夹、平衡杆、副翼、 头架环、若干根拉杆,所述旋转头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上端,所述叶片通过所 述叶片夹与所述旋转头固定连接,所述头架环设置于所述旋转头的中部,所述 平衡杆的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旋转头并固定穿设于所述头架环,所述副翼固定 于所述平纟軒杆的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倾斜盘组件套设于所述主轴中部,其包括 顺序叠放的斜盘下盖、轴承和旋转上盖,所述头架环通过拉杆与倾斜盘组件的 旋转上盖活动连接;所述舵机组件包括舵机,该舵机具有舵机摆杆,所述斜盘 下盖通过拉杆与所述舵机摆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头架环设有球头,所述旋转上盖设有球头, 所述航机摆杆设有球头,所述斜盘下盖设有球头,所述拉杆两端均设置有球套, 所述球头与所述J求套相适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斜盘下盖的球头共三个,呈120度角平均 分布,所述旋转上盖的球头共四个,呈90度角平均分布。
作为第二个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杆脚架装置还包括前左支撑杆、前右 支撑杆、后左支撑杆、后右支撑杆、脚轮轴、脚轮,所述总支架设置前固接点、 后固接点,所述脚轮轴对称设置左固接点、右固接点,所述前左支撑杆、所述 前右支撑杆与所述总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固接点,所述后左支撑杆、所述后 右支撑杆与所述总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固接点,所述前左支撑杆、所述后左支撑杆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固接点,所述前右支撑杆、所述后右支 撑杆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右固接点。
作为上一个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左支撑杆、前右支撑杆、后左支撑杆、 后右支撑杆通过杆套接头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并通过固定块与所述总支架固 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直升机航模具有两个主机,双主机为直升机提供了双倍的提升力,使得直升机 航模飞行更加可靠;双主机的航模前后分布使其重心位于两个主机之间,从而 使其受力平衡,重心稳定,进而使得飞行更加稳定、安全;本实用新型使用一 个控制装置控制两个主机的舵机和电机,使其同步起飞、飞行及转向,因此使 得航模飞行更加稳定可靠。


图l是本实用新型双主机直升机航模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双主机直升机航模中的连杆脚架装置以及第一机架、第二 机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是图2所示连杆脚架装置中的支撑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给出了双主机直升机航模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参考图1、图2,本实用 新型一种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包括前机IO、后机20、连杆脚架装置,所述前机 10通过所述连杆脚架装置与所述后机20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升机:fe 模具有两个主机,双主机为直升机提供了双倍的提升力,使得直升机航模飞行 更加可靠;双主机的航模前后分布使其重心位于两个主机之间,从而使其受力 平衡,重心稳定,进而使得飞行更加稳定、安全。
进一步,所述前机IO包括第一机架ll、固定于该第一机架11的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后机20包括第二机架21、固定于该第二机架21的动力机构、 转向机构;所述连杆脚架装置包括总支架38,该总支架3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 一机架11、所述第二才几架21固定连接。动力机构固定于第一机架11、第二才几 架21并通过驱动螺旋浆系统旋转从而带动直升机上升;转向机构固定于第一机 架11、第二机架21驱动螺旋桨系统产生倾斜角度使得直升机改变飞行方向。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的电机15、与该电 机的电机齿轮16啮合的主齿轮18;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主轴88,该主轴88与所 述主齿轮18固定连接并用作所述主齿轮18的旋转轴。电机15的动力通过电机 齿轮16和主齿轮18驱使主轴88带动螺旋桨系统旋转从而实现直升机起飞。
进一步,所述转向才几构包括倾斜盘组件90、螺旋桨系统、主轴88、舵机组 件,螺旋桨系统通过主轴88安装于第一机架11或者第二机架21。所述螺旋桨 系统包括旋转头54、叶片50、叶片夹52、平衡杆62、副翼60、头架环56、若 干根拉杆58,所述旋转头54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88上端,所述叶片50通过所 述叶片夹52与所述旋转头54固定连接,所述头架环56设置于所述旋转头54 的中部,所述平衡杆62的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旋转头M并固定穿设于所述头 架环56,所述副翼60固定于所述平衡4干62的两端。两个主叶片50分别固定连 接在两个叶片夹52上,再固定于旋转头54,副翼60通过平衡杆62安装于旋转 头54,旋转头54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88,从而实现主叶片50、副翼60随同主 轴88旋转,使得直升机起飞。
