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29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4D、动感影院已经广泛市场上应用,运动座椅的动力方式有三种执行机构:由气动和液压、电动,电动座椅兼顾气动和液压座椅的优点,响应快,运动精度高且易于维护,已逐渐成为执行机构主流。现有能实现2、3自由度运动的电动动感座椅一般采用3个及以上的电动缸来并行支撑载重,功率要求较高,尤其是多台并行实用时;其核心部件电动缸本质为滚珠丝杠,磨损度高且运行噪声大;在行程极限换向时产生冲击大,影响动感座椅观影体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以解决当前座椅成本高、功率消耗大、运动换向时冲击过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包括支撑轴、运动轴、动力机构、运动座椅上台面、运动座椅基座,所述支撑轴、动力机构安装在运动座椅基座上,所述运动轴下部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运动轴上部与运动座椅上台面连接;所述支撑轴包括的万向节、压缩弹簧和铸铁柱体,支撑轴一端设置的铸铁柱体焊接在运动座椅基座上,支撑轴另一端设置的万向节与运动座椅上台面连接,万向节与铸铁柱体之间由压缩弹簧连接;所述运动轴包括运动副短杆、左旋杆端球面接头、运动副长杆、右旋杆端球面接头、连接块,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腱鞘、光电板、减速机伺服电机,所述运动轴的运动副短杆一端与腱鞘直接相连,运动副短杆另一端通过左旋杆端球面接头与运动副长杆连接,运动副长杆另一端与右旋杆端球面接头连接后通过连接块与运动座椅上台面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中伺服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连接,减速机输出轴与腱鞘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所述光电板位于在减速机输出轴与腱鞘之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所述光电板与减速机、腱鞘同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运动座椅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承重支撑轴来分担运动平台的大部分载荷,减少了运动支撑中电机功率消耗,使得运动平台在采用较小功率的电机时,能提供大的载重量;从而降低了动感座椅生产成本。采用的运动轴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保养;且部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轴和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的动感座椅结构,包括支撑轴1、运动轴2、动力机构3、运动座椅上台面4、运动座椅基座5,所述支撑轴1、动力机构3安装在运动座椅基座5上,所述运动轴2下部与动力机构3连接,所述运动轴2上部与运动座椅上台面4连接;所述支撑轴1包括的万向节11、压缩弹簧12和铸铁柱体13,支撑轴1一端设置的铸铁柱体13焊接在运动座椅基座5上,支撑轴1另一端设置的万向节11与运动座椅上台面4连接,万向节11与铸铁柱体13之间由压缩弹簧12连接;所述运动轴2包括运动副短杆21、左旋杆端球面接头22、运动副长杆23、右旋杆端球面接头24、连接块25,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腱鞘31、光电板32、减速机33伺服电机34,所述运动轴2的运动副短杆21一端与腱鞘31直接相连,运动副短杆21另一端通过左旋杆端球面接头22与运动副长杆23连接,运动副长杆23另一端与右旋杆端球面接头24连接后通过连接块25与运动座椅上台面4连接,所述动力机构3中伺服电机34输出轴与减速机33输入轴连接,减速机33输出轴与腱鞘3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板32位于在减速机33输出轴与腱鞘31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板32与减速机33、腱鞘31同轴。

本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34安装在运动座椅基座5上。

当电机旋转运动时,带动运动副短杆21旋转,使得运动副长杆23以凸轮方式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运动平台台面运动。当运动轴2接受相同位置指令时,压缩弹簧12随着载重的变化压缩储能和拉伸储能释放实现与运动轴2同步升降,从而实现动感座椅的升降运动;当运动轴2接受不同位置指令时,便可实现俯仰、横滚以及俯仰横滚叠加运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承重支撑轴来分担运动平台的大部分载荷,减少了运动支撑中电机功率消耗,使得运动平台在采用较小功率的电机时,能提供大的载重量;从而降低了动感座椅生产成本。采用的运动轴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保养;且部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