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57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
背景技术
[0002]篮球是广受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普及率较高,但绝大多数的篮球架都是按 照正式比赛标准的要求设置的,其高度都是固定不变的,篮筐离地的标准高度是3. 05米, 男女都是一样高度。这样对于个体不高的人群很不公平,尤其是对女子不公平,无法做出像 空中扣篮等优美刺激动作,更是影响广大中小学校未成年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乐趣,难 以满足广泛人群的运动需求。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便捷调整不同高度的可升降篮球架。为了实现上 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0004]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底座上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有固定板,包括两组下摆杆 和上摆杆以及弧形槽升降组件,还包括篮板和篮筐,作为改进所述的固定板正面分别有两 组下定支座和两组上定支座以及两组调节支座;所述的篮板背面分别有两组下动支座和两 组上动支座;所述的上摆杆一端与所述的上定支座之间用上定轴销铰接;所述的上摆杆另 一端与所述的上动支座之间用上动轴销铰接;所述的下摆杆一端与所述的下定支座之间用 下定轴销铰接;所述的下摆杆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动支座之间用下动轴销铰接;所述的下摆 杆中为上有中间支座;且所述的弧形槽升降组件中的螺栓螺母件将下弧槽与上弧槽搭接固 定着;所述的下弧槽外端与所述的调节支座之间用下调节轴销铰接;所述的上弧槽外端与 所述的中间支座之间用上调节轴销铰接。[000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的水平投影面积在I平方米至3平方米之间;所述 的立杆的截面积在20平方厘米至40平方厘米之间;所述的下定点孔与所述的下动点孔之 间距离在1. 2米至1. 6米之间;所述的上定点孔与所述的上动点孔之间距离在1. 2米至1. 6 米之间;所述的下定支座与所述的上定支座之间距离在O. 6米至O. 8米之间;所述的下动 支座与所述的上动支座之间距离在O. 6米至O. 8米之间。[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要调整篮筐高度时,只需将弧形槽升降组件中的螺栓 螺母件松开,将篮板和篮筐移到标定高度,再次将螺栓螺母件拧紧就可保证高度不变。[0007]利用弧形槽升降组件调控时,下定轴销、下动轴销、上定轴销以及上动轴销四点铰 接构成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可控制篮板作上下垂直摆动,带着篮筐上下移动。[0008]结合弧形槽升降组件自身两端分别与中间支座和调节支座铰接;当螺栓螺母件 拧紧时,下定轴销、下动轴销、上定轴销以及上动轴销四点铰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受外接扇 形所限制,下调节轴销和上调节轴销以及下定轴销连同螺栓螺母件将下弧槽与上弧槽搭接 固定着所构成的外接扇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共同边固定板,因此平行四边形不再变形移 动。[0009]通过简便操作实现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控制篮板和篮筐的高度,同时确保篮板始终 垂直于地面,从而实现让更多的人群体验到篮球乐趣。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制造简双、操 作便捷,具备推广使用价值。[0010]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最低位置时的侧面外形图;[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中间高度位置时的侧面外形图;[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最高位置时的侧面外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图1、图2和图3中,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底座11上固定有立杆12,立杆12 上端有固定板28,包括两组下摆杆40和上摆杆60以及弧形槽升降组件50,还包括篮板80 和篮筐90,作为改进所述的固定板28正面分别有两组下定支座21和两组上定支座22以 及两组调节支座25 ;所述的篮板80背面分别有两组下动支座24和两组上动支座23 ;所述 的上摆杆60 —端与所述的上定支座22之间用上定轴销32铰接;所述的上摆杆60另一端 与所述的上动支座23之间用上动轴销33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 —端与所述的下定支座 21之间用下定轴销31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动支座24之间用下动轴 销34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中为上有中间支座20 ;且所述的弧形槽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 螺母件55将下弧槽53与上弧槽52搭接固定着;所述的下弧槽53外端与所述的调节支座 25之间用下调节轴销35铰接;所述的上弧槽52外端与所述的中间支座20之间用上调节 轴销30铰接。