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跳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139发布日期:2018-10-23 16:0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跳床。



背景技术:

跳床,亦称“蹦床”(Bedjump),是一种具有弹性床体的运动机械结构。目前,跳床的种类较多,折叠跳床由于可以进行折叠,方便携带,因此,是较为热门的一种跳床类型。

然而,现有折叠跳床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多采用了多个金属弹簧体结构,造成了使用的不适及相应的安全隐患,同时,整个跳床的其它设计也没能周全地考虑完全问题和用户的使用舒适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跳床,以改进现有采用金属弹簧体结构的不足,同时,提高安全性,并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跳床,包括:跳布;环绕于所述跳布周边的环形织带;分散于所述环形织带边缘的多个挂耳;环绕在所述挂耳之外的圈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圈环下方的多个支脚;所述圈环包括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弧形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弹力绳,所述弹力绳顺次穿过每一个所述挂耳,然后首尾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弹力绳每穿过一个所述挂耳后,绕到所述圈环的上方,并在绕过所述圈环的外环缘之后,再从所述圈环下方绕回至下一个所述挂耳;或者,其中,所述弹力绳每穿过一个所述挂耳后,绕到所述圈环的下方,并在绕过所述圈环的外环缘之后,再从所述圈环上方绕回至下一个所述挂耳;手扶机构,所述手扶机构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杆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杆顶端之间的手扶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一个所述支脚侧边,所述第二支杆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脚侧边。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具有第一肋板和第一穿筒,所述第一肋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杆的主杆体和所述第一穿筒之间,所述第一穿筒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主杆体;所述第一穿筒的侧壁上具有第一侧伸套管;所述支脚包括脚管和脚座,其中一个所述支脚的所述脚管穿过所述第一穿筒,所述第一侧伸套管锁入第一旋钮。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杆的底部具有第二肋板和第二穿筒,所述第二肋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杆的主杆体和所述第二穿筒之间,所述第二穿筒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杆的主杆体;所述第二穿筒的侧壁上具有第二侧伸套管;另一个所述支脚的所述脚管穿过所述第二穿筒,所述第二侧伸套管锁入第二旋钮。

可选的,所述支脚为五个,第一个所述支脚和第二个所述支脚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杆下方,第三个所述支脚、第四个所述支脚和第五个所述支脚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杆下方,第四个所述支脚位于第三个所述支脚和第五个所述支脚之间;第三个所述支脚的所述脚管穿过所述第一穿筒,第五个所述支脚的所述脚管穿过所述第二穿筒。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杆的第二端采用第一折叠合页进行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杆的第一端采用第二折叠合页进行可拆卸地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合页与所述第一弧形杆的第一端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折叠合页与所述第二弧形杆的第一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旋钮,所述第三旋钮将所述第一折叠合页锁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包括可拆卸的两个杆段;所述第二支杆包括可拆卸的两个杆段。

可选的,所述手扶杆套设有防滑套。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杆的俯视形状为半圆弧形,所述手扶杆的俯视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曲率大于所述半圆弧形的曲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采用单独的一根弹力绳就能够实现对折叠跳床中跳布的弹性拉紧,避免使用弹簧等结构,多个挂耳与弹力绳的配合,防止所述圈环与跳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使用户使用时更加舒适安全。同时,所述圈环由包括可以折叠起来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便于折叠和收纳起来。此外,设计了相应的所述手扶机构,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和舒适度再次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折叠合页和第二折叠合页的设计,使得整个所述折叠跳床更加精巧,所述手扶机构的本身结构以及其在支脚上的固定方式,使得所述折叠跳床既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又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例所提供的折叠跳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左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右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折叠跳床的背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折叠跳床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折叠跳床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折叠跳床的结构有待改进。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叠跳床,通过设计弹力绳和手扶机构等结构,从而使得折叠跳床的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跳床,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9。

其中,图1为折叠跳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至图7为折叠跳床的六面示意图,图8为折叠跳床折叠后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7,所述折叠跳床包括跳布110,环绕于跳布110周边的环形织带120,分散于环形织带120边缘的多个挂耳130,环绕在挂耳130之外的圈环(未标注),弹力绳15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圈环下方的五个支脚,以及手扶机构(未标注)。

本实施例中,弹力绳150顺次穿过每一个挂耳130,然后首尾连接在一起。首尾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为:连接的接头是用8扣固定后,用冲床压紧。其中,弹力绳150每穿过一个挂耳130后,绕到所述圈环的上方,并在绕过所述圈环的外环缘之后,再从所述圈环下方绕回至下一个挂耳130。

