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773发布日期:2020-10-28 12:0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



背景技术:

跳台滑雪,就是运动员脚着特制的滑雪板,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使身体跃入空中,使整个身体在空中飞行约4-5秒钟后再落下,目前,跳台滑雪中的的专项技术训练如起跳训练需要在冬季进行,且在起跳之前的跳台助滑道的长度为80至100米,导致该起跳训练非常耗时,一天内,运动员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起跳训练。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使运动员在夏季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且节省时间的模拟训练跳台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设有斜面滑道的第一跳台和设有弧状滑道的第二跳台,所述第一跳台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跳台的弧状滑道的下方的内凹空间适配连接,形成所述弧状滑道与所述斜面滑道相互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有益效果如下:

运动员可直接沿第一跳台的斜面滑道滑下,来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也就是说,可单独使用第一跳台进行起跳训练;将第一跳台的顶部和第二跳台弧状滑道的下方的内凹空间适配连接后,使弧状滑道与斜面滑道相互搭接,远动员可沿弧状滑道和斜面滑道滑下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且弧状滑道会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下滑速度,以便于运动员获得更高的起跳速度,且能模拟真实跳台助滑道进行助滑的离心力作用;运动员只需回到斜面滑道或弧状滑道就能进行下次起跳训练,节省时间,此外,运动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在夏季进行起跳练习,不受季节影响,由此实现了一种使运动员在夏季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且节省时间的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斜面滑道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8°至15°,所述斜面滑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向所述地平面延伸,所述第二端与述斜面滑道相互搭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斜面滑道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至15°,便于使运动员加速至不同的起跳速度后然后进行起跳训练。

进一步,所述斜面滑道与所述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斜面滑道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0°,符合国际雪联(国际滑雪联合会)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起跳训练更为规范。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地平面的垂直高度大于0.5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模拟实际滑雪跳台的情况,使运动员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跳跃感,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地平面的垂直高度为0.7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滑雪跳台的情况,使运动员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跳跃感,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进一步,还包括:延伸到所述地平面的第一台阶梯,所述第一跳台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内凹空间内,所述第一台阶梯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跳台的顶部设置第一平台,在第一跳台上的斜面滑道进行起跳训练时,便于运动员在第一平台上进行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台阶梯,便于运动员登上第一平台,然后在第一跳台上的斜面滑道上进行起跳练习。

进一步,还包括延伸到所述地平面的第二台阶梯,所述第二跳台上背离所述内凹空间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台阶梯与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适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台阶梯,便于运动员登上第二平台,然后沿斜面滑道或弧状滑道滑下进行起跳练习,另一方面,便于运动员在第二平台上进行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二平台通过圆弧面与所述弧状滑道进行过渡搭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圆弧面便于运动员从第二平台滑至弧状滑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第一跳台、第一平台和第一台阶梯的组装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跳台;2、斜面滑道;3、第一端;4、第二端;5、夹角;6、第二跳台;7、弧状滑道;8、地平面;9、第一平台;10、内凹空间;11、第一台阶梯;12、第二台阶梯;13、第二平台;14、圆弧面;15、底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包括设有斜面滑道2的第一跳台1和设有弧状滑道7的第二跳台6,所述第一跳台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跳台6的弧状滑道7的下方的内凹空间10适配连接,形成所述弧状滑道7与所述斜面滑道2相互搭接。

一方面,运动员可直接沿第一跳台1的斜面滑道2滑下,也就是说,单独使用第一跳台1进行起跳训练;

另一方面,将第一跳台1的顶部和第二跳台6弧状滑道7的下方的内凹空间10适配连接后,使弧状滑道7与斜面滑道2相互搭接,远动员可沿弧状滑道7和斜面滑道2滑下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且弧状滑道7会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下滑速度,以便于运动员获得更高的起跳速度,且能模拟真实跳台助滑道进行助滑的离心力作用;

而且,运动员只需回到斜面滑道2或弧状滑道7就能进行下次起跳训练,节省时间,此外,运动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在夏季进行起跳练习,不受季节影响,由此实现了一种使运动员在夏季进行跳台滑雪的起跳训练且节省时间的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

其中,第一跳台1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用于支撑斜面滑道2,第一底座和斜面滑道2均可选用镀锌钢板或由普通钢材制成,其具体结构为:

第一底座包括两块第一镀锌钢板,且两块第一镀锌钢板相对设置在斜面滑道2的两个侧边的下方,或,第一底座包括四块第一镀锌钢板,且四块第一镀锌钢板相对设置在斜面滑道2的四个侧边的下方,或,第一底座包括四个圆柱钢,且四个圆柱钢分别设置在斜面滑道2的四个角的下方,其固定方式均可选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方式,在使用螺栓连接方式时,在斜面滑道2应开设沉头孔,以保证螺钉不会伤到运动员。

