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713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篮球架,具体涉及一种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属于篮球教学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篮球架是进行篮球运动的必须设备,标准的篮筐离地的高度是3.05米,但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训练、表演和对篮球架的维修和养护中,都需要我们对篮筐的高度进行调节。而现有的升降篮球架都只设置一套升降系统,而且大多是靠伸缩杆升降来调节高度,一方面浪费人力,调节不稳定,操作复杂,一方面经常出现在训练和比赛中,升降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篮筐高度不能恢复到标准高度,从而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升降篮球架只有一套升降系统且调节不稳定、操作复杂的问题,进而提供的一种具有两套升降系统的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板、横梁、篮板、篮筐,支撑杆焊接在底座上,支撑杆包括竖直部分和置于篮球架上方的弯曲部分,连接板为双层板,连接板的外层板上滑动连接有横梁,横梁固定连接有篮板,篮板中间设置有篮筐,连接板的内层板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还包括连接杆、第一滑杆、第一滑套、第一弹簧、第一线绳、第一绕线轴和伸缩套管、第二滑杆、第二滑套、第二弹簧、第二线绳、第二绕线轴、滑轮、电机、缓冲层、电灯,连接杆设置在支撑杆内部,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线绳连接,第一线绳的另一端与第一绕线轴连接,第一绕线轴通过转轴与电机相连,连接杆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下端与第一滑套滑动连接,第一滑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内壁上,第一滑杆上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连接杆和第一滑套之间;横梁上设置有伸缩套管,伸缩套管与支撑杆的弯曲部分连接,伸缩套管内设置有第二线绳,第二线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上,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第二绕线轴相连,第二绕线轴用过转轴与电机相连,伸缩套管内还设置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上,第二滑杆的上端与第二滑套滑动连接,第二滑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弯曲部分的内壁上,第二滑杆上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横梁和第二滑杆之间,支撑杆的竖直部分的外侧设有缓冲层,支撑杆的弯曲部分的末端设置有电灯。
[0006]上述方案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其结构特点在于设置有一层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杆、横梁的滑动,配备有两套独立的升降系统,确保任何状态下升降系统或电机出现故障,都可以使篮筐恢复到正常高度状态,同时设有缓冲层,减少进行篮球运动中的受伤,同时设置有电灯,确保了在光线不足的情况进行篮球运动。
[0007]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提高缓冲效果,所述缓冲层为塑胶板。
[0008]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方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篮球运动,所述电灯设置有光感应开关。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具有两套独立的升降系统,确保篮筐在任何故障下都能恢复到标准高度,同时操作简单、升降稳定,同时具有保护从事篮球运动人员的作用,且方便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篮球运动,可作为篮球教学用具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_底座,2-支撑杆,3-连接板,4-横梁,5-篮板,6-篮筐,7-连接杆,8-第一滑杆、9-第一滑套、10-第一弹簧、11-第一线绳、12-第一绕线轴,13-伸缩套管,14-第二滑杆,15-第二滑套,16-第二弹簧,17-第二线绳,18-第二绕线轴,19-滑轮,20-电机,21-缓冲层,22-电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包括底座1、支撑杆2、连接板3、横梁4、篮板5、篮筐6,支撑杆2焊接在底座I上,支撑杆2包括竖直部分和置于篮球架上方的弯曲部分,连接板、3为双层板,连接板3的外层板上滑动连接有横梁4,横梁4固定连接有篮板5,篮板5中间设置有篮筐6,连接板3的内层板与支撑杆2滑动连接,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还包括连接杆7、第一滑杆8、第一滑套9、第一弹簧10、第一线绳11、第一绕线轴12和伸缩套管13、第二滑杆14、第二滑套15、第二弹簧16、第二线绳17、第二绕线轴18、滑轮19、电机20、滑轮21、缓冲层22、电灯23,连接杆7设置在支撑杆2内部,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3上,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线绳11连接,第一线绳11的另一端与第一绕线轴12连接,第一绕线轴12通过转轴与电机20相连,连接杆7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滑杆8,第一滑杆8的下端与第一滑套9滑动连接,第一滑套9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的内壁上,第一滑杆8上套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设置在连接杆7和第一滑套9之间;横梁4上设置有伸缩套管13,伸缩套管13与支撑杆2的弯曲部分连接,伸缩套管13内设置有第二线绳17,第二线绳17—端固定连接在横梁4上,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19与第二绕线轴18相连,第二绕线轴18用过转轴与电机20相连,伸缩套管13内还设置有第二滑杆14,第二滑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横梁4上,第二滑杆14的上端与第二滑套15滑动连接,第二滑套15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弯曲部分的内壁上,第二滑杆14上套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设置在横梁4和第二滑杆14之间,支撑杆2的竖直部分的外侧设有缓冲层21,支撑杆2的弯曲部分的末端设置有电灯22。