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储存容器、烟雾发生装置、烟雾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2520发布日期:2020-08-05 02:0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储存容器、烟雾发生装置、烟雾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生成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储存烟雾油的密闭式容器,以及含该容器的烟雾发生装置、烟雾枪。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雾机,其烟雾油一般储存于烟雾机的油桶内,桶口处设有抽油接头,连接抽油接头的抽油管伸至油桶底部,并通过输送泵提供动力将烟雾油从油桶内输送至加热装置的加热通道入口。

对于手持式烟雾机,考虑重量及体积,油桶的体积不能过大,且需方便更换储存有烟雾油的油桶,或向油桶补充烟雾油。但采用目前结构的油桶,其密封性能较差,表演者在移动过程中烟雾油容易从抽油接头或桶口处漏出,以及存在更换油桶不方便,或向油桶补充烟雾油耗时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液体储存容器、烟雾发生装置、烟雾枪。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储存容器。

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器主体还形成与该容纳空间相通的开口、进气通道;

密封组件,布置于容器主体的开口以封闭开口;所述密封组件包含封盖,所述封盖与开口耦接,其内部形成空腔;被穿刺件,所述被穿刺件内侧与封盖的空腔相接;所述封盖于空腔内设置密封件,抽取容器主体内液体的装置的穿刺部刺破被穿刺件到达所述空腔时,所述密封件套接于穿刺部;

重力件,布置于容纳空间内,所述重力件内部形成第一液体通道,并且第一液体通道通过软管与封盖的空腔连通;

单向阀,布置于容器主体的进气通道上。

可选地,所述封盖包含金属套管,布置于空腔的内表面处,金属套管的内壁设置用于固定密封件的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被穿刺件包含被穿刺部,所述被穿刺部内侧与封盖的空腔相接;支承部,形成于被穿刺部的周侧,且其厚度大于被穿刺部的厚度;所述封盖内凹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部的安装平台。

可选地,所述被穿刺件还包含于支承部向容器主体一侧延伸而成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嵌入形成于封盖的卡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容器主体于开口的外侧壁表面形成外螺纹,所述封盖形成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的液体储存容器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被穿刺件外侧的第一防护件。

可选地,所述的液体储存容器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入口处的第二防护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烟雾发生装置。

所述烟雾发生装置,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流经过加热通道内的烟雾油进行加热;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储存容器,所述液体储存容器的容纳空间内含有烟雾油;

烟雾油转移装置,用于将液体储存容器内的烟雾油转移至加热通道的入口,其包含穿刺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烟雾枪。

所述烟雾枪,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烟雾开口;

加热装置,布置于外壳内;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流经过加热通道内的烟雾油进行加热,其释放的烟雾经外壳的开口排出;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储存容器,布置于外壳上,所述液体储存容器的容纳空间内含有烟雾油;

烟雾油转移装置,布置于外壳内,用于将液体储存容器内的烟雾油转移至加热通道的入口,其包含穿刺部。

可选地,所述液体储存容器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入口处的第二防护件;

所述烟雾枪还包括活动后座,所述活动后座与外壳活动连接,当活动后座抵于所述液体储存容器时,活动后座上的穿刺头刺破所述第二防护件。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储存容器采用封闭式结构,采用其储存液体,如烟雾油时,液体不容易发生泄漏。当需转移液体储存容器内液体时,抽取容器主体内液体的装置的穿刺部刺破被穿刺件到达所述空腔,并于空腔内形成负压抽取即可。

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应用于手持式烟雾机,如烟雾枪时,可快速更换液体储存容器,从而实现烟雾油的快速补充。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其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液体储存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烟雾枪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壳体一);

图5为图4所示烟雾枪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烟雾枪的部分结构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主体;2、密封组件;3、重力件;4、单向阀;5、封盖;6、被穿刺件;7、被穿刺部;8、支承部;9、安装平台;10、卡接部;11、卡接槽;12、金属套管;13、安装槽;14、第一防护件;15、软管;16、插接部;17、第二防护件;18、壳体二;19、加热装置;20、液体储存容器;21、第二液体通道;22、输送泵;23、穿刺部;24、活动后座;25、穿刺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底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另外,术语“包括”、“包含”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一