进一步,所述倾斜盘组件90套设于所述主轴88中部,其包括顺序叠放的 斜盘下盖91、轴承92和旋转上盖93,所述头架环56通过拉杆58与倾斜盘组 件90的旋转上盖93活动连接;在主轴88的中段位置固定设置一个接头98,倾 斜盘组件的斜盘下盖91和旋转上盖93都与该接头98万向连接,使得倾斜盘组 件9 0可以向任意 一个方向倾斜任意一个角度。所述航机组件包括舵机7 0 ,该舵 机具有舵机摆杆72,所述斜盘下盖91通过拉杆58与所述舵机摆杆72活动连接。 舵机通过舵机摆杆72和拉杆58的辅助作用推动倾斜盘组件90向一个方向发生 倾斜,从而实现倾斜盘组件的倾斜。进一步,所述头架环56设有球套95;所述旋转上盖93设有球套95;所述 舵机摆杆72设有球头94,该球头94通过杆体与头架环56固定连接;所述设有 球头94,该斜盘下盖91沿径向设置杆体,该球头94通过杆体与斜盘下盖91固 定连接。上述球头94都是通过一个杆体与其所依附的零件固定连接。上述拉杆 58两端均设置有球套95或球头94,球套95呈孔状,所述球头94与所述球套 95相适配,其中的拉杆58通过球头球套与相应部件活动连接,这样增加了机械 连接的灵敏度、抗拉抗磨同时也减少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在本实用新型中,活 动连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4交链连接的形式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斜盘下盖91的球头94共三个,呈120度角平均分布,因此 通过舵机摆杆72以及拉杆58推动其中两个球头94上下移动,另外一个球头94 位置固定不变,从而实现倾斜下盖91向任意方向移动。由于万向连接头的作用, 旋转上盖93紧贴着斜盘下盖91设置,并随同斜盘下盖91同步产生相同角度的 倾斜。所述旋转上盖93的球头共四个,呈90度角平均分布,每个球头94都通 过拉杆58与头架环56或叶片夹52连接,使得倾斜盘组件90的倾斜也驱使叶 片50和副翼60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产生相应的倾斜,从而实现飞行转向功能。 由于斜盘下盖91与旋转上盖93之间设置了轴承92,使得旋转上盖93可以旋转 而斜盘下盖91相对固定。
上述倾斜盘组件中,斜盘下盖91与旋转上盖93通过轴承92设置于主轴88 上并可以相对于主轴88产生倾斜角度,自然状态下斜盘下盖91与旋转上盖93 的中心轴与主轴88的中心线重合。
具体地,所述倾斜盘组件90的斜盘下盖91设置有球头94,所述舵机摆杆 72也设置有球头94,所述连杆58的两端分别设置球套95,并与所述舵机摆杆 72、所述倾斜盘组件90通过球头球套活动连接。球套95呈孔状并且与对应连 接的球头94相适配,从而形成活动连接,可以是万向转动的球接形式。连杆58 两端均使用球头球套活动连接,在倾斜盘组件90发生倾斜的时候球头球心与主 轴轴线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使得连接不受外力压迫,不限制其自由度, 使得连接顺畅。上述斜盘下盖91 一般是圆形盘状,在沿其半径方向的外侧设置两个球头94, 然而为了与现有航模的倾斜盘组件通配,本实用新型中的斜盘下盖91的可以设 置四个沿斜盘下盖91圆周方向平均分布的球头94;也可以是若干个球头并且其 中两个球头94之间间隔90度角或者120度角分布。
更佳地,同时参考图3,所述连杆脚架装置还包括前左支撑杆32、前右支 撑杆33、后左支撑杆42、后右支撑杆43、脚轮轴40、脚轮48,所述总支架38 设置前固接点35、后固接点45,所述脚轮轴40对称设置左固接点44、右固接 点46,所述前左支撑杆32、所述前右支撑杆33与所述总支架38固定连^l妄于所 述前固接点35,所述后左支撑杆42、所述后右支撑杆43与所述总支架38固定 连接于所述后固接点45,所述前左支撑杆32、所述后左支撑杆42与所述脚轮 轴40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固接点44,所述前右支撑杆33、所述后右支撑杆43与 所述脚轮轴40固定连接于所述右固接点46。其中的前左支撑杆32、前右支撑 杆33、后左支撑杆42、后右支撑杆43、脚轮轴40、脚轮48合称为支撑杆组件 30。其中的四个支撑杆彼此首尾连接形成四个V形结构,四个支撑杆结合脚轮 轴40、总支架38则构成了四个三角形稳定可靠的构件,利用三角形是最稳定的 形状这一原理,实现了最筒单的构件形成最可靠的支撑作用。此构件还将其作 用力分散在总支架上的两个作用点处,同时轮轴处的作用力也对称平均分布在 两个作用点处,使得此构件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而在相同作用力情况下,可 以更加稳定可靠。
更佳地,所述前左支撑杆32、前右支撑杆33、后左支撑杆42、后右支撑杆 43通过杆套接头49与所述脚轮轴40固定连接并通过固定块39与所述总支架 38固定连接。通过杆套接头49、固定块39使所有支撑杆与脚轮轴40、总支架 38进行连接,使得连接方式简单,装配过程方便易操作,而且牢固可靠,避免
焊接等繁瑣的工艺过程。
以下参照图1,简单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单独一个主机的具体动作过程。当
直升机航模中的引擎在工作的时候,引擎通过传动设备的齿轮传动带动主轴88
的转动,所述主轴88再带动螺旋桨系统一起同步旋转,从而使直升机航模产生升降的动力。其中,旋转头54通过叶片夹52带动主叶片50同步转动,旋转头 54通过头架环56和平衡杆62进而带动固定于平衡杆62两端的副翼60同步转 动。主叶片50的高速旋转将使直升机离地起飞,而副翼60的旋转达到了平衡 旋转应力的作用,使直升机航模能平稳飞行。
