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锻炼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198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锻炼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多功能锻炼工具,装置的高度便于调节,装置既可以锻炼胳膊的力量,又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功能多样。支架的下端与底架相连接,支架的上端与调节套筒相连接,调节套筒与装置主体活动连接,固定筋板的一端与底架相连接,固定筋板的另一端与支架相连接。活动件活动设置在凹槽的内部,光孔设置在活动件上,锁定螺钉和轨道均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弹簧Ⅰ的一端与活动件相接触,弹簧Ⅰ的另一端与螺纹连接件相接触,螺纹连接件与凹槽螺纹连接,调节杆位于通孔的内部,并且调节杆与螺纹连接件相连接。内凹槽设置在推动杆的内部,弹簧Ⅱ的一端与内凹槽相连接,弹簧Ⅱ的另一端与伸缩杆相连接。
【专利说明】
多功能锻炼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多功能锻炼工具。
【背景技术】
[0002]锻炼能提高人们的体质,全世界的人都在锻炼,无论老人、青年人和儿童。现在市场上锻炼身体的装置的功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所以设计多功能锻炼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多功能锻炼工具,装置的高度便于调节,装置既可以锻炼胳膊的力量,又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功能多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多功能锻炼工具,包括底架、固定筋板、支架、调节套筒、装置主体、活动件、光孔、锁定螺钉、弹簧1、轨道、螺纹连接件、凹槽、调节杆、通孔、推动杆、凹杆、把手、伸缩杆、内凹槽和弹簧Π,装置的高度便于调节,装置既可以锻炼胳膊的力量,又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功能多样。
[0005]支架的下端与底架相连接,支架的上端与调节套筒相连接,调节套筒与装置主体活动连接,固定筋板的一端与底架相连接,固定筋板的另一端与支架相连接。凹槽和通孔均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且凹槽位于通孔的正下方。活动件活动设置在凹槽的内部,光孔设置在活动件上,锁定螺钉和轨道均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弹簧I的一端与活动件相接触,弹簧I的另一端与螺纹连接件相接触,螺纹连接件与凹槽螺纹连接,调节杆位于通孔的内部,并且调节杆与螺纹连接件相连接。推动杆的左右两端均与活动件相连接,凹杆设置在推动杆的中间。内凹槽设置在推动杆的内部,弹簧Π的一端与内凹槽相连接,弹簧Π的另一端与伸缩杆相连接,把手安装在伸缩杆上。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所述的底架、支架、调节套筒、装置主体和推动杆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所述的弹簧Π的一端与内凹槽焊接连接,弹簧Π的另一端与伸缩杆焊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所述的支架、调节套筒、装置主体、活动件、光孔、锁定螺钉、弹簧1、轨道、螺纹连接件、凹槽、调节杆、通孔、把手、伸缩杆、内凹槽和弹簧Π均有两个。
[0009]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装置的高度便于调节,装置既可以锻炼胳膊的力量,又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锻炼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底架I;固定筋板2;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活动件6;光孔7;锁定螺钉8;弹簧19;轨道10;螺纹连接件11;凹槽12;调节杆13;通孔14;推动杆15;凹杆16;把手17;伸缩杆18;内凹槽19;弹簧Π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5]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多功能锻炼工具,包括底架1、固定筋板2、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活动件6、光孔7、锁定螺钉8、弹簧19、轨道10、螺纹连接件11、凹槽12、调节杆13、通孔14、推动杆15、凹杆16、把手17、伸缩杆18、内凹槽19和弹簧Π 20,装置的高度便于调节,装置既可以锻炼胳膊的力量,又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功能多样。
