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29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球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健康的重视,各种球类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的休闲活动之一,诸如高尔夫球、网球、桌球、棒球等。然而,现有的球类运动中,无论是在比赛过程中、训练或练习之后,经常需要捡拾散落在球场上的用球,以将球收集于收集桶中。因此,运动员除了专注于球类运动本身以外,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及精力捡球,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率,甚至可能会因反复捡拾的动作而造成肌肉酸痛等伤害。现今虽已具有通过滚动集球具来集球的技术前案。然而,这种集球具的集球范围受限于集球具的尺寸,仅能收集特定范围内的球,使用者必须多次地来回滚动集球具才能将球全部收集完成,耗费时间与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已知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以解决已知集球具因受限于尺寸而不能有效率地集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包含:收集组件以及集球模块。收集组件具有用以容置至少一球体的容置空间,以通过转动收集组件而将至少一球体收集至容置空间中。集球模块枢接收集组件且与收集组件的旋转轴心呈一夹角,且此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当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进行球类收集时,集球模块与一平面保持一恒定距离。前述的收集组件包含:至少一杆体;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它们分别设置 于杆体的两端;以及至少一环形体,其于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之间以一预定间隔设置于该杆体上,以共同构成用以容置前述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更包含支撑连接模块,其包含:至少一连接单元,其设置于收集组件的一侧;以及至少一支撑模块,支撑模块的一端连接连接单元,且支撑模块的另一端选择性地支撑于平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更包含有连接连接单元的控制模块。前述的集球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这些集球模块分别枢接收集组件的相对两侧。前述的集球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集球单元,其可拆式地枢接支撑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二集球单元,其枢接第一集球单元。其中,第一集球单元垂直于收集组件的旋转轴心,第二集球单元与收集组件的旋转轴心呈前述夹角。前述的第一集球单元进一步通过一轴承而枢接于支撑模块,且前述的第二集球单元进一步通过一轴承而枢接于第一集球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还包含有复数个滚轮分别设置于第二集球单元的两端,且在收球装置进行球类收集时,前述的恒定距离为这些滚轮的半径。前述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或环形体更分别包含至少一镂空部,此镂空部依据前述球体的直径调整镂空部的直径,以令球体通过镂空部。前述的第一盖体的一侧、第二盖体的一侧、以及环形体的两侧的周缘分别环设有弹性件,这些弹性件沿着平行于收集组件的旋转轴心的方向延伸。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在收球装置的侧部设置有集球模块,相较于不具有集球模块的已知集球具,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不受限于收集组件的尺寸,能通过集球模块提高集球范围,因此集球效率佳。(2)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中,集球模块与平面能保持恒定距离,因此不会有球从集球模块与平面的缝隙遗漏的疑虑。(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中,通过调整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或环形体的镂空部的直径,可便于球体通过镂空部,达到运通球体或者取球的便利性。(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中,通过设置于第一盖体的一侧、第二盖体的一侧以及环形体的两侧的周缘的弹性件,有利于球体进去收集组件的容置空间,且不会让球体从收集组件跑出来。为了使钧审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能达到的技术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是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区域B的放大 示意图。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包含:收集组件10以及集球模块20。收集组件10具有用以容置至少一球体的容置空间,以通过转动收集组件10而将球体收集至容置空间中。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收集组件10可例如包含有至少一杆体11、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以及至少一环形体14,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分别设置于杆体11的两端,环形体14在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的间以一预定间隔设置于杆体11上,以共同构成用以容置至少一球体的容置空间。前述的收集组件10的结构仅为举例,并不限定于此。集球模块20枢接收集组件10且与收集组件10的旋转轴心X呈一夹角θ,以提高收球装置的集球范围。夹角θ可例如小于或等于90度。因此,与不具有集球模块的已知集球具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不会受限于收集组件10的尺寸,能够通过集球模块20来增加集球范围,提高集球效率。此外,集球模块20可例如为可拆式结构,因此能减少收球装置的收纳体积。