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进行说明,篮框6的高度处于标准高度时,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6均处于正常状态,当通过电机20带动连接第一绕线轴12的转轴正转,第一线绳11拉动连接杆7向下位移,同时第一弹簧10被压紧,连接板3随连接杆7向下位移,同时带动横梁4和篮板5向下位移,从而降低篮球架的高度,同时第二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如果此时第一弹簧10损坏,第二弹簧16可以通过弹簧的回弹带动横梁4向上位移,从而回到初始高度,电机20带动转轴反转,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6的回弹可以将篮球架上升至初始高度。
[0014]【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进行说明,篮框6的高度处于标准高度时,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6均处于正常状态,当通过电机20带动连接第二绕线轴18的转轴正转,第二线绳17拉动横梁4向上位移,同时第二弹簧16被压紧,从而升高篮球架的高度,同时第一弹簧10处于拉伸状态,如果此时第二弹簧16损坏,第一弹簧10可以通过弹簧的回弹带动连接杆7向下位移,从而回到初始高度,电机20带动转轴反转,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6的回弹可以将篮球架下降至初始高度。
[0015]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包括底座(1)、支撑杆(2)、连接板(3)、横梁(4)、篮板(5)、篮筐出),支撑杆(2)焊接在底座(I)上,支撑杆(2)包括竖直部分和置于篮球架上方的弯曲部分,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为双层板,连接板(3)的外层板上滑动连接有横梁(4),横梁(4)固定连接有篮板(5),篮板(5)中间设置有篮筐¢),连接板(3)的内层板与支撑杆(2)滑动连接,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还包括连接杆(7)、第一滑杆(8)、第一滑套(9)、第一弹簧(10)、第一线绳(11)、第一绕线轴(12)和伸缩套管(13)、第二滑杆(14)、第二滑套(15)、第二弹簧(16)、第二线绳(17)、第二绕线轴(18)、滑轮(19)、电机(20)、缓冲层(21)、电灯(22),连接杆(7)设置在支撑杆(2)内部,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3)上,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线绳(11)连接,第一线绳(11)的另一端与第一绕线轴(12)连接,第一绕线轴(12)通过转轴与电机(20)相连,连接杆(7)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滑杆(8),第一滑杆(8)的下端与第一滑套(9)滑动连接,第一滑套(9)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的内壁上,第一滑杆(8)上套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设置在连接杆(7)和第一滑套(9)之间;横梁(4)上设置有伸缩套管(13),伸缩套管(13)与支撑杆(2)的弯曲部分连接,伸缩套管(13)内设置有第二线绳(17),第二线绳(17) —端固定连接在横梁(4)上,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19)与第二绕线轴(18)相连,第二绕线轴(18)用过转轴与电机(20)相连,伸缩套管(13)内还设置有第二滑杆(14),第二滑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横梁(4)上,第二滑杆(14)的上端与第二滑套(15)滑动连接,第二滑套(15)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弯曲部分的内壁上,第二滑杆(14)上套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设置在横梁(4)和第二滑杆(14)之间,支撑杆(2)的竖直部分的外侧设有缓冲层(21),支撑杆⑵的弯曲部分的末端设置有电灯(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1)为塑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灯(22)设置有光感应开关。
【专利摘要】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涉及篮球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升降篮球架只有一套升降系统且调节不稳定、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重升降篮球训练架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板、横梁、篮板、篮筐6,支撑杆焊接在底座上,连接板连接有横梁,横梁连接有篮板,篮板中间设置有篮筐,连接板内层板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支撑杆和横梁上各设置有一个弹簧控制篮球架的升降。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升降稳定。
【IPC分类】A63B63-08
【公开号】CN204395371
【申请号】CN201520111740
【发明人】李晓亮, 刘宗梅, 韩清泉
【申请人】李晓亮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