[0016]支架3的下端与底架I相连接,支架3的上端与调节套筒4相连接,调节套筒4与装置主体5活动连接,固定筋板2的一端与底架I相连接,固定筋板2的另一端与支架3相连接,通过调节套筒4可以调节支架3和装置主体5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装置主体5的高度发生变化,适用于身高不同的人,固定筋板2可以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0017]凹槽12和通孔14均设置在装置主体5上,并且凹槽12位于通孔14的正下方。活动件6活动设置在凹槽12的内部,光孔7设置在活动件6上,锁定螺钉8和轨道10均设置在装置主体5上,弹簧19的一端与活动件6相接触,弹簧19的另一端与螺纹连接件11相接触,螺纹连接件11与凹槽12螺纹连接,调节杆13位于通孔14的内部,并且调节杆13与螺纹连接件11相连接,活动件6在凹槽12中的位置可以变化,从而需要使用者肩膀扛着凹杆16才可以将推动杆15向上推动,起到锻炼腰部和腿部力量的效果,并且通过转动调节杆13,可以调节螺纹连接件11相对于凹槽12中的位置,进而使得弹簧19的压缩程度不同,调节推动推动杆15时需要的力量,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行调节。
[0018]推动杆15的左右两端均与活动件6相连接,凹杆16设置在推动杆15的中间,内凹槽19设置在推动杆15的内部,弹簧Π 20的一端与内凹槽19相连接,弹簧Π 20的另一端与伸缩杆18相连接,把手17安装在伸缩杆18上,把手17和的弹簧Π 20设置是为了使用者锻炼胳膊的力量。
[0019]【具体实施方式】二:
[0020]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底架1、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和推动杆15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不锈钢的强度大,承力能力强,并且不生锈,一直保持良好的外观。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2]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弹簧Π20的一端与内凹槽19焊接连接,弹簧Π20的另一端与伸缩杆18焊接连接。
[0023]【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4]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活动件6、光孔7、锁定螺钉8、弹簧19、轨道10、螺纹连接件11、凹槽12、调节杆13、通孔14、把手17、伸缩杆18、内凹槽19和弹簧Π 20均有两个。
[0025]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者根据身高的不同调节调节套筒4,使得装置主体5的高度适合使用者的身高;使用者站在底架I上,通过肩膀抗住凹杆16,用力将凹杆16向上推动,此时可以锻炼使用者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并且通过调节杆13的调节使得螺纹连接件11在凹槽12中的位置可以变化,从而调节好弹簧19的的压缩程度,增加或者减小推动凹杆16时使用的力量,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行调节使用;使用者需要锻炼胳膊的力量时,调节锁定螺钉8通过光孔7固定住活动件6,此时双手拉动两个把手17,由于弹簧Π 20的设置使得拉动把手17时费力,所以起到锻炼胳膊的作用,功能多样。
[002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多功能锻炼工具,包括底架(I)、固定筋板(2)、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活动件(6)、光孔(7)、锁定螺钉(8)、弹簧1(9)、轨道(10)、螺纹连接件(11)、凹槽(12)、调节杆(13)、通孔(14)、推动杆(15)、凹杆(16)、把手(17)、伸缩杆(18)、内凹槽(19)和弹簧Π(20),其特征在于:支架(3)的下端与底架(I)相连接,支架(3)的上端与调节套筒(4)相连接,调节套筒(4)与装置主体(5)活动连接,固定筋板(2)的一端与底架(I)相连接,固定筋板(2)的另一端与支架(3)相连接;凹槽(12)和通孔(14)均设置在装置主体(5)上,并且凹槽(12)位于通孔(14)的正下方;活动件(6)活动设置在凹槽(12)的内部,光孔(7)设置在活动件(6)上,锁定螺钉(8)和轨道(10)均设置在装置主体(5)上,弹簧1(9)的一端与活动件(6)相接触,弹簧I (9)的另一端与螺纹连接件(11)相接触,螺纹连接件(I I)与凹槽(12)螺纹连接,调节杆(13)位于通孔(14)的内部,并且调节杆(13)与螺纹连接件(11)相连接;推动杆(15)的左右两端均与活动件(6)相连接,凹杆(16)设置在推动杆(15)的中间;内凹槽(19)设置在推动杆(15)的内部,弹簧Π (20)的一端与内凹槽(19)相连接,弹簧Π (20)的另一端与伸缩杆(18)相连接,把手(17)安装在伸缩杆(1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锻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和推动杆(15)的材料均为不锈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锻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Π(20)的一端与内凹槽(19)焊接连接,弹簧Π (20)的另一端与伸缩杆(18)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锻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调节套筒(4)、装置主体(5)、活动件(6)、光孔(7)、锁定螺钉(8)、弹簧1(9)、轨道(10)、螺纹连接件(11)、凹槽(12)、调节杆(13)、通孔(14)、把手(17)、伸缩杆(18)、内凹槽(19)和弹簧Π (20)均有两个。
【文档编号】A63B23/02GK105879318SQ20161051874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日
【发明人】许炳初
【申请人】许炳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