第二跳台6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用于支撑弧状滑道7,第二底座的结构以及第二底座与弧状滑道7之间的连接方式参照上文中第一底座以及第一底座与斜面滑道2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跳台1的两端分别为顶部和底部15,所述顶部的高度大于底部15的高度,也就是说,从顶部指向底部15的方向上,斜面滑道2逐渐向地平面8延伸。内凹空间10的设置与第一跳台1的顶部结构适配,例如:第一跳台1的顶部为斜立方体结构时,内凹空间10也为斜立方体结构,或内凹空间10可为两侧通透的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直接与第一跳台1的端部贴合即可。

并可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对第一跳台1的顶部与内凹空间10进行加固,防止在运动员进行起跳训练时,发生第一跳台1与第二跳台6分离的情况,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具体为:可在第二跳台6和第一跳台1的顶部相对设置螺纹孔,然后将设有通孔的固定板如钢板、铝合金板等的两端分别贴合在第二跳台6和的第一跳台1的螺纹孔上,然后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其中,弧状滑道7的圆弧半径可设置为2.25米、2.5米、3米等,可通过使用不同圆弧半径的弧状滑道7,以更好地模拟真实跳台助滑道进行助滑的离心力作用。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面滑道2与地平面8之间的夹角5为8°至15°,所述斜面滑道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3和第二端4,所述第一端3向所述地平面8延伸,所述第二端4与述斜面滑道2相互搭接,即第一端3位于第一平台9的底部15,第二端4位于第一平台9的顶部。通过将斜面滑道2与地平面8之间的夹角5设置为8°至15°,便于使运动员加速至不同的起跳速度后然后进行起跳训练。其夹角5可选用8°、10°、12°、14°、15°,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夹角5设置16°、17°等,便于运动员以不同速度进行起跳训练。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面滑道2与所述地平面8之间的夹角5为10°,将斜面滑道2与地平面8之间的夹角5设置为10°,符合国际雪联(国际滑雪联合会)的要求,是运动员的起跳训练更为规范。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3与地平面8的垂直高度大于0.5米,模拟实际滑雪跳台的情况,使运动员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跳跃感,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3与地平面8的垂直高度为0.7米。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滑雪跳台的情况,使运动员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跳跃感,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延伸到所述地平面8的第一台阶梯11,所述第一跳台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平台9,所述第一平台9位于所述内凹空间10内,且所述第一台阶梯11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平台9的高度适配。

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跳台1的顶部设置第一平台9,在第一跳台1上的斜面滑道2进行起跳训练时,便于运动员在第一平台9上进行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台阶梯11,便于运动员登上第一平台9,然后在第一跳台1上的斜面滑道2上进行起跳练习。

其中,第一平台9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所述第一跳台1一体成型,具体地:

1)当第一平台9单独设置时,第一平台9可为由四块镀锌钢板或由普通钢材制成的立方体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一跳台1进行可拆卸连接,也便于对第一平台9和第一跳台1进行移动和搬运。

2)当第一平台9与第一跳台1一体成型时,例如斜面滑道2采用镀锌钢板制成时,可将镀锌钢板进行弯折,其中斜面部分为斜面滑道2,平行于地平面8的面为第二平台13,强度高,且制作过程简单。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延伸到所述地平面8的第二台阶梯12,所述第二跳台6上背离所述内凹空间1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平台13,所述第二台阶梯12与所述第二平台13的高度适配。

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台阶梯12,便于运动员登上第二平台13,然后沿斜面滑道2或弧状滑道7滑下进行起跳练习,另一方面,便于运动员在第二平台13上进行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起跳训练的效果。

其中,第二台阶梯12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所述第二跳台6一体成型,可参考上述内容中的第一台阶梯11,在此不做赘述。而且,第一台阶梯11和第二台阶梯12选用市面上现有的台阶梯即可。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平台13通过圆弧面14与所述弧状滑道7进行过渡搭接。通过第二圆弧面14便于运动员从第二平台13滑至弧状滑道7。

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法中,可在的斜面滑道2的前方放置缓冲装置,也就是说,在运动员从斜面滑道2上滑下时,会落到缓冲装置上,以对运动员提供缓冲保护,防止运动员受伤。其中缓冲装置选用缓冲垫、海绵垫等,或者缓冲装置为海绵坑,海绵坑类似跳远用的沙坑,但海绵坑里铺设缓冲垫或海绵垫等。

如图4所示,第一平台9与第一跳台1一体成型,第二平台13与第二跳台6一体成型,第二平台13的宽度为0.8米,圆弧面14的圆弧半径为0.5米,也就是说,运动员在第二平台13进行准备时所占用的宽度为0.55米,第二平台13与地平面8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98米,弧状滑道7的圆弧半径为2.25米,第一平台9的宽度为0.93米,第一平台9的高度为1.74米,斜面滑道2的宽度为5.98米,斜面滑道2的长度为6米,斜面滑道2与地平面8夹角55为10°,且组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跳台滑雪可组合式模拟训练跳台的总宽度为8.91米,深度1.5米,且本实施例中提到高度均指与地平面8的垂直距离,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宽度、深度均以图3为基准,其中宽度指的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水平距离,深度指的是图3沿垂直至屏幕方向的延长距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