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物背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5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物背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物背带结构,关于一种可简易且快速扣接于外来的置物盒上的背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手提式餐盒、盒式或箱式礼盒等置物盒,大多是供人以双手拿取携带,一般会在置物盒顶部设置一纸板构成的提取板,且提取板上一般会设置一开口,而使提取板具有如同提环的型态,供用户单手握持;然而,一般置物盒的重量虽轻,但体积却不小,且提取板的作用主要是供人手握持,无法供人背负,若是左、右手各拿一盒,双手就无法再作其他使用。且知,前述提取携带置物盒的传统作法,也包含于置物盒顶部直接设置手提绳,或者于置物盒外加的一袋子,且袋子顶部具有手提绳或提环;然而,前述手提绳或提环的设计,都是供给人手握持,同样无法供人背负,若拿二盒,依然会有占去双手的问题。有鉴于此,如何克服前述使用上的问题,将是在此领域技术者所欲解决的困难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易且快速扣接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的背带,且背带可背在肩上,而能够空出双手作其他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携物背带结构,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该背带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与一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的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该第一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扣部,且第二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扣部,该置物盒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所述第一扣部与第二扣部通过该穿孔相互扣接,而使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扣组于置物盒上。进一步,所述套体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中段位置,用以供给用户握持或背负,且所述套体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往所述第一扣部与第二扣部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双端。进一步,该置物盒上具有一提取板,所述穿孔设于该提取板上。另一种方案为:一种携物背带结构,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该背带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与一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之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双端各自设有一第一扣部,该置物盒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所述第一扣部分别扣接于该穿孔内,而使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扣组于置物盒上。进一步,所述套体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中段位置,且所述套体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往所述第一扣部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双端。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携物背带结构,一种可简易且快速扣接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的背带,且背带可背在肩上,而能够空出双手作其他使用,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置物盒的重量虽轻,但体积却不小,且提取板、手提绳或提环的作用主要是供人手握持,无法供人背负,若是左、右手各拿一盒,双手就无法再作其他使用的问题,进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1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揭示出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揭示出图3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携物背带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揭示出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配合图1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携物背带3,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4上,其中:该背带3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31与一第二背带32,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之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所述套体包含一第一套体51、一第二套体52及一第三套体53。该第一背带31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扣部1,且第二背带32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扣部2 ;在本实施上,该第一扣部I可为母扣,该第二扣部2可为公扣。该置物盒4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42,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可各自通过穿孔42相互扣接,而使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扣组于置物盒上。该第一套体5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移动,而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中段位置,用以供给用户握持,或者背负于肩膀上。所述第二套体52及第三套体53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31及第二背带32而分别向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双端,如此可造成紧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双端呈紧绷状态,使用才不至有造成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松脱之虑。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该置物盒4顶部延制形成有一提取板41,且提取板41延伸至置物盒4顶部双侧,所述穿孔42设于提取板41双端对称位置,且所述第一背带31及第二背带32双端的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分别扣组于置物盒4的提取板41双侧。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可供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该第一套体51可将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活动套设呈单一背带3,且所述第一背带31及第二背带32双端的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分别通过穿孔42相互扣接,致使所述第一背带31及第二背带32双端分别经由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扣组于置物盒4的提取板41两端;期间,可将所述第二套体52及第三套体53沿着所述第一背带31及第二背带32而分别往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双端,如此使用才不至有造成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松脱之虑。据此,该背带3可通过所述第一扣部I与第二扣部2简易且快速扣接及释放置物盒4,且使用者可经由所述第一背带31与第二背带32将置物盒4背负于肩膀上,如此能够空出双手作其他使用,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置物盒的重量虽轻,但体积却不小,且提取板、手提绳或提环的作用主要是供人手握持,无法供人背负,若是左、右手各拿一盒,双手就无法再作其他使用的问题,进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请参阅图3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携物背带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揭示出图3的局部放大立体图,配合图3及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携物背带3a,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4a上,其中:该背带3a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31a与一第二背带32a,所述第一背带31a与第二背带32a之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所述第一背带31a及第二背带32a双端各自设有一第一扣部la,该第一扣部Ia在本实施上可为公扣、母扣或呈卡钩形态的组件。该置物盒4a两侧顶端分别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42a,所述第一扣部Ia分别扣接于穿孔42a内,而使所述第一背带31a与第二背带32a扣组于置物盒4a两侧顶端。所述套体包含一第一套体51a、一第二套体52a及一第三套体53a,该第一套体51a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31a及第二背带32a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31a与第二背带32a中段位置,用以供给用户握持或背负。所述第二套体52a及第三套体53a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31a及第二背带32a往所述第一扣部Ia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31a与第二背带32a双端,如此使用才不至有造成所述第一扣部Ia松脱之虑,其余构件组成与实施方式等同于上述实施例。据此,该背带3a可藉由所述第一扣部Ia简易且快速扣接及释放置物盒4a,且使用者可经由所述第一背带31a与第二背带32a将置物盒4a背负于肩膀上,如此能够空出双手作其他使用,进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携物背带结构,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其特征在于:该背带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与一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的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该第一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扣部,且第二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扣部,该置物盒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所述第一扣部与第二扣部通过该穿孔相互扣接,而使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扣组于置物盒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携物背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中段位置,用以供给用户握持或背负,且所述套体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往所述第一扣部与第二扣部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双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携物背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盒上具有一提取板,所述穿孔设于该提取板上。
4.一种携物背带结构,扣设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其特征在于:该背带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与一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之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双端各自设有一第一扣部,该置物盒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所述第一扣部分别扣接于该穿孔内,而使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扣组于置物盒上。
5.按权利要求4所述携物背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移动至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中段位置,且所述套体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背带及第二背带往所述第一扣部方向移动,用以束紧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双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携物背带结构,关于一种可简易且快速扣接于外来的一置物盒上的背带,该背带包含并排的一第一背带与一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之间活动套设至少一套体,该第一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扣部,且第二背带双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扣部,该置物盒上设有复数对称的穿孔,所述第一扣部与第二扣部通过该穿孔相互扣接,而使所述第一背带与第二背带扣组于置物盒上,赖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A45F5/10GK202919356SQ2012205012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罗国弘, 林育如 申请人:罗国弘, 林育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