[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11的水平投影面积在I平方米至3平方米之间;所 述的立杆12的截面积在20平方厘米至40平方厘米之间;所述的下定点孔41与所述的下 动点孔44之间距离在1. 2米至1. 6米之间;所述的上定点孔62与所述的上动点孔63之间 距离在1. 2米至1. 6米之间;所述的下定支座21与所述的上定支座22之间距离在O. 6米 至O. 8米之间;所述的下动支座24与所述的上动支座23之间距离在O. 6米至O. 8米之间。[0016]实施例选用底座11的水平投影面积为2平方米;立杆12的截面积为30平方厘; 下定点孔41与下动点孔44之间距离为1. 4米;上定点孔62与上动点孔63之间距离为1. 4 米;下定支座21与上定支座22之间距离为O. 7米;下动支座24与上动支座23之间距离为 O. 7 米。[0017]两组下摆杆40和调节拉杆50以及两组上摆杆60的水平投影间距为O. 7米。[0018]篮板80正面中部固定着篮筐90。[0019]调节支座25位于固定板28最低端。[0020]要调整篮筐高度时,只需将弧形槽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螺母件55松开,将篮板和 篮筐移到标定高度,再次将螺栓螺母件55拧紧就可保证高度不变。[0021]利用弧形槽升降组件50调控时,下定轴销21、下动轴销24、上定轴销22以及上 动轴销23四点铰接构成的活动平行四边形,可控制篮板作上下垂直摆动,带着篮筐上下移 动。[0022]结合弧形槽升降组件50自身两端分别与中间支座20和调节支座25铰接;当螺栓 螺母件55拧紧时,下定轴销31、下动轴销34、上定轴销32以及上动轴销33四点铰接构成 的平行四边形受外接扇形所限制,下调节轴销35和上调节轴销30以及下定轴销31连同螺 栓螺母件55将下弧槽53与上弧槽52搭接固定着所构成的外接扇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一个 共同边固定板28,因此平行四边形不再变形移动。[0023]图1中,要调整篮板80和篮筐90到最高位置时,相当于标准高度,只需将弧形槽 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螺母件55松开,将篮板和篮筐移到最高位置,再次将螺栓螺母件55 拧紧就可保证高度不变。[0024]图2中,当要调整篮板80和篮筐90到中间高度位置时,适合高小学生玩上篮扣球 的高度,只需将弧形槽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螺母件55松开,将篮板和篮筐移到中间高度位 置,再次将螺栓螺母件55拧紧就可保证高度不变。[0025]图3中,当要调整篮板80和篮筐90到最低位置时,适合初小学生玩上篮扣球的高 度,只需将弧形槽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螺母件55松开,将篮板和篮筐移到最低位置,再次 将螺栓螺母件55拧紧就可保证高度不变。[0026]通过上述步骤,就能实现让更多的人群体验到篮球乐趣,操作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底座(11)上固定有立杆(12),立杆(12)上端有固定板(28),包括两组下摆杆(40)和上摆杆¢0)以及弧形槽升降组件(50),还包括篮板(80)和篮筐(90),作为改进所述的固定板(28)正面分别有两组下定支座(21)和两组上定支座(22)以及两组调节支座(25);所述的篮板(80)背面分别有两组下动支座(24)和两组上动支座(23);所述的上摆杆¢0) —端与所述的上定支座(22)之间用上定轴销(32)铰接;所述的上摆杆¢0)另一端与所述的上动支座(23)之间用上动轴销(33)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 一端与所述的下定支座(21)之间用下定轴销(31)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动支座(24)之间用下动轴销(34)铰接;所述的下摆杆(40)中为上有中间支座(20);且所述的弧形槽升降组件(50)中的螺栓螺母件(55)将下弧槽(53)与上弧槽(52)搭接固定着;所述的下弧槽(53)外端与所述的调节支座(25)之间用下调节轴销(35)铰接;所述的上弧槽(52)外端与所述的中间支座(20)之间用上调节轴销(30)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11)的水平投影面积在I平方米至3平方米之间;所述的立杆(12)的截面积在20平方厘米至40平方厘米之间;所述的下定点孔(41)与所述的下动点孔(44)之间距离在1. 2米至1. 6米之间;所述的上定点孔(62)与所述的上动点孔(63)之间距离在1. 2米至1. 6米之间;所述的下定支座(21)与所述的上定支座(22)之间距离在O. 6米至O. 8米之间;所述的下动支座(24)与所述的上动支座(23)之间距离在O. 6米至O. 8米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弧形槽升降篮球架,底座上固定有立杆,立杆上端有固定板,包括两组下摆杆和上摆杆以及弧形槽升降组件,还包括篮板和篮筐,作为改进固定板正面分别有两组下定支座和两组上定支座以及两组调节支座;篮板背面分别有两组下动支座和两组上动支座;上摆杆一端与上定支座之间用上定轴销铰接;上摆杆另一端与上动支座之间用上动轴销铰接;下摆杆一端与下定支座之间用下定轴销铰接;下摆杆另一端与下动支座之间用下动轴销铰接;下摆杆中为上有中间支座;且弧形槽升降组件中的螺栓螺母件将下弧槽与上弧槽搭接固定着;下弧槽外端与调节支座之间用下调节轴销铰接;上弧槽外端与中间支座之间用上调节轴销铰接。
文档编号A63B63/08GK202860050SQ20122058690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张晟廷 申请人:张晟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