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358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康复训练的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据统计,患有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外伤、格林-巴利等病后3年能恢复独立行走50m的患者仅3%-10%。对许多因各种原因导致暂时不能行走的患者来说,恢复步行是他们的第一愿望,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减重步行训练是针对下肢功能障碍,改善步行能力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在国外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也是近年来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减重装置比较简单,大多数都由单一的减重架与固定的悬挂装置组成或通过手动及电机动力控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减轻患者训练中下肢或腰部总的承重量。减重支持系统组成: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活动平板和部分减重装置。活动平板:在减重支持系统中应用的活动平板具有如下特点运行速度和倾斜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可调节速度和倾斜度加在一起有多种组合,模拟在不同路面上行走设定了安全锁,可随时即停。部分减重装置:本装置由三部分构成,即固定框架、电动升降杆、吊兜部件。吊兜部件类似降落伞吊兜,上端通过固定带固定在头上方横杆上,吊兜在骨盆、下腹部和腰部与身体接触,其作用是提供支持和保护,允许躯干上部分及四肢活动。通过电力驱动,升降杆可上下滑动,借助吊兜将患者悬吊起来,身体被悬吊的重量可从升降杆上的液晶显示板上读出。固定框架主要提供支撑和稳定。

上述技术方式的主要缺陷与不足在于:在减重训练中人体减重是通过吊兜部件上部的平行两点借助升降杆可上下滑动,借助吊兜将患者悬吊起来,其缺点一是吊点重心在最上端,对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控制躯干和腿部运动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因为减重的目的是做行走训练;其二,减重训练中不能调整姿态和矫正不良的体位;其三,设备组成通常必须配备专用慢速跑台占地面积大,较为笨重,成本高;其四,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康复效果好、功能多、占地面积小的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包括水疗池,水疗池包括水疗室和过渡室,水疗室与过渡室之间设置有第二推拉门,水疗室内底面上设置有气泡板,气泡板上开设有多个气泡喷嘴,水疗室侧面置有冲击喷头和大阻力喷头,水疗池内壁四周设置有多个挂点,水疗池还连接有循环泵组,循环泵组包括大阻力泵、过渡水泵、左冲击泵、右冲击泵、循环加热泵和气泡泵,大阻力泵通过管路连接大阻力喷头和水疗室底面、侧面上设置的出水口,过渡水泵通过管路连接过渡室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和水疗室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左冲击泵和右冲击泵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冲击喷头,循环加热泵与水疗室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相连通;气泡泵通过管路与气泡喷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冲击喷头和大阻力喷头安装在侧面板上,侧面板安装在水疗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侧面板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水疗室侧壁上设置有夹板,夹板用于固定侧面板,侧面板通过螺丝安装在夹板上,所述夹板外侧涂有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挂点为单独挂钩式结构固定在侧壁上,或者呈网状结构铺设在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大阻力喷头设置在第二推拉门相对的一侧,冲击喷头设置在水疗室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水疗室内安装有若干个高度可调的平衡杆。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平衡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ABS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循环加热泵的管路上连接有加热器和消毒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其中所述过渡室上设置有第一推拉门。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包括水疗池,水疗池包括水疗室和过渡室。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泵组和水疗室内部的出水口、喷头的设计,可以对水流方向、速度及控制水位、水温,完成在水下原地行走训练。水流方向的可以选择性对患侧肢体重点强化训练,水流速度控制行走步幅及行走频率,水位控制可以利用水的阻力或者浮力可以对患者进行选择性训练,水温控制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康复效果好,能够实现的训练功能也多。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水疗室内壁上安装的挂点可以配合悬吊系统,将弹力绳与患者身体连接,从而实现了悬吊和水疗的复合训练方式,可以完成对肢体牵拉、矫正异常姿势,强化肌肉力量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及跪位、跪立位、站立平衡、减重行走等功能训练。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二推拉门的无障碍设计,方便患者进出,且占地面积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中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中水疗室侧壁的局部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包括水疗池1,水疗池1包括水疗室4和过渡室6。水疗室4与过渡室6之间设置有第二推拉门5,过渡室6上设置有第一推拉门5`。水疗室4内底面上设置有气泡板8,气泡板8上开设有多个气泡喷嘴7。水疗室4侧面置有冲击喷头11和分层排列的大阻力喷头9,大阻力喷头9选用万向喷头,可以随意调整喷头的朝向,适应不用方向受力的需求。冲击喷头11和大阻力喷头9安装在侧面板3上,侧面板3安装在水疗室4侧壁上。侧面板3可以选为有机玻璃、钢化玻璃或不锈钢板。如图3所示,水疗室4侧壁上设置有夹板23,夹板23用于固定侧面板3,侧面板3通过螺丝24安装在夹板23上。夹板23外侧涂有密封胶22。水疗室4内壁四周设置有多个挂点,用于固定弹力绳,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挂点既可以为单独挂钩式结构固定在侧壁上,也可以呈网状结构铺设在内壁上。

如图2所示,水疗池1还连接有循环泵组,循环泵组包括大阻力泵14、过渡水泵15、左冲击泵17、右冲击泵16、循环加热泵20和气泡泵21。大阻力泵14通过管路连接大阻力喷头9和水疗室4底面、侧面上设置的出水口10,大阻力喷头9设置在第二推拉门5相对的一侧,大阻力泵14用于提供患者运动时的阻力,使水在水疗室4内实现可调水流强度、水流速度、水流方向、可调水位的逆流形态,这样就可以让使用者在无跑步机的情况下完成原地行走的训练;过渡水泵15通过管路连接过渡室6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10`和水疗室4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10,过渡水泵15用于实现水在过渡室6和水疗室4之间的转移;左冲击泵17和右冲击泵16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冲击喷头11,冲击喷头11设置在水疗室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左冲击泵17和右冲击泵16可以完成可调强度、水流冲击的涡流浴;循环加热泵20与加热器18和消毒过滤器19连接,实现水温的调节和水质的净化,循环加热泵20还与水疗室4底面上设置的出水口10相连通;气泡泵21通过管路与气泡喷嘴7相连通,用于向水疗室4内充入气泡,完成强度可调的气泡浴。

水疗室4内还安装有高度可调的平衡杆2,既可以作为扶手也可以作为保持动作方向的调节杆,平衡杆2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多组,既可以水面安装也可以水下安装,材质为不锈钢或ABS工程塑料均可。

本实用新型无障碍逆流步行训练系统采用无障碍设计,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产品,占用地面面积小使用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池壁周边上设有多个挂点,使用不同磅数的长度弹力绳,将手腕、脚踝、胸部、腰部固定带上的挂环连接完成对肢体牵拉、矫正异常姿势,强化肌肉力量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及跪位、跪立位、站立平衡、减重行走等功能训练。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水流方向、速度及控制水位、水温调节,完成在水下原地行走训练。水流方向的可以选择性对患侧肢体重点强化训练,水流速度控制行走步幅及行走频率,水位控制可以利用水的阻力或者浮力可以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障碍部位选择性训练、水温控制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本实用新型设计是将原有的多种形态水疗方法的集合重组(气泡浴,涡流浴,步行浴,蝶形浴等)与陆地蜘蛛网训练、悬吊训练等方法有机结合创造为新的水疗康复新概念,即利用了水疗的物理特性又极大的丰富了水疗康复训练手段,即使是重症瘫痪的患者也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加上矫正姿态的装具进行水疗训练。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