当接收器根据遥控信号的类别发出指示,触发舵机摆杆产生摆动,通过拉 杆使其作用力传递到倾斜盘组件90进而推动旋转中的螺旋桨系统产生偏移,从 而控制所述直升机航模的主方向即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其具体实现方式 是通过拉杆58推动叶片夹52使其倾斜并带动主叶片50同时倾斜,从而使主叶 片50在水平方向的旋转受到有指示性的沿水平方向有一定倾角的偏转,即控制 了主叶片50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所述实施方式中模型直升机的转向。
为了使双主机航模飞行平稳,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一个控制装置,接收遥控 信号后,同步控制主机中的舵机使其两个主机转向一致,并控制两个主机的电 机同步工作使得整机产生平衡的提升力,因此使航模飞行更加平稳、安全、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 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 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机、后机、连杆脚架装置,所述前机通过所述连杆脚架装置与所述后机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包括第 一机架、固定于该第一机架的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后机包括第二机架、 固定于该第二机架的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述连杆脚架装置包括总支架,该 总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二机架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或第二机架的电机、与该电机的电机齿轮啮合的主齿轮;所 述转向机构包括主轴,该主轴与所述主齿轮固定连接并用作所述主齿轮的旋转 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 括倾斜盘组件、螺旋桨系统、主轴、舵机组件,所述螺旋桨系统包括旋转头、 叶片、叶片夹、平衡杆、副翼、头架环、若干根拉杆,所述旋转头固定连接于 所述主轴上端,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叶片夹与所述旋转头固定连接,所述头架环 设置于所述旋转头的中部,所述平衡杆的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旋转头并固定穿 设于所述头架环,所述副翼固定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盘组件 套设于所述主轴中部,其包括顺序叠放的斜盘下盖、轴承和旋转上盖,所述头 架环通过拉杆与倾斜盘组件的旋转上盖活动连接;所述舵机组件包括舵机,该 舵机具有舵机摆杆,所述斜盘下盖通过拉杆与所述舵机摆杆活动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架环设有 球头,所述旋转上盖设有球头,所述舵机摆杆设有球头,所述斜盘下盖设有球 头,所述拉杆两端均设置有球套,所述球头与所述球套相适配。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下盖的 球头共三个,呈120度角平均分布,所述旋转上盖的球头共四个,呈90度角平 均分布。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脚架装 置还包括前左支撑杆、前右支撑杆、后左支撑杆、后右支撑杆、脚轮轴、脚轮, 所述总支架设置前固接点、后固接点,所述脚轮轴对称设置左固接点、右固接 点,所述前左支撑杆、所述前右支撑杆与所述总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固接点, 所述后左支撑杆、所述后右支撑杆与所述总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固接点,所 述前左支撑杆、所述后左支撑杆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固接点,所述 前右支撑杆、所述后右支撑杆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右固接点。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左支撑杆、 前右支撑杆、后左支撑杆、后右支撑杆通过杆套接头与所述脚轮轴固定连接并 通过固定块与所述总支架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较大提升力的能使飞行更加平稳的双主机直升机航模,包括前机、后机、连杆脚架装置,所述前机通过所述连杆脚架装置与所述后机固定连接;所述前机包括第一机架、固定于该第一机架的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后机包括第二机架、固定于该第二机架的动力机构、转向机构;所述连杆脚架装置包括总支架,该总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二机架固定连接。因其具有两个主机,双主机为直升机提供了双倍的提升力,使得直升机航模飞行更加可靠;双主机的航模前后分布使其重心位于两个主机之间,从而使其受力平衡,重心稳定,进而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平稳、可靠。
文档编号A63H27/00GK201267718SQ20082018929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8日
发明者罗之洪 申请人:罗之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