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1093发布日期:2018-06-17 14:5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



背景技术:

竞技体育比赛和健身锻炼所使用的各种器械、装备及用品的总称。体育器材与体育运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和运动项目的多样化使体育器材的种类、规格等都得到发展。同样,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不但可以保证竞技比赛在公正和激烈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还为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体是各器官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进行体育活动时,看起来好像只有肌肉在活动。其实身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器官都在参加活动,并且都要由大脑皮层来指挥协调。做准备活动正是为了提高大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略为升高,使肌肉、肌腱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弹性、伸展性都很好,不至于因为突然收缩而拉伤或撕裂,这在冬天尤其重要。进行投掷时,如投手榴弹、铅球、实心球、标枪、垒球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举重床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传统的举重床没有设置液压泵,通常是在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两侧增加哑铃来增大压力,从而达到锻炼所需的力度,使用者需市场更换哑铃,且力度不易调节,使用不方便;没有设置光电传感器,不能记录使用者的举重次数,因而不能得出使用者锻炼的效率、力度和时间等数据,使用不智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包括举重装置、控制箱和底座,所述举重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所述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举重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控制箱安装在液压装置的下方,且控制箱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可编程序控制装置,所述可编程序控制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控制箱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箱的上方设置有可调角度靠垫,所述可调角度靠垫的左侧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左侧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左侧设置有肘板,所述肘板的左侧设置有挡腿海绵套,所述挡腿海绵套的上方设置有二头肌拉杆,所述底座安装在控制箱的下方,所述光电传感器和可编程序控制装置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箱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调角度靠垫与坐垫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举重装置与控制箱通过液压装置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该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结构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设置了液压泵,能够通过液压泵提供压力,且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所需力度,使用方便快捷,避免了更换哑铃浪费较多时间的问题;设置了光电传感器,能精确记录使用者的举重次数,能够根据举重量和举重次数分析得出使用者锻炼的效率、力度和时间等数据,使用智能化,能够使使用者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肘板、2-可调角度靠垫、3-光电传感器、4-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5-举重装置、6-液压装置、7-控制面板、8-控制箱、9-底座、10-液压泵、11-可编程序控制装置、12-固定螺母、13-坐垫、14-挡腿海绵套、15-二头肌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健身塑形专用的智能安全举重床,包括举重装置5、控制箱8和底座9,举重装置5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4,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4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举重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液压装置6,控制箱8安装在液压装置6的下方,且控制箱8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可编程序控制装置11,可编程序控制装置11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泵10,控制箱8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7,且控制箱8的上方设置有可调角度靠垫2,可调角度靠垫2的左侧设置有固定螺母12,固定螺母12的左侧设置有坐垫13,坐垫13的左侧设置有肘板1,肘板1的左侧设置有挡腿海绵套14,挡腿海绵套14的上方设置有二头肌拉杆15,底座9安装在控制箱8的下方,所述光电传感器3和可编程序控制装置11均与控制面板7电性连接。

控制面板7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面板7与控制箱8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可调角度靠垫2与坐垫13通过固定螺母12固定连接;举重装置5与控制箱8通过液压装置6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在控制面板7上设定压力值,使用者坐在坐垫13上,背靠在可调角度靠垫2上,双手紧握不锈钢直线光轴导杆4,向上举重,通过液压泵10把动力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为使用者提供锻炼所需压力,同时,使用者可双手紧握二头肌拉杆15,进行坐位体前屈,从而使二头肌得到锻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