首先参见图1、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液体储存容器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密封组件2、重力件3、单向阀4。

其中,所述容器主体1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器主体1还形成与该容纳空间相通的开口、进气通道。

所述密封组件2布置于容器主体1的开口以封闭开口。如图2、图3所示,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封盖5、被穿刺件6。

所述封盖5与开口耦接,其内部形成空腔。具体的,所述容器主体1于开口的外侧壁表面形成外螺纹,所述封盖5形成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封盖5与容器主体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

所述被穿刺件6内侧与封盖5的空腔相接。具体的,所述被穿刺件6包含被穿刺部7、支承部8,所述被穿刺部7内侧与封盖5的空腔相接,当抽取容器主体1内液体的装置的穿刺部刺破被穿刺部7后即可到达所述空腔。所述支承部8用于辅助被穿刺部7进行安装定位,其形成于被穿刺部7的周侧,且厚度大于被穿刺部7的厚度。所述封盖5内凹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部8的安装平台9。

所述被穿刺件6还包含卡接部10,所述卡接部10为于支承部8向容器主体1一侧延伸而成,对应图3视角,则为向右侧延伸而成,所述卡接部10嵌入形成于封盖5的卡接槽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0总体为环状,因而,对应的,所述卡接槽11为环形卡接槽11;所述封盖5为pc或abs等材料注塑而成,所述被穿刺件6为硅胶等弹性材料注塑而成,所述卡接部10于自然状态下其至少某一位置的厚度大于卡接槽11的宽度,因而,所述卡接部10嵌入卡接槽11后,其自身的恢复力使其紧固地卡接于卡接槽11。

所述封盖5于空腔内设置密封件(图中未画出)。具体的,所述封盖5包含金属套管12,所述金属套管12布置于空腔的内表面处并紧密贴合,金属套管12的内壁设置用于固定密封件的安装槽13。抽取容器主体1内液体的装置的穿刺部刺破被穿刺件6到达金属套管12中心处的通孔时,所述密封件套接于穿刺部,以避免液体从金属套管12与穿刺部之间的间隙离开液体储存容器,或外部空气从金属套管12与穿刺部之间的间隙进入穿刺部而影响抽取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套管12为铜套管,其位于外周壁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两突起,通过金属嵌件注塑成型工艺使所述金属套管12与封盖5之间结合在一起。应当理解,所述金属套管还可以为不锈钢套管、铝合金套管,或其它合适材料的金属套管。

可选地,所述被穿刺件6外侧布置有第一防护件14。具体的,所述第一防护件14为覆盖被穿刺件6外侧的铝箔或塑料薄膜,其保护被穿刺部7避免意外破坏。应当理解,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可以为其它保护被穿刺部以避免意外破坏的结构。

现回到图1、图2,所述重力件3布置于容纳空间内,所述重力件3内部形成第一液体通道,并且第一液体通道通过软管15与封盖5的空腔连通。所述重力件3的材料密度大于所储存的液体密度,如重力件采用陶瓷、玻璃、金属等材料制备而成,或包含陶瓷、玻璃、金属等材料,并通过软管15与封盖5的空腔连通,因而,无论液体储存容器如何放置,重力件3均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具体的,所述封盖5底端中部向容器主体1一侧延伸形成插接部16,对应图2中视角,即为向右侧延伸形成,所述插接部16中心处的通道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套接于插接部16的软管15连通。

所述单向阀4布置于容器主体1的进气通道上。对应图2中视角,所述进气通道位于容器主体1的右侧,即容器主体1的底部,所述单向阀4允许外部气体经进气通道进入容器主体1的容纳空间内,但不允许容纳空间内空气、液体经进气通道离开容器主体1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入口处布置有第二防护件17,所述第二防护件17为覆盖进气通道入口处的铝箔或塑料薄膜,设置所述第二防护件17可避免外部杂物堵塞所述进气通道、单向阀4等。应当理解,所述第二防护件17还可以为其它封闭进气通道入口处且可避免外部杂物堵塞所述进气通道、单向阀4等的结构。