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弹力绳每穿过一个挂耳后,绕到所述圈环的下方,并在绕过所述圈环的外环缘之后,再从所述圈环上方绕回至下一个挂耳。

所述圈环包括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第一弧形杆141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杆142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一弧形杆141的第二端与第二弧形杆142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这种方式能够将两个弧形杆连接在一起,通常,设置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的长度和曲率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可以为空心管结构(如图9所示)。

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也可以为实心结构。

本实施例的五个支脚中,第一个支脚161和第二个支脚162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弧形杆141下方,第三个支脚163、第四个支脚164和第五个支脚165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弧形杆142下方,第四个支脚164位于第三个支脚163和第五个支脚165之间。第三个支脚163的脚管穿过第一穿筒1812,第五个支脚165的脚管穿过第二穿筒18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扶机构包括第一支杆181、第二支杆18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杆181顶端和第二支杆182顶端之间的手扶杆183。第一支杆181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三个支脚163侧边,第二支杆182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五个支脚165侧边。手扶杆183可以采用螺丝(未标注)连接在第一支杆181顶端和第二支杆182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181的底部具有第一肋板1811(参考图5)和第一穿筒1812,第一肋板1811连接在第一支杆181的主杆体和第一穿筒1812之间,第一穿筒1812平行于第一支杆181的主杆体。第一穿筒1812的侧壁上具有第一侧伸套管(未标注)。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杆182的底部具有第二肋板1821和第二穿筒1822,第二肋板1821连接在第二支杆182的主杆体和第二穿筒1822之间,第二穿筒1822平行于第二支杆182的主杆体。第二穿筒1822的侧壁上具有第二侧伸套管(未标注)。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脚均包括脚管(未标注)和脚座(未标注)。其中,第三个支脚163的所述脚管穿过第一穿筒1812,所述第一侧伸套管锁入第一旋钮1813(参考图5)。从而使所述脚管与第一穿筒1812之间锁紧,进而使第一支杆181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三个支脚163侧边。第五个支脚165的所述脚管穿过第二穿筒1822,所述第二侧伸套管锁入第二旋钮1823(参考图6)。从而使所述脚管与所述第二穿筒1822之间锁紧,进而使第二支杆182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五个支脚165侧边。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杆141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杆142的第二端采用第一折叠合页171进行可拆卸地固定。第一弧形杆141的第二端与第二弧形杆142的第一端采用第二折叠合页172进行可拆卸地固定。第二折叠合页172上采用螺钉192(参考图6)锁紧。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合页171与第一弧形杆141的第一端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二折叠合页172与第二弧形杆142的第一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折叠跳床还包括第三旋钮191,第三旋钮191将第一折叠合页171锁合。同时,第一折叠合页171上还采用螺钉193锁紧,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合页172中,不需要有相应的另一个旋钮,只需要通过第三旋钮191使整个所述圈环保持连接为未折叠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181包括可拆卸的两个杆段(未区分标注)。第二支杆182包括可拆卸的两个杆段(未区分标注)。

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也可以包括其它个数的杆段。

本实施例中,手扶杆183套设有防滑套184。防滑套184除了防滑,还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防止人手直接触碰到通常为金属材质的手扶杆183。防滑套184的材料可以是泡棉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的俯视形状为半圆弧形,手扶杆183的俯视形状为弧形,弧形的曲率大于半圆弧形的曲率。

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跳床,在折叠后,呈图8所示。为了折叠成如图8所示的状态,本实施例图1所示折叠跳床需要先拆除相应的各个支脚和所述手扶机构,然后旋掉第三旋钮191,之后,即中以将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对折在一起,形成如图8所示状态。而图9中,进一步显示了图8中,第一折叠合页171附近的放大结构,从中可以看到,第三旋钮191旋掉之后,第一折叠合页171保留有相应的一对螺孔(未标注),而螺钉193则可以仍然锁在第一折叠合页171中,其不影响折叠。相应的,虽然未进行放大显示,但第二折叠合页172上的螺钉192也不影响折叠。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跳床中,采用单独的一根弹力绳150就能够实现对折叠跳床中跳布110的弹性拉紧,避免使用弹簧等结构,多个挂耳130与弹力绳150的配合,防止所述圈环与跳布110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同时,所述圈环由包括可以折叠起来的第一弧形杆141和第二弧形杆142,便于折叠和收纳起来。此外,设计了相应的所述手扶机构,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和舒适。

进一步的,第一折叠合页171和第二折叠合页172的设计,使得整个所述折叠跳床更加精巧,所述手扶机构的本身结构以及其在支脚上的固定方式,使得所述折叠跳床既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又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