并且,环形体14设置于杆体11上的预定间隔可与球80的直径相搭配,使得使用者能依据球80的直径来选用适合的收球装置。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举杆体11的数量例如为三个(见图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当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进行球类收集时,集球模块20与一平面P保持一恒定距离(将于图6进一步说明),且此恒定距离小于球80的直径,因此可避免球80从集球模块20与平面P的缝隙遗漏。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平面P即为地面。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及/或环形体14更可分别包含至少一镂空部15,镂空部15的直径可依据球80的直径而调整,使得球80能通过镂空部15。此外,收集组件10的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13以及环形体14可分别具有双层结构。举例而言,此双层结构可为两个具有相同镂空部15数量及位置的环形板体(图未绘示)重迭在一起,通过旋转环形板体而使镂空部15相互错开呈关闭状态或相互对应而成开启状态。当镂空部15为开启状态且镂空部15的孔洞尺寸大于球80的直径时,使用者可从镂空部15取出球80。而当镂空部15为关闭状态或者镂空部15的孔洞尺寸小于球80的直径时,则使用者无法从镂空部15取出球80。 此外,镂空部15亦可利用类似相机快门、或遮板等结构的调整装置(未绘示)来调整镂空部15的尺寸大小。并且,使用者还可依据所欲集球的球体直径来决定镂空部15的孔洞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还可包含支撑连接模块30。支撑连接模块30包含至少一连接单元31以及至少一支撑模块32。连接单元31设置于收集组件10的一侧,支撑模块32的一端连接连接单元31,且支撑模块32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地支撑于平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还可包含连接连接单元31的控制模块40。用户可通过控制模块40来决定收球装置的收球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连接单元31的数量是例如两个,且这两个连接单元31分别设置于收集组件1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收集组件10的旋转轴心X上,支撑模块32及控制模块4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这两个连接单元31,使得在不使用收球装置进行集球时,支撑模块32可以稳固地接触平面P,使得收球装置呈站立状态(见图5)。前述连接单元31及支撑模块3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使用者可视实际需求调整。集球模块20的数量可例如为两个,且这些集球模块20分别枢接收集组件10的相对两侧。此外,集球模块20可包含至少一个第一集球单元21及至少一个第二集球单元22。第一集球单元21可拆式地枢接支撑模块32,第二集球单元22枢接第一集球单元21。并且,第一集球单元21可例如垂直于旋转轴心X,而第二集球单元22则与旋转轴心X呈夹角θ(见图3)。如图2及4所示,第一集球单元21也可例如通过轴承70而枢接于支撑模块32,而第二集球单元22也可例如通过轴承72而枢接于第一集球单元21。通过轴承70及72,可减少第一集球单元21与支撑模块32、第二集球单元22与第一集球单元21之间的摩擦力,以利于枢转。此外,第一集球单元21也可例如以一C型环而可拆式地枢接于支撑模块32。上述第一集球单元21及第二集球单元22的枢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更可包含有复数个滚轮51、52分别设置于第二集球单元22的两端。在收球装置进行球类收集时,前述的恒定距离 即为这些滚轮51、52的半径r(见图5)。收球装置中的第二集球单元22可通过弹簧或者是自身重力而与平面P保持恒定距离,使得滚轮51及52恒与平面P接触,能够确保球80不会从第二集球单元22与平面P间的缝隙遗漏。请参阅图6,图6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示意图。当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进行球类收集时,集球模块20能与平面P保持一恒定距离。即使是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来进行集球,集球模块20中的第二集球单元22也能与平面P保持恒定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并且,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于定点处以推拉收球装置进行集球时,第二集球单元22也能与平面P保持恒定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同样适用于不同集球习惯的使用者。请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收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的一侧、第二盖体13的一侧以及环形体14的两侧的周缘可分别环设有弹性件60,这些弹性件60沿着平行于旋转轴心X的方向延伸。其中,弹性件60的材质可例如为橡胶、硅胶、塑料等可挠性材质。当欲收集的球80接触到收集组件10时,弹性件60会因滚动时所产生的下压力而形变,使得球80进入第一盖体12与环形体14的间的容置空间、两环形体14间的容置空间或者是第二盖体13与环形体14的间的容置空间。此外,由于彼此相对的两环形体14间的间隙小于球80的直径,因此可阻止容置空间中的球80从收集组件10掉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球模块的收球装置可提高集球效率、便于集球及取球,且也能适用于不同身高及使用习惯的使用者。上述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本实用新型的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皆应包含于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中。附图标记列表:10:收集组件11:杆体12:第一盖体13:第二盖体14:环形体15:镂空部20:集球模块21:第一集球单元22:第二集球单元30:支撑连接模块31:连接单元32:支撑模块40:控制模块51、52:滚轮60:弹性件70、72:轴承A、B:区域X:旋转轴心θ:夹角P:平面80:球r:半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