所述液体储存容器采用封闭式结构,采用其储存液体,如烟雾油时,液体不容易发生泄漏。当需转移液体储存容器内液体时,抽取容器主体1内液体的装置的穿刺部刺破被穿刺件6到达所述空腔,并于空腔内形成负压,容纳空间内液体经第一液体、软管15、插接部16中心处的通道到达空腔,再经抽取容器主体1内液体的装置转移至液体储存容器外。在此过程中,所述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外部空气经进气通道到过容纳空间,避免容纳空间形成较大负压。

当容器主体1内的液体不足需要进行补充时,将所述封盖5拆除,向容器主体1内补充所述液体,随后将封盖5安装固定即可。所述被穿刺件6为硅胶等弹性材料,当穿刺部抽取出来后,其由自身形变将其穿刺口封闭,避免容器主体1内的液体泄漏。而穿刺部再次刺破被穿刺件6到达金属套管12中心处的通孔时,所述密封件套接于穿刺部,避免液体从金属套管12与穿刺部之间的间隙离开液体储存容器,或外部空气从金属套管12与穿刺部之间的间隙进入穿刺部而影响抽取效果。从而,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可多次循环利用。

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应用于手持式烟雾机,如烟雾枪时,可快速更换液体储存容器,从而实现烟雾油的快速补充;并且无论手持式烟雾机如何放置,重力件3均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因而均可抽取液体储存容器内的烟雾油。

实施例二

参见图4至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烟雾枪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烟雾枪包括外壳、加热装置19、液体储存容器20、烟雾油转移装置。

所述外壳由壳体一(图中未画出)、壳体二18组成,并于枪口处形成烟雾开口。

所述加热装置19布置于外壳内;所述加热装置19具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装置19用于对流经过加热通道内的烟雾油进行加热,其释放的烟雾经外壳的开口排出。

具体的,加热通道具有入口、出口,烟雾油由加热通道的入口进入后,经加热装置19加热气化并从加热通道的出口排出。所述加热装置19包含包裹加热通道的铝质蓄热体,蓄热体加热后,其将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加热通道,进而对流经过加热通道内的烟雾油进行加热。在备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提高加热通道的温度,或者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提高加热通道的温度。

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布置于外壳上,其储存有烟雾油。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包括容器主体、密封组件、重力件、单向阀。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的结构与图1至图3所示液体储存容器20完全相同,详细可参见实施例一相关详述。

所述烟雾油转移装置包括第二液体通道21、输送泵22。所述第二液体通道21连通封盖的空腔及加热通道的入口,并经设置于第二液体通道21上的输送泵22提供动力将烟雾油从容器主体内转移至加热通道的入口。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体通道21包含固定于壳体上的穿刺部23,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装载入烟雾枪内并固定的过程中,所述穿刺部23刺破被穿刺部23到达封盖的空腔,输送泵22工作时,容器主体的容纳空间内烟雾油经重力件的第一液体通道、软管、插接部中心处的通道、封盖的空腔、第二液体通道21转移至加热通道的入口。应当理解,所述输送泵还可以用其它可提供动力将烟雾油从容器主体内转移至加热通道的入口的设备代替。

现参见图4至图6,所述烟雾枪还包括活动后座24,所述活动后座24与外壳活动连接,当活动后座24抵于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时,活动后座24上的穿刺头25刺破所述第二防护件。

具体的,所述外壳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的安装槽,对于图5、图6视角,所述穿刺部23固定于安装槽的左侧,所述活动后座24位于安装槽的右侧。所述液体储存容器20放置于安装槽后,活动后座24向左侧推动的过程中,活动后座24抵于液体储存容器20的右端并推动液体储存容器20向左移动,直至液体储存容器20的左端抵于安装槽的左侧,并且活动后座24的位置被锁定。此过程中,穿刺头25刺破第二防护件,穿刺部23刺破第一防护件、被穿刺部23到达封盖的空腔,按压输送泵22启动开关,即可将烟雾油从液体储存容器20内抽取出来,经加热装置19加热气化形成烟雾从烟雾开口喷出。活动后座24的位置解除锁定后,向右拉动活动后座24,随后将不含烟雾油或仅剩余少量烟雾油的液体储存容器20取出进行更换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